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延续昨天的话题,我们今天来了解下鼓浪屿申遗要素里的别墅篇,每一处都有着浓浓的历史底蕴,一起来看下吧~

西林·瞰青别墅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瞰青别墅(今天的永春路73-75号)是1916年安南(越南)华侨黄仲训在日光岩下岩仔脚购地建造的别墅。该别墅为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正面为中间开间向前突出的“出龟”式外廊,其外廊较宽的圆弧拱券廊洞与较窄的花瓣尖券廊洞相间设置,加之栏杆及屋顶形式体现着浓郁的东南亚殖民建筑风格。黄仲训的瞰青别墅建成后,在其东侧又建“厚芳兰馆”以纪念其父在安南艰难创业的业绩。1927年,他又在日光岩西北侧开始建设西林别墅(今天的永春路71号),约1932年落成。

西林别墅是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大型别墅,据说黄仲训从菲律宾带回设计图纸,请上海建筑队伍施工建设。这座砖混结构的三层建筑采用对称的平面布局,正面(北侧)外廊中部加设“出龟”的半圆形平面敞廊。建筑基座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基座之上为清水红砖墙,红色的砖墙与白色洗石子装饰的壁柱、廊柱、横梁、窗套形成色彩的对比,呈现出20世纪初鼓浪屿华侨洋楼常见的立面设计风格。

********************************************

皇家花园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黄家花园(今天晃岩路27、29、31号)原为印尼华侨黄奕住1920年回国定居时兴建的别墅,他创办了“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向林尔嘉购买了晃岩路的中德记洋行楼房,改建为黄家花园,占地面积 12000平方米。共分为北、中、南三座住宅,建筑面积共4500平方米左右,呈中轴对称布置,主体建筑居中并向西后退20余米,形成东侧中心花园。

黄家花园中楼为1921年委托上海裕泰公司建造。建筑高两层,整体呈现当时新潮的装饰艺术风格与南洋风格相结合的特征,造型洗练,却不显单调,富于现代感,建筑自身体型的设计与花园及南、北楼建筑的空间关系也显得别具匠心。建筑平面接近方形,一层部分四面均有回廊围绕,东面入口由两侧台阶向上进入,建筑西面外廊为半圆弧形,外侧为较低地势,自然形成阳台的感觉。整座建筑外装修全部采用洗石子饰面,施工技艺十分精湛,台阶、外廊的地面,室内楼梯连接的走廊、扶栏等都采用上等意大利白玉大理石。除了山花、檐口的线脚,工业感十足的铁管栏杆及外廊方柱的柱头作施工精细的装饰艺术风格仿剁斧凹槽外,建筑外观无多余装饰。南北两座楼建设时间较早,建筑的墙面结合门窗框、壁柱、拱券、山花、女儿墙都进行了精心的装饰,装饰细部模仿西方古典建筑,屋顶老虎窗部分设计为带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性山墙面。东侧花园为仿巴洛克风格的设计,中间是内圆外方围栏构成的喷水花坛景观,中圈设圆形喷水池,外圈围栏四角设灯柱,两重围栏短柱上方摆着盆栽花卉,围栏、短柱、喷水、灯柱都采用华丽装饰,与南、北楼建筑风格相一致;左右两侧各设围栏围成椭圆平台,采用简洁的装饰艺术风格装饰,与中楼风格一致。整组建筑和园林通过对早期外国人宅园的改建,在整体格局的改造中注入传统的理念,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对西方华丽建筑的模仿,也有对现代建筑新潮流的追逐,体现出鼓浪屿近代建筑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对时代流行建筑风格的追求。

********************************************

海天堂构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海天堂构是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黄念忆共同于1920年到1930年间建成的宅园,由门楼与五座建筑组成的大型宅院,总占地6500平方米。整组建筑用地购自西方人的联合俱乐部,对原俱乐部建筑进行改建并逐渐完成整组洋楼群的建设。建成后的海天堂构建筑群由四座殖民地外廊风格的洋楼和最后建成的中西合璧风格的“中楼”组成,与之前联合俱乐部建筑的别墅及沿地块边界建围墙的空间处理手法不同,改建而成的海天堂构院落,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礼制空间意向的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总平面设计。以本组建筑中最重要的中楼建筑为中心,以对面地块施光从宅(后来的黄荣远堂)为对景,建立轴线。由院门进入,门口两座洋楼(今天的福建路34号、42号)距离较近,形成狭长的空间,再向内是中楼正面宽阔的广场,形成面对重要建筑欲扬先抑的传统礼制空间序列,中楼两侧是另外两座洋楼(福建路36号、40号),形成主从关系。

海天堂构内居中的中楼(今天的福建路38号)堪称鼓浪屿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筑,整体风格呈现厦门装饰风格与“嘉庚风格”的折衷。这座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矩形平面,前面及两侧设置外廊,正面当中是作“出龟”处理的外廊空间。建筑的屋顶为岭南风格歇山屋顶,“出龟”门廊之上作重檐四坡攒尖小屋顶,屋顶飞檐作闽南传统风格的高高起翘。屋顶内部结构并非传统样式,从室内看,在歇山屋顶的正中及“出龟”前廊下各有一个木制穹窿式藻井。建筑的外墙、廊柱均采用烟炙红砖清水作法,两侧外廊钢筋混凝土额枋上作仿斗拱构件,额枋下设混凝土雀替、挂落;外廊廊柱外侧设预制混凝土宝瓶栏杆,上设栏板,作浅红色磨石子面层;屋顶屋脊、飞檐、檐口下均设预制灰塑或木雕装饰构件,做工精美。

********************************************

杨家园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杨家园由菲律宾华侨杨忠权 、杨忠懿于20世纪初兴建的四幢洋楼构成(今天的鼓新路27、29、31号、安海路4号),位于笔架山东侧,占地面积41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大约1913年前后,两人向英国差会购得旧房一栋,后来请工匠“阿金”拆旧建,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四座洋楼的规模。杨家园四座洋楼建筑均是厦门装饰风格的洋楼建筑,每座建筑都在正面位置设置外廊,使用钢筋混凝土柱梁结构。这几座建筑都采用石墙基,烟炙红砖清水砖墙,白色勾缝,建筑外廊的柱、梁、墙角壁柱、门窗套以及院墙大门都采用洗石子(也有少量磨石子)仿石装饰,追求红砖和白色仿石的色彩、质感对比。具体的装饰风格偏模仿西方巴洛克风格,也有仿西方古典主义的柱头,装饰艺术风格的局部装饰。整组建筑结合地形、周边道路及地块边界条件,收放围合,空间灵活。院落内园林,西式的水池配合中式的假山石,中西合璧。

********************************************

八卦楼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八卦楼(今天的鼓新路43号)是台湾商人林鹤寿1907年投资兴建的大型别墅。该楼的设计者是美国传教士,当时的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林鹤寿希望建造的是一座风格新颖独特的特大别墅,在楼上天台可看到厦门岛和整个鼓浪屿东部,于是买下笔架山东北一万多平方米的山坡地建别墅。这座特大别墅,占地面积近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800平方米,采用西方古典复兴的风格。建筑主体高两层,平面呈矩形,四面中间都设有罗马复兴的塔斯干巨柱支撑的柱廊,而四角部分为清水红砖砌筑实墙体,砖墙为佛兰德斯砌法,角部设壁柱,巨柱、壁柱、檐口、栏杆都采用白色洗石子饰面。建筑屋顶为四坡顶,中间一层八角形基座上是单层的塔楼,顶上是红色的大穹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以八角形大厅为核心,顶部是大穹顶,各层以回廊围绕大厅,横向的走廊从大厅引向两侧的房间,建筑四面设外廊,四角设服务性房间,从外廊进出。

八卦楼体量和高度都是鼓浪屿别墅之最,建设耗资巨大,超出预算,林鹤寿无力筹措足够资金,到1913年主体建成时未能封顶。1924年日本领事馆接收此楼,出资续建穹顶等工程,其后开办“旭瀛书院”,1938年日军占领厦门后也曾在此开设过避难所。

********************************************

番婆楼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1927年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番婆楼”(今天的安海路36号),是一座华侨建造的大型殖民地外廊风格别墅建筑,并在其建筑布局、立面装饰、园林庭园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来自本地建筑文化与工艺的影响。建筑由主楼与东北角的附楼组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主楼高两层,各层平面四面环绕着外廊空间,主楼各层平面设置成符合中国建筑传统伦理的中轴对称,前半部是中间厅堂两侧厢房,中间东西贯穿一条走廊,后面是并排三个房间。

建筑四个立面都是连续半圆拱券的新文艺复兴式外廊,外廊采用清水红砖,砖拱券与建筑的转角红砖间隔嵌入石块,形成绚丽的色彩效果,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绚丽红砖建筑的影响,也与闽南红砖厝的红白相间的装饰色彩相类似。作为主立面的建筑南立面是横向七开间的外廊,进行了着重装饰,工匠利用洗石子、磨石子、灰塑等地方流行的装饰工艺,在红砖柱上端仿科林斯柱头,以及各层檐口部进行装饰。浮雕装饰的题材非常有趣,除了中国传统的动、植物吉祥图案,还出现了黑人与白人男孩形象的小天使,据说始建时还塑有女王头像。建筑前的庭院内园林化的处理也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建筑门口是仿西式的大门,进门右侧院墙上开着传统园林的如意漏窗,建筑前平台靠墙按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处理手法设置假山,其形式与欧洲巴洛克园林中假山对自然溶洞模仿的手法相似。

********************************************

菽庄花园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的南面港仔后海滨(今天的港仔后7号)。台湾迁居鼓浪屿的富绅林尔嘉,怀念台北板桥故园,于1913年创建“菽庄吟社”并建菽庄花园。起名“菽庄”,因林家祖上以垦殖起家,故园名中有庄;又因林尔嘉的字为叔藏,而菽庄与叔臧闽南语为谐音;另外亦有“稻菽主人庄园”之意。菽庄花园1913年建设花园总投资25万银元。1913年建立后,先后于1919年、1931年及1933年进行修葺和扩建,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

菽庄花园的园林设计基本借鉴了林家在台北的故居板桥花园,也参照了江南园林。其园林设计意象与菽庄吟社的思想及诗歌文学创作主题有着紧密的呼应关系。一方面,菽庄花园在景观意象创作上强调与台湾板桥园之间故园、新园的关系,这更使得菽庄花园成为菽庄吟社诗文创作者触景生情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菽庄花园主体分为“藏海 “和“补山”两组景观,“藏海”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之意,“补山”以人工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藏海园造五景,分别是眉寿堂(谈瀛轩)、任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造五景,分别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另外,园中又陆续建成小板桥、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茆亭、伞亭等。它们是继承了宋代(11-13世纪)以来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必要组成要素的“题名景观”,在菽庄花园,园林主人文学性地点取出“五景”或其他园林小品的题名,随之再使用山水、建筑素材创作出具有特定意境的框景式景观,这些“题名景观”经由园主人与后人的传播,使景观及其关联的意义得到认可和传承。

另外,园内的建筑及山岩上,还留下大量诗词题刻,大多是菽庄吟社以此园为题或借景抒怀的作品。“题名景观”与诗词题刻也是融入菽庄花园园林艺术的重要内容,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虽说菽庄花园借鉴了中国传统江南园林诗文与园林造景的关系,但是菽庄花园从亚热带和热带植物的配置,园林与山岩、大海交相辉映的关系上,都表现出岭南园林与滨海园林的特点;虽说是参照了岭南名园台湾板桥园,但是菽庄花园从建筑的风格到假山的堆叠都体现出与板桥园不同的近代建筑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园中“十二洞天”邀请德国设计师设计,假山形态有欧洲巴洛克园林的影响。从这两点,都体现出菽庄花园在中国传统园林造园基础上的创造。

菽庄花园作为林尔嘉20世纪上半叶在鼓浪屿建设的私家园林,一方面它在造园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同时又融合了近代建筑的样式及西方造园的风格,创造出一座独特的滨海近代文人园。它不仅是鼓浪屿最重要的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岭南地区最重要的近代园林之一。另一方面,花园与其创办的菽庄吟社相辅相成,反映了林尔嘉等一批内迁鼓厦的台湾士绅,思念已被日据的台湾,心怀忧愤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同时他们又接受了外来的近代思想影响,通过积极参政、兴办实业与推动教育来实现报国理想。

********************************************

廖家别墅 (林语堂故居)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从兴贤宫旧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马约翰纪念广场)进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条深巷内,有一块小场地,它的西、北两侧,一座建筑面朝西,建在高台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为“立人斋”,这两座建筑就是廖家别墅。两座建筑都是建于19世纪50年代的殖民地外廊式洋人住宅,后来被闽籍实业家廖悦发购买,具体时间不详。朝西的建筑(今天的漳州路44号),平面呈“凹”字形。建筑西面地势较低,设置了较高的防潮层,使得建筑西面主入口前设置了很高的大台阶。上了大台阶是建筑东部入口处的外廊空间,正面为新文艺复兴风格的连续圆拱外廊,外廊上部可以看到后面大面的三角形山墙。外廊空间后面是建筑矩形平面的主体部分,进入入口,中间是贯通前后的回廊,两侧是房间。这部分建筑整体覆盖在大型人字屋架支撑的屋顶之下。穿过中央的通廊,到达建筑后面庭院,其两侧是建筑后半部伸出的两翼,是比较局促的两层楼房,朝向内庭院环绕着方柱平拱的回廊。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1919年与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结为伉俪,婚房就在该建筑内。朝南的是一座两层的建筑(今天的漳州路48号),也是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二层高的建筑。建筑入口在首层中间的券洞内,入口上部横嵌书写着“立人斋”的牌匾。

********************************************

黄赐敏别墅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该建筑(今天的泉州路99号)建于1922年,由工匠金奎设计。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 买下作为私人住宅。该建筑砖木石混合结构,建筑面积850多平方米。建筑主体为前后设有外廊的三层三开间平面布局,建筑沿街的北面每层中间是“塌岫”式的外廊,外廊两侧均设八角形平面突出的侧厅,其顶部设略高出屋面的鼓座,各覆八棱形攒尖穹顶,形似南瓜,因此取名“金瓜楼”。建筑各层平面相同,中轴对称,三开间的布置,符合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中间厅堂、两侧厢房的设置,只是前后以外廊代替传统院落的天井空间。建筑立面采用清水红砖墙与洗石子饰面结合,以两个“金瓜”穹顶为突出特征的北侧沿街立面集中进行装饰。柱廊的柱头、栏杆、挂落、檐口等构件,以及壁柱、墙面上都饰以精致的灰塑装饰,装饰图案的主题是花卉、禽鸟等,更为突出的是穹顶八棱的下端飞出的卷草形装饰(建筑前歇山顶的二层门楼,翘脚的重檐上也有与穹顶飞檐相同的卷草形装饰)。另外,由于在立面的装修中,采用了水泥中掺入颜料的洗石子工艺,以及在灰塑装饰中也大胆加入不同的色彩,这使得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注重装饰、色彩大胆的建筑特色,可以说这座建筑是早期厦门装饰风格建筑中,大胆采用具有地方特色装饰的实例。

********************************************

春草堂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春草堂(现在的笔山路17号),位于笔架山西北制高点,建于1933年,是当时厦门最大的营造商——华侨许春草为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这座两层建筑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近490平方米。平面中轴对称,主体为矩形,正面设三开间柱廊,正中开间为半圆形平面的“出龟”,外廊后面中央是厅堂,其他房间环绕其前后左右。建筑整体造型端庄朴实,简洁但细部考究,强调材料质感的对比。1992年许春草之子许伍权将该建筑命名为春草堂。

********************************************

黄荣远堂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详情:

建于1920年的黄荣远堂(今天的福建路32号)是鼓浪屿华侨花园洋房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该建筑早先是菲律宾华侨施光从的别墅,1931年,被华侨黄仲训买下,将其房地产公司“黄荣远堂”办事处总部从泉州路74号迁至该建筑。整座院落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在建筑西北侧另有附楼。建筑的平面显示,该建筑风格受曾在东南亚殖民建筑中流行的帕拉迪奥风格影响。主体建筑高三层,坐落在花岗岩砌筑带石栏杆的高台上,其正立面入口处是高两层的半圆形平面“出龟”柱廊,由四根仿塔斯干式巨柱支撑,十分壮观。顶层平屋顶的平面逐级后退,形成朝向前方的一些凉亭空间,另外建筑南角圆形平面的顶层设置了一座攒尖的西式小凉亭,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建筑生动的天际线。建筑的柱头、檐口、门窗、阳台等各部装饰甚为丰富、精美,巴洛克的曲线式设计是常用的主题。

建筑南面是宽敞的庭园,院内为中西合璧的园林。黄仲训请人在庭院中央挖出中轴对称、具有西方园林特征的双圆形嵌套形式的水池,与主体建筑轴线相对,在水池正中放置了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太湖石,位于院门与主体建筑之间,属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庭园西侧是人工堆成的中式云墙假山,假山上建有休憩观景的两亭一榭,高低错落,曲径相通,为典型的中式园林风格。庭院中种植桉树、柠檬、槐树、榕树,并种植迎春等各种灌木。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名单「鼓浪屿53个申遗要素别墅篇」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