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淄水齐风》是李淑阔老师

耗时4年,拍摄了6700多张照片

全景展示淄河风貌的珍贵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淄水齐风》

揭开淄河的又一层神秘面纱

淄河干流:源泉到南阳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位于淄河东岸的马鞍山。

马鞍山其山以形似马鞍而得名,主峰海拔618米,四周全是刀削般的悬崖峭壁,唯有东顶西南侧的悬崖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132级台阶,形似“天梯”直通峰顶。 天梯上端置有两道寨门,寨门关闭,“天梯”顿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顶玉皇殿、碧霞祠始建年代不祥,咸丰九年重修过,是方圆百里善男信女朝圣的地方。

1941年,我军占领了马鞍山。随着日军对整个鲁中地区的“大扫荡”,我军避其锋芒,分散活动,马鞍山就成了安置伤病员和抗战家属的“小后方”。1942年11月9日,千余名扫荡鲁中山区回返的日军在当地汉奸的教唆下,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进行疯狂的进犯。当时,山上只有我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抗战军属冯旭臣等30余名伤病员和家属,武器弹药也很少。面对数十倍于我的敌人,英雄们在王凤麟副团长的指挥下,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两天一夜激战,击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弹尽粮绝后,仍以石头做武器继续拼搏。我方人员大部战死,活着的同志宁死不屈,在敌人攻上山头后毅然跳下了万丈悬崖。

中国的儒教和日本地神道教都强调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每个人对祖国都肩负有一种非常明确的责任。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很多的人都会挺身而出。

1945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八周年之际,博山县政府在山腰处修建了2.8米高、坐北朝南的六棱形纪念碑,正面是我鲁山区专员徐化鲁的题词:“马鞍山抗日烈士碑落成纪念——气壮山河”。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纪念碑东北、东南和北面,是博山县政府的碑文:

马鞍山的烈士们:

你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模范,优秀的儿女,你们有的同敌人战斗负过几次伤,有的为工作损害了身体,但是你们始终不愿放下革命的武器。在休养中,你们仍担负了革命重担,控制了马鞍山这一重要阵地,打击阻止敌伪,保卫了根据地和人民。到如今,你们的尸骨虽然腐烂,但人们对你们却保留了永远的敬爱和思念。1942年11月9日,这是使人永不会忘记的光荣日子。日寇为了摧我根据地,抢掠烧杀我人民,首先对你们外围阵地上的战士,以超越数十倍的雄厚力量进行攻击,10余架飞机盘旋在上空投弹,大炮象夏雨时的雷声,轻重机枪象秋后的狂风,你们在王凤麟同志的领导下,是多么沉着、英勇和坚定,以土造枪和手榴弹,抵抗着现代化的兵器,击退了日寇数次攻击,敌人伤亡百余,你们对艰险毫不畏惧,这样苦战了两天一夜,造成战史上不可磨灭的奇迹。最后敌人更加凶狠和疯狂,你们也更加愤怒和紧张,但是你们的弹药都完全用尽,男女老少不得不搬运石块作战。抗属老人冯旭臣脸上充满了血流,奔驰在炮火下,王凤麟同志躺在血泊中,已不能再动,但杀敌的喊声,使敌感到心惊。最后敌人冲上了山顶,你们就毫不犹豫地保持了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把枪支完全砸碎,连六七岁的孩子也不愿做俘虏,都坚决的跳下悬崖壮烈的牺牲了。敌人用了极大的代价,所得的是空山头一个,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被战胜的。你们的鲜血在抗战中写下了一页辉煌的历史,这是你们无尚的光荣,也是我中华民族无尚的光荣,我们将永远追念着你们,向你们学习,继承你们的伟大事业而前进!

博山县政府 立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

纪念碑西南面镌有烈士的英名:一旅二团团副王凤麟、鲁中区联办民政处副处长谭克平、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四县联办公安局一股长董恒德、四县联办二股长李绪臣,还有孟宪民、柳京湖、谢清云、赵希林、王凤青、张永昌、夏德禄、尹寿万、刘庆湖、李义田、张永智、于成、田二、小薛、老张、冯旭臣、冯文秀、孙玉兰、冯新年、冯卢桥、冯平洋、张子桐。

一场气壮山河的战斗成就了一座英雄的山峰。这里成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马鞍山西侧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长城、烽火台、兵营。位于西峰下侧的齐兵营,是建在长1000余米、宽10~30米、高10余米山崖上的100多间石屋,可驻扎兵将千余人。兵营城墙遗址南面厚1.2米,北面厚0.8米。所留烽火台高数十米,在淄河沿岸数十里都可看到。

淄川境内齐长城遗址接博山境,沿岳阳山过淄河谷地的城子要塞东鹿角山、三泰山、黑虎寨、雁门寨、油篓寨,呈东南走向,以山为势直达淄川、博山交界处的达摩山,进入沂源境内的凤凰山和太平山,与临朐、沂水境内的穆陵关相接。

在公元前3 世纪,秦始皇修建了一道从东边的辽东一直延伸到西边的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建在山岭的最高处,宛如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长城上,分布着雄关、隘口和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万里长城成功的阻止了鲁莽的外来者的入侵。直至17世纪满洲人攻取中原时,万里长城才崩溃。

而淄河两岸的齐长城,比秦始皇修的长城还早400多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南、北孟良台,当地人称作棺材顶,传说是孟姜女和范杞良的魂灵升天的地方。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在淄河岸边刻碑的西石门村民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在东、西石门村和淄河村之间,淄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Z”字形,酷似八卦中的阴阳鱼。

顺着马鞍山北幸福溜往里走,走到尽头就是莲花山。莲花山主峰海拔640米,因远望几个山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山阳是涌泉,山阴是梦泉。附近池板村还是淄博池梨的发祥地,乾隆年间曾进贡朝廷。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响泉村有座孟姜宅,室内挂着孟姜女的画像。在淄河两岸,在齐长城沿线,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与孟姜女哭长城有关的传说和真真假假的遗址。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枯水期的河面和山林中的别墅群。

淄河镇是淄河流域唯一用淄河命名的乡镇。淄河镇有30个行政村,人口2.3万,总面积84平方公里。明代为青州府益都县西南路怀德乡马陵社和石门社。1958年9月成立口头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社设口头乡。1998年7月撤乡设镇,因淄河流经境内中部,撤口头乡设淄河镇,镇政府驻地大口头村更名为淄河村。2010年11月6日,与太河乡、峨庄乡合并为太河镇。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新建小康桥的北端,建起了一个高档的别墅区——梦泉风景度假养生别墅区

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衣服的作用已经从最初的遮体和保暖变成了装饰和美化,汽车的功能已经从最初的代步变成了竞技,住房已经从最初的遮风挡雨防侵袭变成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淄河村西面4公里的群山中,有一座山叫招父寨。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 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女)于闰正月在淄川东部卸石棚(今太河乡内)、唐王寨(今口头乡内)等山头聚众起义,以抗官兵。

据说,招夫寨就是唐赛儿起义时驻扎过的山寨,当时由于敌军围困,山寨缺衣少粮,附近村的百姓又迫于官军的淫威不敢给起义军粮草,眼看义军难以支持,唐赛儿便想出了在义军中招亲的无奈之举,谁能冒死解决山寨的粮草问题,便招他为丈夫,尽管如此,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也没有几个人敢于一试,终于有一个叫赵富的小头领站出来,并且完成了任务。但赵富知道自己长相丑陋唐赛儿并不喜欢自己,在解决了粮草问题之后又主动带人从北面突围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使唐赛儿率领主力得以冲出重围。突围后,赵富所带的士兵已全部战死,他自己也身受重伤。在敌军撤退后侥幸活下来的赵富在前香峪村一户姓翟的人家养好伤后也没有再去找自己的义军。赵富作了翟家的女婿,在前香峪落地生根,儿孙满堂。从此以后,这座山寨就被成为招夫寨。

招父寨主峰海拔624.4米。寨区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以招夫寨为中心,一直延伸到北面的小寨和东面的黄栌寨。从招夫寨的北天门进招夫寨后一直到南天门共有六道寨门,可见当时工程之宏伟。

中国人民天生就吃苦耐劳。大部分国人平时不问世事,一味埋首于田园,从事收割。但通过偶尔目睹的事实,也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出现了问题。政府奴颜卑膝,外族得寸进尺,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灾难都被归咎在由外族统治的政府身上——政府无用,于是他们把所遭受到的苦难和屈辱统统发泄到外族统治者的政府身上,中国人开始揭竿而起。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从梦泉别墅区沿淄河东岸向北1.5公里,就到了马陵村和刘家山村。

马陵村下的淄河河道,就是当年孙膑灭庞涓的古战场。

翻过马陵村东面的山,就到了3公里以外的海上房村。

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清朝中期开始有人在这里定居和劳作。由于交通不便及缺水,1994年后分批移民到淄川城郊。

关于海上房村,有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远古时的洪荒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汪洋中有座孤岛,岛上只有几户土著居民居住,人们靠渔猎生活。礁石上安着一个硕大的铁环,供渔民系船歇脚。后来岛上的居民多了起来,他们盖起房子遮风挡雨,于是有了“海上房”——大海中的房子。经历了千万年沧海桑田,沧海东去,这里变成了一座座山川,人们的生活也逐步由渔猎演化为农耕。

在海上房村,居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她每年的清明节上山,农历十月给老伴上了忌日坟后再跟着儿子回到淄川城郊。她一个人坚守在大山深处,与亡夫的灵魂为伴,最多的时候40多天见不到一个人影。

许多户外的驴友们被老大娘的这种坚守感动,来此驴行时都要给老大娘带来些蜡烛、火柴和食用油。老大娘也经常摊好了煎饼,熬好了小米粥等着驴友们的到来。

2013年4月14日,我的同事王静来到了海上房,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这里不是世外桃源,虽然它有着淡雅明朗的桃花绽放。这里不是战争的废墟,虽然它到处都是空无一人的断壁残垣。这里也不是遁离人世的归隐之地,虽然它早已湮没在时间奔流的脚步,脱离了时代前进的轨道。

在高高的山上,准确地说是在蜿蜒的山中,此一处,彼一处,高高低低,随着山势起伏,随着小路蜿蜒。没有如今乡村的规整,也没有豪门大户的气势,触目所及,是朴实的火炕,零落的用具,还有那些不再活动的门窗,那些碾盘、石磨。坍圮的屋梁让倾泻的阳光洒满曾经充满欢笑的殿堂,倾颓的桌椅诉说离去的等待静默的时光,瓦当剥落的檐头历经风霜的洗礼翘首远望,昭示生生不息的诺言,那么倔强。

人已去,家已空,村犹在。

踏过杂草遍布的门槛,走进兀立的石墙,触摸生命的温度。

东家的鸡跳上石头的院墙,放开嗓子召唤太阳。屋头的炊烟袅袅升起,展开一天的序幕。门吱吱呀呀地推开,狗儿一个箭步跃出,引出那些摇摆的鸭鹅。院墙上爬满了青藤,葫芦、丝瓜长势正旺……前头饭开后头飘香,上门呼喊后院应答,如许的庭院排列中当年又是怎样的盛况?

街角忽现一个孩童的笑脸,随后,雨后春笋般涌出成群的顽童,互相嬉闹在这窄窄的街巷,笑声印刻进这温暖的土石,道道留痕。

挑两只水桶,稳健从容走近那汪泉水,左一下右一下,丝丝甘甜入桶,颤悠悠晃出山村的安然,偶尔溅出的水滴,却又滋润了几多笑意盈盈的脸庞。

上几级台阶,走一段小路,再弯一道曲折,爬上院后的青山,去采连翘泡水给远来的客人解乏。或拿一柄镰刀去层层梯田挖几兜野菜,回家热水里滚滚,带着田野的香味安抚家人的脾胃,气息也通畅。

扛着锄头,远远地招呼,带着夕阳的余晖踱进自家的庭院,坐在低矮的石凳边,抽一袋烟,舒缓一天的劳作。烟气缭绕,刻成层叠的皱纹,落入脚下的泥土,缓慢悠长。

天很蓝,空气很清,连人也轻快。

树头的鸟儿不曾离去,一个个鸟巢见证,随风飞,舞花落,婉转啼唱。

墙角的繁树不曾离去,一季季自在绽放,旁若无人,摇情落月,丝丝荡漾。

没有菊花,却不妨悠然见南山。没有电灯,却不妨胧月谈天,萤火飞扬。

是谁在这里建造了第一个庭院?是谁在这里种下第一棵小树?是谁在这里找到永不干涸的泉源?是谁在这里开出第一片农田?

是为了避乱而远遁山野,是为了生计艰难开拓,还是为着这里曾是一片汪洋的高地?

从残存的屋架中想象,却终找不到过往的记忆。

或许,它以这样的姿态存在,才有了海上田园的梦幻。

山无言这沧桑的变换,水无语这人世的变迁,只有不知前事的蝴蝶翩跹在眼前,追逐那一场田园中绝世的尘缘。

从淄河镇到太河水库大坝的这一段淄河是太河水库的主要蓄水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相差很大!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丰水期满眼碧波似天池。

在淄河西岸,从淄河镇到太河镇的道路有三条,一条是公路,一条是山坡上的羊肠小路,还有一条是平常淹没在水下的废弃的水渠。后两条被人们称为“太(河)口(头)古道”。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因为连续两年的干旱,平时淹没的水下的那条太口古道露出了水面。这其实是淄川区1958年 3月动工兴建的驯淄工程,南起口头乡马鞍山下,北至边河乡大庙,全长61公里,1960年春建成。这应该是淄川区建设太河水库的前奏吧。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山坡上的羊肠小路才是真正的太口古道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山上的公路旁,北牟村这位85岁的老人,骑着摩托车来到谷子地里用鞭炮哄赶麻雀。

据他自己讲,他70多岁时还骑着摩托车到淄川城里买席来到周围的集市上卖。他要聘请专家,帮他解决如何支防护网再能解决麻雀偷吃谷子的问题。在三层防护网都不能阻止麻雀偷吃的情况下,他只好采用最古老的办法——燃放鞭炮。

经不去诱惑的商人才是真正的商人,同样,敢于向麻雀宣战的老汉才是不服输的真正农民。老人的言行,让我们想起了曾经有过的全民赶麻雀运动。只要防范技术到位,麻雀就不再和人争食谷子,人和麻雀和谐相处的情景就会继续下去。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孙家庄东南的龙王崖,龙王崖上的龙王庙掩映在苍柏密林中。

甘霖向九天下洒来终生乐,泉水从大地中涌出万物盛。

龙王庙历史悠久,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据碑文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九年重修。此处长期香火旺盛,善信崇拜,络绎不绝。后因年久失修,庙宇残破,神像全无。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千年古迹,使庙宇重复原貌,2002年,孙家庄人倡导组织,附近村民积极参与,捐资助工,建庙宇,塑金身,龙王庙巍然耸立于淄河西岸龙王崖之上。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位于孙家庄的淄河镇敬老院。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连续两年的旱情,是太河水库的水位下降了很多。旱情超过了1989年和1992年,是50年一遇干旱年份。据孙家庄的一位村民讲,1987年太河水库干了一次,他们顺着河底到桐古赶年集。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站在淄河东岸的山上俯瞰,东南牟和西南牟、北牟分居淄河两岸,隔河相望。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干枯的河床成了最肥沃的耕地,颇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远远望去,西岸的北牟村散布在一条山峪南北两面的山坡上。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树干上的冰环

这是太河水库特有的现象。随着水位的下降和天气的转暖,树周围的冰融化了,只在树干周围留下了这道冰环。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淄河镇北6公里,淄河与峨庄河交汇处。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李淑阔,1960年生,淄博七中高级教师,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接触摄影,1992年开始参加摄影比赛,1995年开始发表摄影作品。2010年重新拿起相机拍摄,主要从事《火红的年代》和《淄水齐风》两大系列的摄影创作。

《淄水齐凤》是李淑阔老师历时4年完成的鸿篇巨著。他用3年的时间,或徒步,或骑助力车,行摄淄河,拍摄了6700多张照片,从鲁中山区到鲁北平原,足迹踏遍淄河流域。他用1年的时间整理照片,撰写文字,四易其稿,最终完成了《淄水齐凤》系列的摄影创作。4年的文化苦旅,他向我们全景式的展示了淄河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精神。

李淑阔老师授权小鲁哥发布!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淄川海上房介绍「淄水齐风海上房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有着美丽传说」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