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麻阳「我的家乡隆回」

麻阳,坐落在湖南省西部,属于省定贫困县,是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它与贵州省铜仁市毗连,是湖南通往西部大门的重要通道,素有“湘黔门户”、“武陵码头”之称。距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故乡——凤凰县只有40华里之遥。

如果说凤凰是以其美丽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那么,麻阳就是人文与自然的最佳结合。这里有着青山碧水和水墨村庄,孕育着深远历史与厚重文化。无论是晨光暮色,还是春绿秋黄,麻阳都在向世人呈现出她独特的魅力。

走进麻阳,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你都可以仰望着这里的青山,抚摸着这里的碧水,感受到这里的厚重,让人沉醉在这方山水的神奇与美丽之中。

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赋诗一首:“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赞美之。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对麻阳山水也曾有过许多赞美。在沈从文的《边城》、《长河》中就有许多描写麻阳的文段,尤其在黄永玉的画作中,描绘麻阳山水的更是数不胜数。

麻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它不仅是新中国开国功臣、铁道部第一任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的故乡,而且还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最美养身栖居地”和“全国生态示范县”,素有“生态福地、长寿天堂”之称,是全国除广西巴马外,最早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生麻阳的我,直到1968年应征入伍,在那里整整生活了18个春秋。

然而,生在麻阳、长在麻阳, 我却对麻阳的历史一无所知,就连“麻阳”县名的来历也不甚了解。记得小时候,我对“麻阳”这个名称,有一种莫名的反感和厌恶。总认为“麻”者,麻痹、麻木、麻风、麻子也。甚至有人骂娘也带个“麻”字,难听死了。

又因为我父亲脸上长有几颗麻子,村里人都喜欢叫他“呆脑麻子”。每当听到有人这样称呼父亲时,我就非常生气和难过。所以小时候,我常常纳闷:怎么麻阳县名也有个“麻”字呢?

尽管麻阳的名称有些难听,但我始终忘不了麻阳是我的故乡。这些年来,为了弄清“麻阳”名称的来历,我查阅了许多有关麻阳的历史资料,才晓得麻阳县名与其悠久的历史有关。

据记载,南北朝陈文帝陈蒨主政时,为了镇压苗民,于公元562年,在麻口(今麻阳县吕家坪镇太平溪口)设置麻阳戍。麻口俗称麻潭。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麻阳戍位于麻口以北为阳,故称“麻阳”。

自从麻阳得名以后,朝廷先后在麻阳设立过麻阳戍、卢阳郡、招谕县、龙门县、麻阳县和富州、锦州。唐初,麻阳地域较宽,如凤凰县、贵州省铜仁市等地,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

唐武德三年(620年)正式建立麻阳县,迄今已有149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在麻阳城边出土的大量旧石器时代中晩期石器,就证实了在远古时代,即有生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至于麻阳苗族的历史,我也是知之不多。只记得小时候的家乡,虽然在语言、民俗、穿戴等方面,留有一些苗民的痕迹。但那时候,麻阳属于汉族,只晓得邻近的凤凰县有“苗子”,也知道遇见他们时,绝对不能称其为“苗子”。因为苗民很反感汉人称他们为 “苗子”。一听到“苗子”的称呼,随之而来,很可能就是动口或动手。当然,汉人所说的“苗子”,并非希望之意。那“子”字,也不是古汉语中的“先生”,而是暗含“儿子”、“小子”之类的味道,显然有蔑视色彩。

所以,1988年麻阳成立苗族自治县时,父母、兄妺都由汉族改为苗族成分,而我则坚持汉族成分不改,总认为苗族是少数民族,被人瞧不起。后来,直到1998年女儿高考时,有人提醒我: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加5分的成绩优惠,让我动心了。别说加5分,就是加1分,这对考生是多么重要。往往1分之差,就会决定考生的命运。于是,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我把自己和女儿的成分由汉族改为苗族。

后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明白麻阳过去原本就是苗族,自古就有“麻阳苗疆”之称。

据资料记载,远古时代,苗族先民居住在黄河下流和长江中下流一带。经过世代生息繁衍和艰苦劳动,经济逐渐发展,形成部落,进而组成部落联盟——“九黎”。其首领叫蚩尤。在距今五千年前,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与居住在黄河上游地区的黄帝领导的部落联盟“华夏”发生冲突,被战败后,逼迫退居长江中下游一带。尧、舜、禹时期以武力将“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赶往南方。苗族先民便在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即“三苗国”?其首领叫驩兜。商、周时代,“三苗”中的一部分经过“放驩兜于崇山”之后,进入鄱阳、洞庭两湖以南的今江西、湖南地区,被称为“荆蛮”,又叫“南蛮”。

西周末和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荆蛮”中的苗族先民被追离开江湖平原,向西南迁徙,进入武陵、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川东南和鄂西一带。麻阳是五溪腹地,地处楚、黔、蜀之界。

据资料记载:春秋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责以楚供“包茅不入,五祭不供,无以缩洒”。包茅就出在麻阳的包茅山。秦汉时期,迁徙至武陵山区包括麻阳苗族在内的“武陵蛮”,由于地处山区,较为偏僻,没有大的战乱,苗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稳定发展。到两汉末,“武陵蛮”已形成一般强大的势力而引起汉王朝的注意,经多次征伐未果后,派老将马援率部出征,采取“剿抚”两用的办法,迫使“武陵蛮”归服。马援死后,监军均矫制,招降起事部落,用“抚”的办法对待苗民,五溪苗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苗族人民对马援十分感戴。

为了纪念马援,苗民在五溪修建了伏波庙。麻阳就修建了几座伏波庙。伏波将军马援被供奉在龙王庙中。自隋唐后,封建王朝逐步加强对麻阳的统治,把麻阳作为围剿湘西苗民的前哨地区。元、明和清初,由于战乱和人为的迫迁,苗民继续向西迁徙,特别是永乐以后,实行“赶苗夺业”政策,麻阳苗民大量外迁。

据有关史料记载,麻阳龙姓苗民外迁后,分布在贵州、江口、松桃和四川秀山一带以及凤凰县地区。如今,湘黔边界地区仍然流传着反映龙姓苗民迁徙的“半边香炉碗”故事。

麻阳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是一个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多姿秀美的地方。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便有“西晃晴云”、“浮石烟村”、“苞茅遗址”、“东湘水月”、“剑潭春浪”、“岩龙盘洞”、“莲柱擎天”、“石羊仙踪” 等八大著名景致,且大部分胜迹犹存。

在麻阳众多美景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西晃山,它是湘黔武陵大山余脉的一座雄峰,海拔1405米,地处麻阳的西南部,距县城四五十公里之遥,是麻阳的避暑天堂。当你站在山顶,向四周眺望,你不仅能极目楚天舒,将整个麻阳尽收眼底,而且还会让你有一种“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初春时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盛夏时节,凉爽的微风;金秋时节,满山的野果——猕猴桃;寒冬时节,整座山都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切都使人们对它的向往到了极点。而山中茂密的森林风光又是探险者的天堂。在山林中或许你还能碰到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

冬天的石羊哨的温泉,当你到此一泡,定会让你流连忘返;郭公坪的麻阳十八漂,其景观极其壮观;黄土坡水库险幽的悬崖峭壁;锦河镇的溶洞奇观。还有吕家坪的龙王庙……这一切都会使你“乐不思蜀”。

在水域风光方面,麻阳的母亲河——发源于贵州梵净山南麓的锦江河,如一条衣襟带穿过麻阳南北。它是秦汉时期的“五溪”之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麻阳“古八景”的“岩龙盘洞”、“莲柱擎天”、“浮石烟村”以及数量众多的盘瓠庙,都在这条美丽的河岸边。河沿两岸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泛舟在河上,你定会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而河流上为数不多的险滩又成为了漂流的绝佳地方。

麻阳,还是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曾出现过二个“京官”:

一个是有“湘西刘罗锅”之称的明朝大臣——满朝荐,麻阳县兰里乡人,10岁入私塾,24岁中举人,43岁中进士,明未朝廷的一个诤臣。他从小就不畏权贵,出仕后当过知县、尚宝司正卿、太仆寺少卿、正卿等职。他从政24年,为了平民百姓的利益,同贪官污吏进行了无畏的斗争,因得罪过权贵,被坐牢、革职、过军,真正在朝廷做官仅仅5年。但在朝廷的几年里,他怀着一腔正气,凭着机智和勇敢同贪官污吏、甚至同皇帝老儿进行过艰苦和危险的斗争,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再一个是滕代远(1904--1974) , 岩门镇玳瑁村人,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创始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缔造者之一、新中国铁路事业奠基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2月任湘东特委书记,随后与彭德怀一起组织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任党代表。历任湘赣边界特委常委,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总政委, 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书记、政委,八路军前方总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军委铁道部部长,铁道兵司令员、政委,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曾当选为中共第一至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麻阳虽然山美、水美、人美,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却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那时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记得1968年参军时,我们上午9时乘军车从麻阳出发,汽车在路上犹如爬虫一般,爬行在那条九曲十八弯的泥砂公路上,摇摇摆摆的上坡下坡,左转右转,到达当时黔阳专区所在地安江镇宿营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如今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当年硬是整整颠簸了一天。

当时的麻阳,城市建设也非常落后。整个县城只有一条宽不过三丈,长不到一里的街道;街道两边除少许几栋两三层高的砖房外,大多是低矮的木板房;街坊门前,到处堆放着柴禾、木炭,或墙上挂着背篓、箩筐和一串串包谷、红薯、辣椒什么的。一坛坛酸萝卜满街摆着卖,显得十分凌乱。那时街道也没有硬化,果皮、纸屑、泥土满地,汽车一过尘土飞扬,真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到处脏兮兮的。

县城如此,乡村就更贫穷了。那时的农村普遍是低矮的木板房,土砖房和茅草房,多数农民一贫如洗,穷得叮当响。“麻阳十八怪”中就有“蓑衣当舗盖”、“斗笠当锅盖”、“草绳当裤带”、“辣椒当主菜”、“酸萝卜满街摆”、“厕所建在大门外”、“猪比狗跑得快”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麻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麻阳,今非昔比,早已不是50年前的样子了。条条宽阔的水泥公路通向每个村庄农户。209国道横穿麻阳境内,“枝柳”铁路、“湘渝”铁路和“怀渝”高速、“内茂”高速穿过麻阳东西南北。而与其相邻的芷江县航空港也早已开通。“张怀”高铁麻阳站已正式通车。如今的麻阳,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出门方便快捷。

更令我高兴的是,县城里竟有了的士和公交车。这些年,我每次回乡探亲,总要到县城的大街小巷走一走,看一看。每当看到县城宽阔的大道、整洁的街容、林立的高搂、繁荣的市场、奔驰的车流时,就令我骄傲和自豪。特别是看到宽广气派的麻阳福寿广场,和广场周围具有民族特色的步行街、吊脚楼、西溪桥、锦江阁、锦江外滩和锦江两岸30多层具有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时,我由衷地赞叹:家乡变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

麻阳城里变美了,农村变化就更大了。一栋栋设计新颖、装饰美丽优雅的别墅小楼拔地而起,随处可见,好一派新农村风光;村部院落还建起了健身场,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旁童叟具欢。曾几何时,桐油灯的昏暗,煤油灯的闪烁,早已无踪无影。农村竟然也装上了路灯,日夜光明!纵横交错的村路都修成水泥路。过去“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走进农家小屋,几双拖鞋整齐地摆放在门槛前,进屋也要像城里人一样换拖鞋。室内地毯、沙发、茶几、电视、空调、冰箱一应俱全,已难觅“蓑衣当舗盖”、“斗笠当锅盖”的踪影了,“厕所建在大门外”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灰头土脸的泥腿子,如今嘴里也刁起了绿嘴子芙蓉王香烟,身上也穿起了名牌服装,有的还得意地开起了私家小汽车;过去,农民进城赶场全靠两条腿走路,现在出门搭的士或坐公交车,已经成了农民的习惯。

今天,我站在橫跨锦江大桥上俯瞰锦江两岸,那是一幅最美丽的山水画卷。锦江河水像平静的一面镜子缓缓流向远方,宛如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哺育着家乡的人们;河岸边的防洪大堤雄伟壮观;一栋栋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楼房错落有致,其间耸立入云的高楼大厦、装潢亮丽的独立别墅和具有苗乡特色的吊脚小楼,紧紧依偎在锦江河的两岸,向人们展示着家乡人民现代生活水平。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我的家乡麻阳「我的家乡隆回」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