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 化石「阳泉小伙子的化石情缘」

多年来,白志君坚持用脚步丈量太行山的高度,用双手触摸古生物化石的温度,用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心翻越一座座山、一道道谷,共收集发掘阳泉范围内的形态属植物化石189种、海洋生物化石165种、化石标本1万余件,被称为“阳泉化石第一人”。

潜心于古生物化石的考察

考察与收集古生物化石是白志君最大的快乐。他将自己40平方米的住房视为“家庭博物馆”,把满屋子收集来的化石宝贝,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

生于1988年的白志君,自幼就爱上了“开花”的石头。小学二年级,他就在自家附近的煤矸石堆寻找化石,那些化石上有漂亮的成煤植物,还有很多有趣的海侵动物。

参加工作后,父亲留下的40平方米的小屋成了白志君堆放化石的仓库。当同龄人忙着打拼挣钱买房、娶妻的时候,他却利用业余时间漫山遍野寻找化石。当同龄人下班回到家里悠哉自闲时,他却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对比数据,对每一枚石头进行打磨梳理。

2016年5月,北京“地球记忆工作室”组织50余人亲子团来到阳泉开展地质古生物游学,白志君带领一行人来到郊区一处废弃矿坑,参观完地质剖面后又来到一处废弃岩石堆积的平坦场地,这里堆积的岩石的形成环境为山西组煤层的成煤沼泽环境,距今大约2.8亿年,属于二叠纪早期,岩石中富含精美的轮叶和楔叶化石,也不乏鳞木。

在发放完工具后,家长和孩子们开始用手中的地质锤敲击堆积的煤矸石,突然,有个孩子问:“小白老师,你看这是什么化石?”

白志君认为,这个化石没有植物的特征,具有两侧对称性,可能是一个昆虫的化石。白志君告诉这个孩子,这个小化石很珍贵,一定要保存好。事后,白志君专门在这个地方找了十几天,终于又找到了几枚昆虫化石。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黄迪颖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任东老师鉴定,该化石为2.8亿年前二叠纪的蜚蠊化石,用通俗的话来说,蜚蠊就是蟑螂,从此定义了阳泉是国内较稀少的古老昆虫化石产地之一。

白志君痴迷于化石,从业余爱好到专业研究,有赖于山西地质博物馆等机构及专家的帮助与支持。一些专家老师每次到阳泉都会带古植物学及地质专业的书籍送给白志君,成了他的问道之友。还有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化石猎人”不时来造访和切磋。201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专程来到阳泉,参观他的古生物化石“家庭博物馆”。同年,山西地质博物馆的专家也来到阳泉与白志君进行交流。日积月累的学习与交流,白志君对古化石的采集有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支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就将采集的标本送给专家研究,希望能够得到解答。“看过一些古植物专著后,我发现收集的只是纲属笼统定义的化石,属之下还有许多种的细分,越看书越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白志君又开始抢救性寻找化石,以便通过书籍进行对照学习寻找答案。

收集化石标本1万余件

阳泉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掩埋着大量古生代末期石炭——二叠纪时期的植物化石群和腕足化石群,这些化石对探索地球地质环境演变、生物演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岁月的时光记录着白志君的脚步和阅历,他对阳泉及周边的含古生物化石地层了如指掌,并不断有新的突破和发现。

多年来,白志君共收集阳泉范围内的形态属植物化石189种、海洋生物化石165种、化石标本1万余件。其中,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域4处,非重点保护区域达45处以上,其中不乏从未发现过且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生物化石。

2018年,阳泉市化石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召开。自然资源部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研究员王丽霞等专家们认为,依据白志君积累的大量数据,阳泉已经具备申报国家古生物化石集中地的条件与资格,为下一步建立地质博物馆和申报地质公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白志君珍爱每一块石头,从没想过用化石去赚钱。近年来,他已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西地质博物馆、阳泉博物馆等机构捐献自己收藏的古生物化石200余件,为古生物化石精品展提供化石500多件。2018年12月,因为长期支持博物馆建设及古生物事业发展,白志君被山西地质博物馆授予“荣誉馆员”称号。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化石奥秘

今年2月,白志君从一个在千米井下与煤炭打交道的普通矿工,成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名地质环境和采矿检测中心的职员。身份的转变,不仅仅是改变了工作环境,更多的是对他人生价值的提升。

白志君在井下工作时是“三班倒”,他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去寻找和研究化石。寻找化石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阳泉附近的山峦,白志君几乎跑了个遍,逐渐摸索出化石可能的分布区域、可发掘的地貌等。在山野中一个人行走并不安全,与他同行的伙伴有的吃不了苦,几次下来就打了退堂鼓,有的干脆要白志君“利诱”才肯同往。在光秃秃的山上,在烈日暴晒和寒风凛冽中翻捡石头,一天下来可能晒伤皮肤,砸了脚碰了手。灰尘泥土和狂风,都是野外考察的常态。若没有对化石的强烈热爱和执著,很难坚持下来,更何况很多时候会一无所获。“化石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它,而是在于你经历重重困难后发现一块奇特或漂亮的化石时,一瞬间的畅快感和通过学习认识化石的故事时所带来的快乐。”白志君说。

一次,白志君在平定县临近河北省的地方游玩,看到河道对面的剖面露着3米厚的红色泥岩,这是典型的5亿年前的寒武纪馒头组。早就听闻馒头组可能出现三叶虫,于是他抱着试试的心态下河,观察着河道中的每一块石头。山上的石头经过地质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剥蚀落入河中,所以观察河里的石头可以很快掌握周边山上石头的岩性。很快白志君在一块石灰岩上发现了一个蝙蝠虫的尾甲和一个三叶虫的活动颊。继续走到红色泥岩旁,他用地质锤敲击着表面风化的泥岩,观察每一层是否有化石,突然发现底部一层红色泥岩上布满了凸起的立方体,形态很像黄铁矿的结晶,但是并没有明显的矿物结晶。白志君以前从没见过这种东西,带着好奇和疑问继续寻找,陆续又找到了一些小腕足和三叶虫爬行的遗迹化石,并且在馒头组之上的地层中找到大量三叶虫的碎屑,经过比对是德氏虫的尾甲。

泥岩上的立方体一直困惑着白志君。他在《山西地质趣谈》一书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五亿多年前的盐。书上这样描述:食盐属立方晶体,易溶于水。在海滩盐坪环境下结晶,当滨海沉积物快速埋藏,食盐的立方结晶被泥沙覆盖并很快脱水变成硬壳,食盐逐渐溶解被沉积物填充固结成岩石。用他的话说,这个过程就像我们铸造精美工艺品时使用的失蜡法铸造工艺。

“化石考察的过程,有汗水,有惊喜,有危险,有愉悦,也有徒劳,人生正因为拥有酸甜苦辣、悲喜交加才显得多彩。”说起探索之路,白志君现出自豪的神情。

白志君说,阳泉有着全国最早的木化石群,做好阳泉自然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而自己需要更多地向专家学者学习,弥补知识的不足,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密阳泉地下地上古化石文化之谜,让上亿年的古化石“精灵”对话今天的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彰显阳泉的内涵与魅力。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阳泉 化石「阳泉小伙子的化石情缘」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