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苍狗白云催日月,晨钟暮鼓度春秋。

  晨钟击破长夜,提醒梦中人切勿贪睡,勤学精进;暮鼓打破黄昏,提醒前行者时光流逝,切莫虚度。

  而鼓楼,在老一辈人眼中,代表着他们记忆中城市的最中心。站在鼓楼上,就似乎站到了历史长河中,站在了城市的核心与原点。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运城鼓楼,是盐运之城的文化地标。鼓楼位于市区解放南路和老东街交叉路口,砖木混合建筑,曾是明清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古老河东厚重的城市历史记忆,1947年毁于战火,在古代被称为“兵险”。

  据运城市文物局原副局长、文博研究馆员李百勤介绍,运城全称为运盐使司城,运盐使司城建成于元代后期,明代进行扩建,鼓楼就建在明代扩建以后的东边的一条轴线上,它坐落在十字路口,所以现在鼓楼基座使用十字券洞的建筑结构,东西南北对着街道。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鼓楼基座被找到后发现,鼓楼北半个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同时发现了1940年日本人在这里拍摄的鼓楼的照片。有了原址,也有了原来形制的样子,2013年10月,市文物局启动鼓楼保护修复工程,2015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通过使用原地址、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手法5个“原”对鼓楼进行了复建。此次鼓楼的复建工作对楼体进行了夜景立体亮化,地面铺装了玻璃走道,鼓楼周边设置了木质护栏,同时配套建设了鼓楼文化广场。

  留住了运城人的记忆,留住了运城人的乡愁。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鼓楼楼体用的是三檐两层,屋顶是十字歇山顶,四面抱厦。鼓楼基座东、西、南、北四个门洞上方的石牌匾上各有两字,东曰“放晓”,西曰“留晖”,南曰“聚宝”,北曰“迎渠”,原为运城城池四个城门的匾额,其命名可以理解为,“放晓”“留晖”指的是盐池的日出日落,“聚宝”,则是因为运城盐池有三个门,中间的门叫聚宝门,命名由此而来,“迎渠”则是纪念隋代河东督水监姚暹修建姚暹渠的功绩而命名。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鼓楼四面的金字横匾总共有16个颜体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晋问》中名句,“西入(本为“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楼上4块牌匾,“南达樊邓”,樊是襄樊,邓是河南邓州;“西入秦陇”,陇是甘肃天水;“东逾周宋”,周是周的东都洛阳,宋是宋的首都开封;“北极燕代”,燕是北京,代是大同。描述的是当年河东池盐远销各地的盛况。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无鼓不成鼓楼。鼓楼二层有一面很大的鼓,两边鼓面均用整张牛皮制成,气势庄严,鼓声悠远。鼓因楼而存,楼因鼓而生,这面运城最大的鼓定制后,鼓楼便名副其实了,城市的晨钟暮鼓也有了现实的存在。

  一街一巷之中、一砖一瓦之间,鼓楼的历史承载的是几代人延绵不息的烟火画卷,彰显的是运城历史文化精髓与市井民风现状。

  伴着历史不散的烟尘,鼓楼孕育了千年的力量。鼓楼的复建复兴,既是河东文化的重振,也是新时代城市提质发展的需要。是对往昔的回望,对未来的展望。

  晨钟暮鼓知年华,惜取光阴莫等闲。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运城鼓楼的前世今生「运城鼓楼:见证时光变迁的城市名片」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