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哲人言:“地名是回家的路。”那么地名故事就是回家路上的徐徐春风、朵朵鲜花、首首歌谣,就是无形的路标或招牌

说起上虞岭南乡的许岙村,人们就会联想起那招牌性的故事——“许岙攻坚战”。这是浙东抗战史上,一场历时最久、战斗最烈、影响最大的战斗,使名不见经传的百户小村许岙,载入史册,名声远扬,成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染红过的土地是古老的,而这片土地上的村庄其实是年轻的。清康熙十三年(1674),与其比邻田家山、下湾、西里(李)属于上山乡十五都3保,而那是许岙还是一片虎豹豺狼出没的深山老林。许岙竺氏,清雍正五年(1740),始祖由章镇牛蒲迁入许岙。贝氏,雍正十一年(1746),始祖东河公由上虞(今丰惠)西门头迁入许岙。竺、贝两氏为许岙大姓,至民国,充其量才200年,却繁衍生息,瓜瓞连绵,人丁兴旺,蔚然成为望族,寨岭18保的富村之一。

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许岙100多户人家,300多人口,有大小台门20多处:如开泰、龙泰、三层楼、十七间头等。这些聚族而居的大台门,多为二层楼的四合院,粉墙黛瓦,石弹天井,独门进出,安全舒适。由此可见,竺、贝两氏,耕读传家,家教有方。可谁知1942年10月,一场飞来横祸降临许岙!

那年十月,窦家畈、里岙畈的稻田一片金黄;眠牛山坡的番薯满坡墨绿;村域周边山地上的高粱、玉米、桕籽、桐籽也要收获归仓,时不我待。可就在这繁忙抢收的节骨眼上,一列荷枪实弹的千余人队伍突然进村,鸡飞狗跳,哭声四起……这支部队就是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八十八团田岫山部。

田部在许岙盘踞四个年头,强占大批民房,将多户百姓被赶至牛栏、猪圈或柴间小屋。凡男性劳力每月要做伙子10天,筑碉堡,编篱笆,致使山林破坏,农事荒废,还按人头派捐派税,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生不如死。

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苍天有眼,许岙人终于盼来了救星共产党!1945年6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虞南百姓的支持下,激战14昼夜,将公然投敌叛国的田匪彻底歼灭。战斗中,作为匪部司令部、支队部、仓库、兵营的三层楼、祠堂、十七间头、五马山等172间民房毁于战火中……

战后的许岙,满目疮痍,除个别农户投亲靠友,移居西里、下湾外,大部分住户都在原地清理残垣断壁,就地搭建泥墙草屋。他们勒紧裤带,咬紧牙关,照样日出而作,耕耘不息。许岙人说,“为了拯救我们,新四军80多位战士血染许岙山头,我们这点损失,算得了什么呢?”在血与火的锤炼中,许岙人们认准了一个理;只有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前行,才是光明正道!

与其说,歼灭田岫山部是黎明前夕的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手术,使许岙人们认识了共产党,那么人民公社则是治愈创伤的恢复期,使许岙人们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提炼出新的“许岙精神”: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团结战斗,乐于奉献!

歌谣曰,“人民公社是天桥,通向天堂路一条。”公社化期间,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科学植保、良种引进等等一系列措施,使许岙人们亲眼看到了希望的阳光,他们憧憬着“吃饱穿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的美好生活。他们把“生产队” 当作自己真正的家,大伙拧成了一股绳,社员就是亲兄弟。这期间人民创造出就地取材、成本低廉、结构坚固、样式美观的条子石墙屋,许岙住房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条子石墙就是用长25至30厘米,宽、高约20厘米的长方体石块堆砌成墙,外用水泥嵌缝,不管斜风大雨,也不渗水,墙面整齐划一,嵌缝线条流畅,十分漂亮。条子石墙屋以“石” 为主角,窗框、门框、抬桁、磉墩、门槛都由石头制作。其时,岭南公社党委、政府,对遭受战争创伤的许岙大队,尤为关切,一大批石木结构二层楼拔地而起,许岙人们脚踏实地的践行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家造屋,全队社员无偿援助,每天农事收工回家时,一人挑、两人抬,你一担,我一杠,将笨重的石块搬回家,不喝一口水,不吃一餐饭,久而久之,相沿成俗。至1983年,人民公社解体,许岙人口猛增至700余人,住房的人均面积已与战前持平,式样是新颖的五柱落地,四柱升天,小黑瓦盖顶的条子石墙屋。

大田承包到户后,农民队伍开始分流:一部分公社时期的青年、壮年,转眼已变成壮年、老年。这部分人有勤俭节约、艰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有农田、山地的种植经验,他们一天到晚埋头在承包土地上精耕细作,使家里粮食柜满、钵满;他们有经营林、牧、副业的一技之长,培育山林、栽种果木,饲养家畜,精打细算,收益可观,他们开始备有银行存折,聚沙成塔。一部分则是公社化时期出生的有文化的青年,尤其是一批年轻石匠,他们不热恋于土地,开始闯荡江湖,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忙时从农,闲时从工、从商,钱袋子也骤然鼓凸起来。这些富起来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改变居住环境,许岙掀起了建房热潮。

其时、原大队、生产队的仓库、队屋、畜牧场等一批闲置空房,急待转资拍卖。而这一大批公房,大多都在交通便捷、阳光充足、地域平坦、四周空旷之处,被村民视为百里挑一的“宝地”,于是乎成了急于建房者角逐的首选。一张张买屋申请报告,像雪花片似的向村委飘来,后经村支部、村委、村民代表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排,竺苗炎、贝春桂、梁宝林、竺四安等20多户村民榜上有名。

按农村自建房“一户一宅” 的政策,凡建新屋者,原宅必须回收,由村统一调配,一活百苏,有的易地新建,有的原址翻新,从上世纪90年代始,村每年建屋数量一路飚升,到2000年前后为鼎盛期,后逐渐减少,直至2016才停息,许岙村民80%住进农民自建房。

这批自建房,从开始时的地梁、圈梁、五孔板、黄瓦片的二层楼,进而半框架、3孔板、琉璃瓦的二层半或三层楼,再到全框架、现浇楼板、现浇屋顶、陶瓷瓦、式样新颖的“别墅”。可以说,这批农村自建房,质量愈来愈好,样式越来越新,后来居上,彰显出时代印记。

但不管前期后期,屋内装饰大致相同,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现代化设施一户不缺,凡城里有的许岙都有,且比城里宽敞、高大、明亮、透气。

如果说,许岙村的农户自建房与上虞其他农村没有多大区别,那么,该村有 83户农户在百官买了房、占总户数的64%的比例是否高于平原农村?由此,我对新一代的许岙人肃然起敬!

他们每年春节过后,穿着黄帮球鞋、背着工具箱、拎着蛇壳袋里的简单行李出发。正如俗语所说,他们个个都是“男扫帚,女畚斗,点水不漏” ,不搓麻将不玩牌,一袋干菜走天下,用一年又一年的辛劳汗水,用一年又一年地熬粥稀饭,把一角一块,垒叠成十万、二十万,换来了儿女们蓝本户口,成了名正言顺的百官城里人,他们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如今,许岙村内,醒目的墙绘、标语、形象牌,向世人展示着红色岁月的积淀,许岙人们为了让这一片青山绿水不负先辈的努力,积极投身于“五水共治”“三A争创,五星达标”“旅游开发” 等一系列活动中,使许岙山更青,水更绿,路更宽,村更美,使许岙成为浙江省级文明村、绍兴市级生态村、三A景区达标村,成为八方来客的打卡圣地。

在游人眼中,那掩荫于修竹果木丛中、环境幽雅、设备齐全、漂亮美观的宅第,显然是许岙新农村的招牌。那么,树起这块招牌的许岙人,他们一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书写着许岙新故事的村民和村干部,那些日夜为下一代奔波、忙碌,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传承着“许岙精神”,又在实践中充实和更新着“许岙精神”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不更是许岙村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吗?!

本文获上虞文联“我的村庄征文” 三等奖

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作者简介 | 金慎言, 1939年出生,浙江绍兴上虞陈溪人,中学退休教师,绍兴市作协会员。退休后,致力于上虞乡土文化搜集和整理工作,已出版《太平山村志》《南源村志》《许岙村志》,执任主编《上虞历史文化丛书陈溪卷》。参与上虞区文化礼堂创建工作,先后为太平山村、西湖村、南源村、丰南村、通明村、孟尝村整理文化礼堂资料。在报刊上发表乡土散文及史文约5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山乡絮语》。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村「上虞岭南许岙村的招牌作者金慎言」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