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黄山市黟县地处皖南山区,原属于徽州地区。黟县境内随处可见大量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如牌坊,石桥,书院,庙宇,祠堂及民居,甚至还保留着众多街巷石板路。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古代与现代的交接点,着实让人着迷。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黟县地图

黟县,东与黄山市黄山区、休宁县为邻,南与休宁县、祁门县相接,西与祁门县毗邻,北与石台县、黄山市黄山区相依,总面积857平方千米。黄山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黟县,境内重峦叠翠,景色异常秀丽,历史上素有世外桃源之称。宋淳熙《新安志》 卷五黟县 《水源》: 章水 “出县北十八里章山。东南流二十七里至县界,又东南流五里合横江水。溉田十一顷”。黟县县城就坐落于章水之畔,这是一个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小盆地中央,四周群山环抱。古时沿章水北上,有一山洞,称为“桃源洞”,过了桃源洞“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桃花源记》中所记十分相似。据《陶氏宗谱》记载,现居住在黟县西武陶岭下村的陶姓居民的始祖是陶渊明的裔孙陶庚四。黟县传统民居中至今还挂着不少刻有“桃花源里人家”的匾额。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黟县民居

在黟县境内到处可见一座座灰白相间的村落,一幢幢粉墙灰瓦的居民建筑群。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一般都是左右并列或是纵横相连。山墙都是高出屋顶,顺着屋顶斜坡层层跌落的马头墙是其标志性的特征。那家家户户入门口的精美门罩,也丰富了建筑的外观。一般民居的外墙极少开窗,仅在楼层阁厢前面开两个约高30厘米,宽15厘米且上面有眉檐的小窗洞,在大面积的外墙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黟县民居

民居之间多由小巷相连,巷中设有带券洞的隔墙,将小巷分隔数段,形成一些半私有的空间供居民纳凉。券洞及门楼上常设有石刻门额,或题字或绘画,增加民居书香氛围。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及卵石铺地,村村都有水渠,溪水穿街过巷,流进民居庭院,长年不息,既有洗涤,灌溉功能,还有消防作用。上述这些要素均构成黟县民居安静雅致的特色。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徽派建筑特色马头墙

黟县建村造屋十分讲究风水,先要请精通天文地理的风水先生“相地”,对水源,道路,采光,日照等综合考量之后才能动工。就像《阳宅要览》中所提:“水来处不可有高屋大树亭台等类,名曰天门不开不发丁财;水去处不可散漫无关锁,名曰地户不闭乏丁财”。所以在水流去处的“水口”建牌坊,宝塔等建筑。如黟县碧山村村口的云门塔,即是风水塔。此塔为五层六面阁楼式仿木结构砖塔,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82年),高约36米,正六角形,每边长2.64米。塔为砖砌,中央藏高0.9米,宽0.5米的楼梯间。二层三层塔身上均设有壁龛,并绘有彩绘,顶层中央设有一根木刹柱支撑塔顶。各层的六个翼角均挂有铜铃,随风发出悦耳的声响。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碧山村风水塔——云门塔

矗立在黟县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更加雄伟,这是一座四柱三间五楼仿木结构的石牌坊,高13米,宽9.6米,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比歙县的许国牌坊年代更久,而且结构精巧,雕工精湛全国少有。整座牌坊是有当地产的黑色大理石做成,斗拱,梁枋,檐柱,雀替等构件用暗榫连接,整座牌坊雕有檐脊龙首鱼尾吻,龙戏珠,狮舞球,麒麟,仙鹤,孔雀,牡丹,云纹及卷草纹等各种图案。这座牌坊是朝廷恩准为表彰,嘉奖胶州刺史,荆藩首相,朝列大夫,奉直大夫胡文光而建,如今已成为西递村的象征。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西递村胡文光牌坊

黟县各个村落大多聚族而居,体现单姓村的特征。如屏山舒姓,宏村汪姓,西递胡姓等等,由此村中最重宗法,各姓都会建有宗祠,且规模宏大,装修精美。黟县祠堂中最为宏丽壮观的是屏山村的“舒庆余堂”,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600年前后),面宽为五开间,前后三进,占地约600余平方米。用水磨砖砌成的双柱三间三楼牌坊式附墙大门楼,高约10米,砖柱宽约50厘米,上面装饰精细砖雕的月梁。整座门楼造型优美,气势雄伟。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屏山村舒氏宗祠门楼

祠堂内部梁柱皆用巨大银杏木制成,形制高大,雕刻精美,木柱直径约70厘米,柱下覆盆式柱础,木柱与础石之间嵌有一层柔软衬垫,可以使木构件上部重量均匀传递下去。柱子之间的月梁成菱形,柱间与檐柱皆用斗拱支撑,丁头拱雕刻卷心花式,雀替上也雕满图案。像这样典型的明代宗祠十分少见。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平山村舒氏宗祠内部梁柱

黟县保留最多的当属民居建筑,且因山地土地紧凑,所以民居左右并列,前后连接,形成一片片高密度的建筑群。传统民居的平面布置大致可分以下类型:

1、正三间式,是最典型的平面形式。大门在正中,进入便是天井,厅堂居中,两边是卧室。有在厅后用木屏门隔开后设置楼梯的,也有在天井两侧厢房设置楼梯的。楼上厅堂和天井两侧的厢房之间有廊相连。厨房,书房等附属建筑有设置在正屋一侧或是后侧。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正三间平面布置图

2、四合屋,以天井为中心,上厅为正三间,下厅亦是三间,天井两侧是厢房,大门多设在下厅中央或是一侧的厢房旁边,有点类似四合院形式。

3、五间厅,又称五间联珠房。厅堂居中,两边各设两个卧室。天井,厢房,楼梯,大门等与正三间相同。最具特色的是屏山舒村舒继富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该宅为三层楼五间联珠房。因明代时,人们主要起居活动在二楼而不在底层,所以该宅二层比底层高、俗称“楼上厅”。天井也较高大,能够获得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上下略细、中间稍粗的梭形木柱、月梁、斗拱、柱础等构造皆具有显著的明代建筑特色。尤其是独间双柱三楼式砖砌附墙门楼,比一般民居的门楼显得更为精致,顶部飞檐走脊,翼角起翘,檐下是砖砌七踩斗棋,每个斗棋均以铁条为骨,就像现代的钢筋结构,门楼中间还设有砖制漏窗。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五间联珠房平面布置

4、前后三间,是由前后两进正三间相连而成的,前后两进之间均有门洞相通,所以设一部楼梯。黟县县城内的程氏私宅,建于明万历后期。该宅大门设在东北角,门高约3.5米,宽约2.5米,门厚近10厘米,双开木胎大门,表面全用方砖镶贴,并用圆头钉斜钉成菱形方格状,用铁皮包边。厅堂宏丽宽敞,梭柱、月梁、斗拱、复盘柱磉都具有明代特色。房窗饰以方格窗扇,朴质洗炼。二楼阳裙上前后厅共有五抹头方格窗扇44块,楼厅也轩敞宽宏,明代称为“楼上厅”,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曾肯定这是长江下游明代民居建筑的特色。楼柱间隔以泥芦苇墙为壁,至今仍坚实牢固。两侧柱枋与山墙相距尺许,异于清代建筑,具有防火作用。天花板上饰以彩绘,图案典雅工丽。梁柱、栏板、窗扇都曾油漆,但年久剥落。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前后三间平面布置

以上各种平面形式或前后紧密相连,或左右平行排列,也可纵横布置。每接一进只需设一个天井,如此灵活就可延伸千变万化。黟县民居还有一个特点是大多数房屋朝向东方,也有房屋坐南朝北,因大门迎向水之来源,寓意“望源”。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在建筑上代表方向和色彩:东方属木为青龙之青色;南方属火为朱雀之赤色;西方属金为白虎之白色;北方属水为玄武之黑色;中央属土为象征权力之黄色。因为火能克金,所以风水、星相学认为门朝南是“相克脉”、“三代当绝后”故黟县传统民居都不敢坐北朝南开门。而只有县衙正堂例外,因历史上封建帝王都是“南面称霸”,或称为“南面治百姓”,所以,八字衙门可以无所顾忌地朝南开。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并列相连的三座民居,形式与结构完全相同,好似现今的联排别墅

黟县民居除了标志性的马头墙外,家家户户门口高大的牌坊式附墙门罩门楼也是极有特色。门罩门楼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是门框洞,中部是装饰有砖雕或石雕的附墙枋柱,上部是飞檐翘角的瓦檐部分。门楼的造型式样很多,主要依据主人的财力,地位有繁简之分,有单间双柱单楼,单间双柱三楼,三间四柱五楼,五间六柱七楼等等。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三间四柱五楼牌坊式门楼

门楼正中为富丽堂皇的大理石门框和黑色厚实的双扇大门,门楼中部大多镶嵌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亭台楼阁,戏曲人物等等各种砖雕或石雕。门楼上部仿木结构的梁枋椽檐都有,檐部逐层外挑,顶部还铺设青瓦,有的檐脊两端还有鸱尾吻兽。这些装饰图案都有象征吉祥或是镇宅之意。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黟县民居每户皆有门楼

黟县民居的四周是封闭的高墙,除了高大雄伟的门楼外,外墙很少开窗。这反映了黟县人“财不外露”的心理和抵抗战乱,盗贼的需要。为了解决室内的日照,采光和通风问题,所以天井成为了民居很重要的部分。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民居外墙几乎不开窗

天井在使用功能上,能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厅堂上,厅堂两侧卧室的窗户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从天井获得光照。对于底层,楼层或天井两侧的厢房,天井也能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对于室温和湿度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天井四周还设有排水系统,坡屋面的雨水向天井汇集,称作为“四水归堂”,“财不外露”。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民居天井

天井在空间性质上既是从大门进入厅堂的过渡空间,又让半开敞的厅堂空间得到扩大和延展。中国古代礼法的祭祀程序是先祭祀天地后祭鬼神及先祖。天井是祭祀天地的空间,厅堂是祭祀鬼神和先祖的场所,古时人们把天井看做人与天地神灵沟通交流的神圣空间。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天井增加采光

黟县传统民居的细部装饰也是十分精致,几乎随处可见砖雕,木雕,石雕等雕刻作品,分别设置在民居的门楼,梁枋,门窗,栏杆,雀替,挂落,漏窗等等部位,工艺精湛,每件雕刻都可成为艺术珍品。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复杂的木雕细部

砖雕:黟县古时采用事先细磨成坯后经特殊工艺精心烧制的黏土砖为雕刻材料,在其上镂刻各种图案。像花卉,老虎,狮子,大象,八仙,财神,山水,故事人物等等。常常设置在民居,祠堂,书院等建筑的门楼上,以及牌坊上面。有些民居是设在外墙窗楣或庭院花墙上,有的民居还会砌成漏花窗。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马头墙底下砖雕细部

木雕:黟县民居中的木雕作品是各类民居较普遍的装饰物。一些断面粗大的横梁,常刻成略呈弧形,两端刻出环状浅槽,其状如月,所以称之为月梁(俗称冬瓜梁)。有的还刻有云纹、草纹等饰线,也有的刻着象征吉祥、长寿的蝙蝠等图案。在木槛窗下部常镶嵌着雕刻有各种图案的整块装饰栏板。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梁枋木雕

清代以后的民居中木雕图案更显繁复,有的民居在几扇门窗隔扇的绦环板上分别镂刻渔翁、樵夫、农民、书生,代表“渔樵耕读”,意思是“遇朝皆读”(黟县方言的谐音),这是勉励勤学苦练。最令人赞赏的是西递“桃李园”胡增伟宅厅堂上,竟然将清代著名书法家黄元治手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镂刻在厅堂两侧的十二块屏门木间壁上,真是无与伦比的木雕艺术珍品。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隔扇木雕作品《桃花源记》

石雕:黟县传统民居中石雕作品数量更多,可说是举目皆是。全是采用当地开采的“黟县青”黑色大理石镂刻而成。如民居庭院等外墙上镶嵌着许多石雕雕漏窗,其形状及镂刻的图案极为丰富多彩。有矩形、圆形、菱形、方形、扇形。有的漏窗就像一片秋叶,有的则似一朵彩云:雕刻的图案有龙凤、狮虎、山水、花鸟、松石、竹梅、琴棋书画、文房四宝、花瓶玉器、八仙财神、寿星、仙鹤、麒麟送子、狮子滚球、鱼跃龙门、以及各种戏文人物故事等。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花窗石雕

除石雕漏窗及前面已介绍过的石牌坊和门罩以外,还有各种门额上的雕刻作品,有字有画。如西武关麓下某宅门额上题“吾爱吾庐”四字,秀丽的黛绿色字迹百年不褪,有的民居之石雕门额上面题字看上去如同一卷展开着的画,体现了典雅的情趣。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门楼石雕

据有关数据的统计,目前黟县县内共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民居3475幢,祠堂118幢,其中明代民居26幢,祠堂2幢。特别是碧山,西递,屏山,南都,宏村等数量最多。有些学者还认为黟县民居“完全可以与意大利古城堡建筑相媲美”,是“东方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黟县文化「黄山市黟县一座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领略世外桃源的风采」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