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文庙(三圣宫)。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老宅。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可渡古桥。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茶马古道。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中天斗阁。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松林全景。

自2013年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至今,曲靖共五批17个村庄被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罗平县鲁布革乡腊者村;第二批:马龙区旧县镇黄土坡村,马龙区马鸣乡咨卡村,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师宗县竹基镇淑基村、大冲村;第三批:罗平县富乐镇富乐村,沾益区大坡乡河尾大村,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关上村;第四批:麒麟区珠街街道箐口村,越州镇潦浒社区大村,陆良县马街镇良迪村,沾益区花山街道松林村,宣威市落水镇宁营村;第五批:罗平县钟山乡白古村,会泽县大井镇里可村大蒿地小组。

曲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秦修“五尺道”、西晋设宁州,唐设曲州和靖州,因地域相连,合称“曲·靖州”,故得“曲靖”之名,迄今建制历史2123年。曲靖是中原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世居汉、彝、回、壮、布依、苗、水、瑶等8个主体民族,在两千余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演绎出以二爨、堂狼、铜商、民族风情等为主的珠源特色文化,留下了“南碑瑰宝”的爨宝子碑、“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铜商古驿道等名胜古迹,红军长征曾两过曲靖,毛泽东挥写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千古绝唱。

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社会变迁“活化石”。17个村落,有如17颗明珠穿起曲靖大地的一部社会经济发展史。记者选取其中部分村落,共同领略其魅力所在。

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白雾村,近年来记者曾多次前往。村庄就坐落在山脚,守望着前方宽阔的坝子。在不到1千米的白雾街上,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24项,这些古建筑等级高、体量大、数量多。会馆寺庙、民居祠堂、戏台等保存完好,驿站商铺存有原貌,名木古树古朴参天,遗址碑刻依稀可辨,城堡碉楼有迹可寻。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存,为白雾村平添了诸多的历史记忆。

“万里长风扬白雾,千秋驿道起娜姑。”历史上的白雾村是娜姑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东川府铜京运的起点驿站,享有“万里京运第一站”的美称。白雾村的村落文化既有传统文化的高雅严谨,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由村民组成的文化团体——“崇正学社”开展“圣谕”宣讲、儒家“堂祭”、“洞经音乐”演奏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从未间断,持续传播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开始于清代和民国时期,遇干旱求雨的群众民俗活动——“耍水龙”“打青醮”以及元宵灯会等,保持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雅俗共赏的村落文化,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趣娱乐和价值取向。

罗平县富乐镇富乐村

富乐村,坐落于块泽河畔西高东低的斜坡上,按民族居住区域形成了汉族和回族聚集区,各聚集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街道,各街道曲径相通,街街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村落风貌。今天的百家姓中,富乐有50多个姓。

明末清初,各省富商云集在此开采铅锌矿,古代称铅锌为“倭银”,人们便把这里叫“窝银厂”。那时这里建成了八大会馆;白、回、水、汉、彝多民族共居;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鼎盛;王铁李铜杨银匠,各种手工业、商业繁荣;折溪书院、中天斗阁、清真寺、天主教堂等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初年,“窝银厂”改名——“富乐”,取“富裕”“安乐”之意。步行在老街上,两旁是明、清、民国时代的建筑群。集镇上一段比较平的地方叫上平街,中间比较陡的地方叫陡街,下段比较平的地方叫下平街。三条街的家家门前有铺台,专门用来做生意。来到富乐,必须观赏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中天斗阁,由5大会馆共同出资于1737年(康熙初年)建造。中天斗阁也叫玉皇阁,当时清朝政权的影响力还未影响到富乐这样一个边陲小镇,故而其建筑风格完全属明代。民国初年,张冲将军组织的地方武装由泸西到达富乐,亲笔为中天斗阁书写“中天斗阁”阁名。至今,阁内仍保存有数尊完好的青铜佛像。

麒麟区珠街中所箐口村

中所箐口村背靠凤凰山,山上原始森林清幽茂密,面朝南盘江,江边种植稻谷,田园风光优美。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30万大军征伐云南,进驻曲靖屯兵扎营。明朝军队基本编制单位为左、右、前、后所,以此地驻军“中所”得名中所营。张氏先祖张阁老帅兵随沐国公南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功赏怠罚,先祖看此地东高西低,背靠凤凰山,面向湖泊,青山绿水且四条山脉交汇,觉得此处是一块宝地,故而选址在此居住耕作。将随带的家将百余,兵丁数千在此地进行合海造田,后命名为箐口村。

村内有11栋道光年间三合天井院落分布其中,多成三合院,为土木结构,悬山屋顶,中间设有天井,坐东向西,呈东西向对称,最为出名的为迄今仍保留着的文武举人老宅及碉楼。这是早年间张登元高中武举人,道光二年,张登元被朝廷受命兵部尚书兼部察院右都御史,于是在箐口村建起了雕梁画栋的三大庭院。碉楼坐落于箐口大村村子中间,碉楼为拱形石门,楼上有射击孔等防御设施。

师宗县竹基镇淑基村

淑基村村落地势较平坦,坐北朝南,北面为堡后山,南面为屏山,东西两面铺陈着绿野、良田,西北部是东风水库,形成了“村落-绿林-农田”的整体山水格局。淑基村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360余年历史的自然村落,同时也是“楹联之乡、窦垿故里”,岳阳楼长联作者——窦垿就出生在这里。

淑基村的传统建筑有窦氏宗祠、二十四栋古民居建筑和窦垿故居。窦氏宗祠门前有一对形象逼真的石狮,门楼的雕刻也十分精美。三棵生长良好的桂花和一棵玉兰,植于院中。窦氏宗祠作为淑基村窦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同时兼有弘扬祖训,协商议事,凝聚家族向心力的功能,是窦氏家族族人心中神圣的地方,也是淑基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二十四栋古建筑均铺设着灰黑瓦砾盖的顶,屋椽上雕刻精美的图案还依稀可见,流淌着经久不息的文化馨香。

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

杨柳镇有传承悠久的山歌文化,被称为“中国山歌之乡”,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壮等民族,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还有可渡关古驿道、可渡古桥、古戏楼等传统古建筑,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奇特文化景观。

在可渡,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并列的双桥坚固而又苍老;五尺古驿道贯穿全境,洞穿2000多年的沧桑历史;北盘江自西向东横亘绵延,在江水南北两岸镂刻出“山高水长、水流云在”“飞虹立宁鹤”等摩崖石刻,记述着杨柳可渡20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及人文发展状况。

可渡境内现保存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可渡关驿道”,历史上称“僰道”,又称“南方丝绸之路”,是我省现存最完整的古驿道。在驿道线上,有古碑林、古城墙、古建筑和诸多摩崖石刻;有可渡炮台、可渡烽火台等古代军事设施;有诸葛亮征南时留下的诸葛大营、孔明桥等遗址;有明嘉靖状元杨升庵题写的摩崖石刻;有清朝初期修建的古戏楼;有吴三桂称霸云南时修建的“金殿”;有广东虎门总司令赵越修建的可渡石桥。

沾益区花山街道松林村

秦开五尺道,松林就成为五尺道入滇的重要据点。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5年)建成松林古城。1949年底,解放军与国民党89军驻松林部战斗,南北城门及部分城墙被炸毁,现松林驿城内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松林人口近万人,有姓氏106个,为云南省第一大自然村。

松林古城房屋建筑呈条形布局,家家户户组合为长廊式街道,除仅有的几座大宅院外,院落建筑较少。明末清初,松林城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商旅络绎,官民交通往来热闹非凡,城内建有魁星阁、东南西四城门楼、观音阁、武侯祠、文庙、关帝庙等传统古建筑,俨然一都市。今尚存魁星阁及民居400余间。松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民间手工艺剪纸艺术、民间节日习俗舞龙舞狮、洞经音乐文化、手工制香。

保护与开发并重

如何让传统村落更长久、更靓丽地呈现,曲靖住建部门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17个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村庄均编制了传统村落发展保护规划,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群体修缮加固按照保护发展规划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会泽县白雾村参加第一批已完成建馆工作。罗平县腊者村、师宗县淑基村、陆良县马街镇良迪村、沾益区花山街道松林村参加第二批开展建馆工作。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曲靖坚持做到科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科学有序开展传统村落“一村一档”的档案建立和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做好传统村落宣传工作,提升传统村落文化影响力;合理选择传统村落发展模式。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村民意愿、保护与合理利用、保护与适度开发之间的关系,结合村落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寻找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为主”的保护发展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滕仕矿文/图)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云南曲靖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走向振兴盘点曲靖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