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期间,

很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我们龙岩长汀乡贤、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

也在其中。

今年春节,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

他在家乡长汀美溪村住了4个月,

并把生活日志发到朋友圈。

5月29日,

《杭州日报》根据他的朋友圈,

刊发了一个整版。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这四个月他到底是怎么过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在美溪村给孩子们读唐诗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2020年春节,福建长汀乡贤、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携家人回到故乡濯田镇美溪村,陪伴父母走亲访友,推杯换盏乡愁落胃,这本是一段中国人最为期待的短暂而温暖的时光,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驻留,“春节前,我穿着羽绒服回村,明天我将穿短袖回广州。在村里住了四个月,是我小学毕业后绝无仅有的一次。”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时间变得缓慢,在这段山居的日子里,读书、画画、种树、捡拾垃圾、走访古村、远程上课……谢有顺跟自己的孩子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特别的时光,和孩子们一起读诗,为孩子们讲诗,大概是这段日子里最有意义的时刻。

“村里的孩子一块来读,我家里的一个大厅,做学堂真的好。”

真的好。在我们看来,这位大学教授的山居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读书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山居日志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谢有顺朋友圈)

↓↓↓

1月19日

回美溪村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2月20日

这棵香樟树在我们村中心长了一千多年了,今天我才第一次认真拍它。树干要六七个人才能合围,底部则要十几个人吧。请人查了记录,福建第一。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3月5日

学校尚未开学,住在村里已经两个月了。昨天雨后,花几小时捡拾屋前屋后的塑料垃圾,装了四大袋,今天我准备继续。没想到,美女帅哥小孩受感,都来帮忙,不怕脏、累,足足捡了十四袋。顿觉天地清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个乡亲见到都说,你们文化人这样捡垃圾,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以后不能乱扔垃圾,我们以后也不敢乱扔垃圾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4月5日

考试啦!考生一个,连考三场,亲自监考,别想作弊。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4月25日

最近,每个晚上在美溪村教孩子们读诗。刚刚出版的、我为自己孩子评注的《唐诗三百首》正好派上用场。彩印刷,图文并茂,孩子们特别喜欢看。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村里的孩子一块来读,我家里的一个大厅,做学堂真的好。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4月29日

下午教几个小孩自己画风筝,然后到村里开阔地跑起来。如果可以申请提前退休,我会考虑回来做个私塾先生。所谓的好生活,不过是,阳光,清泉,有点田。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5月11日

“美溪村首届少儿画展”下午在美东路1号隆重开幕。美溪村最高领导人(美溪村书记、村长)、中山大学教授、一鸣美学负责人、美溪村民等二十几人出席开幕式并认真观看了画展。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5月12日

下午3点,给本科生第一次网课(之前是研究生的),我在考虑,是不是坐在千年香樟树下直播一回?好久没有讲过课了,这门手艺已经很陌生了,压力山大。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5月15日

春节前,我穿着羽绒服回村,明天我将穿短袖回广州。在村里住了四个月,是我小学毕业后绝无仅有的一次。走之前,将手头有的《唐诗三百首》全部签了送给友人。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来吧,和美溪村的孩子们一起读《唐诗三百首》,这本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常读常新的经典读本吧。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我为自己孩子评注了一本《唐诗三百首》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唐诗三百首》 [清] 蘅塘退士 编 谢有顺 评注 中信出版集团 2020-04

谢有顺

经常会有一些朋友,要我为他们的孩子推荐阅读书目。我是不赞成把孩子想得太幼稚的,以为他们只能读得懂童话或者儿童故事集。很多伟大的书,大人、小孩都可以读。况且,阅读如果没有难度,读再多书怕也是白读。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说:“影响不创造任何东西,它只是唤醒。”

阅读即是唤醒。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我经常给孩子们推荐的书中,就有《唐诗三百首》。入选的三百首唐诗中,不仅有通俗易懂的蒙童之作,更有充满兴寄或内涵较深的杰作。这正体现了蘅塘退士在其原序中所说的欲使读者“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的初衷。唐诗里的中国,是优美的、健旺的,里面的中国人,灵魂饱满,心灵飞扬。那时的诗人,在大地上行走,也在语言里想象,诗歌既是他们个人的精神传记,也是那个时期中国文明的高峰。

只有遇见了诗歌中的人生,才算真正读懂了中国。

蘅塘退士是清人孙洙的号,《唐诗三百首》是孙洙与他多才的继室徐兰英共同选编的唐诗普及读物。孙氏选本问世之前,世俗儿童多学《千家诗》,然而,《千家诗》存在几个弊病:一、卷帙过繁,达22卷,近1300首;二、随手掇拾,编次欠合理,选材有失精当;三、选诗体裁不全,只录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未选五、七言古体诗与乐府诗;四、兼有唐诗和宋诗,诗歌质量良莠不齐,工拙莫辨。

孙洙有意识地克服这些问题,精选了脍炙人口、浅显易懂且便于传诵的77位诗人(作者中除了众人熟悉的大诗人之外,还有帝王、歌女、僧人、无名氏等),共307首诗,定名为《唐诗三百首》。这一选本卷帙适中,编次合理,诸体兼备,选篇精当,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刊行问世后,风行海内,并逐渐取代了《千家诗》,成为通用的家塾课本,两百年间地位不曾改易。

近年,我自己的孩子正读小学,诵读唐诗是我与孩子的游戏之一。有一天,我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尽管市面上《唐诗三百首》的版本已经很多,可我为什么不自己研读、注释、评点一个版本,作为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呢?这个想法令我兴奋,于是我一边教孩子读诗,一边评注《唐诗三百首》。虽然此前对唐诗并不陌生,但还是补读了大量研究唐诗的著作,以及各类《唐诗三百首》评注本,并借鉴了不少前贤的研究成果。前后历时近两年时间,很多事都放下了,多半精力耗在唐诗里。

这真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唐诗三百首》作为一个经过了时间检验的选本,优点早已得到总结,受到公认,此处不必赘言。而任何选本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评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不足。比如,不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传世之作仅此一首,然而这一首杰作足以让张若虚在初唐诗人中占据不可动摇之地位。后人对此诗有“孤篇压全唐”之誉。诗中流丽而明快的形象,春景之美与哲人之思的巧妙糅合,其艺术境界之高,写作技法之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不录此作,实为一大缺憾。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过程中,一以贯之“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这确实悬格雅正,然而毕竟过分保守了,比如,李贺的诗一首不选,多半是嫌其诗怪戾幽峭。此外,我以为入选的闺怨(宫怨)诗总体数量过多,有近二十首,其实可以大大压缩。

然而,无论如何,两百多年来,《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有增无减,在各种唐诗选本层出不穷的境况下,其地位依然无法被取代。可见,《唐诗三百首》已是真正的经典,是三百首小经典汇集而成的大经典。

不能轻看古诗这一经典样式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可以唤醒一个人内心柔软的部分,甚至能让人热泪盈眶。诗歌的力量一旦深入人心,一种和诗有关的价值观,那种审美的、艺术的思想,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设计。诗歌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诗的感性,容易被人领悟;诗的优美,容易激发人的想象;诗歌中那种结晶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以诗教之,对于孩子们,甚至对于普遍的国民,都能起到润泽人心的作用。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诗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但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多,也就是说,诗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精细、宽广,且充满可能性。一旦和诗里的人生有了共鸣、回应,我们自己原有的人生就延长了,扩大了。诗人的遭遇我或许没有,但他那种心情我体会了,诗人笑,我跟他一起笑,诗人哭,我也一同哭。进入到诗歌世界,尤其是古诗世界,我们会遇到许多细腻、高远的心灵,这些为语言所雕刻出来的精致内心,一旦被孩子们所理解、欣赏,意义是深远的,因为一种心灵教育的完成,必然要以心灵为摹本,也要以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为路径,从而达到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塑造。

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也能为苍白的心灵注入暖意,以诗教之,未尝不是反抗当下实利主义思想盛行、人文教育缺失之境遇的一种有效途径。诗歌的力量,也许是渺小、轻逸的,但它关乎心灵的自我援助,也关乎一种更高的人生实现。有些感受,我没有的,诗里有;有些梦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在诗里实现了。在诗歌中与别人的人生、他者的心灵相遇,并由此享受一种优雅汉语之美,这是极为美妙的人生记忆。

这样的记忆,每个人都理应拥有。这也是我之所以愿意花心力去评注《唐诗三百首》的重要理由。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谢有顺评析:

唐肃宗干元二年(759)春,李白因永璘王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是在这种绝处逢生的处境下所作。诗人难以抑制内心的狂喜,诗里的文字也仿佛与诗人和船一并轻松着,飞速驶过千山万岭,畅快无比。他不写心轻,而写“舟”轻,妙绝。然而,好诗除了韵律上的节奏感,还应有内在叙事上的节奏感。“两岸”句就是李白对诗歌节奏感的高明把握,有了这一句,江行迅速之时也可以缓慢与停留,如只一味写快,便会密不透风,少了艺术的从容感。

更重要的是,全诗暗含的多次转折,把绝句的结构之妙展露无遗。先是极富画面感的“白”“彩”“千里”,视觉上有色彩,有纵深;接着听见了“猿声”,而且“啼不住”,此时诗人不看外面,转而凝神静听了。猿声本为悲声,作者从中听到的却是欢欣和喜悦,因为没有一种欣悦之情,“万重山”怎能一晃而过?从看到听,从舟轻到心轻,迅捷而过的不是“万重山”,而是诗人那颗波澜万丈的心暗藏着一种不想说出来的喜悦。不仅是船在江上走,更是诗人的情感在流动;情感一变,万物都会随之一变。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谢有顺评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在夔州抱病登台。虽是佳节,却无欢语。时世艰辛,生活困苦,诗人多年漂泊异乡,又因残生多病而停杯戒酒,一个“独”字,充满凉意。本诗通篇对仗、尽合唐律而又不露痕迹,声韵气象皆饱满高浑,字字精确又字字奔放,可见老杜晚年七律已入炉火纯青之境,无人可及。

杜甫习惯将个人际遇置放于历史与时空之中来书写,境界阔大,这首诗也不例外。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没有因为写了个人的“多病”“潦倒”而显渺小,这要归功于杜甫即便写悲情,也起伏跌宕,愈“顿挫”愈浑厚。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作诗乃语言的提纯,唯精确才能致远,才能广大。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谢有顺评析:

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时。世态炎凉,宦情孤冷,诗人以渔父自喻,一片江天雪白,唯其泰然独钓,孤绝中自见淡定超拔,不足向外人道。修辞上,“千”和“万”,“孤”和“独”对着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

一个没有鸟,没有人烟的地方,举目皆白,如此广袤的一个空无的世界,却有一个孤独的钓翁,一动不动地在那里,他是在钓鱼?不,是钓雪。钓雪是没有目标的,这说明他其实是在凝视自己的内心。广袤的无,和钓翁那渺小的存在,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写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有些人把钓翁解读为是孤独的,寒冷的,诗里也确实出现了“孤”和“独”的字眼,但细读这首诗,你会发现,钓翁其实一点都不孤独,也不寒冷,因为他不动,他静得只是在凝视内心,观照自我,他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为友,与孤独为友,他在无垠的白和无中,体会到的只是自我的真实存在。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谢有顺评析:

两说“不见”,好眼力;念及“天地”,大胸襟。清代黄周星编《唐诗快》评价此诗:“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神。”《唐诗三百首》没有选入陈子昂的《感遇》诗,但选了这首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悲怆孤独,上接屈子,下启辛弃疾、陆游,道出了古代士子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一种群体认同。陈子昂的“涕”,是“天地与之同泣”;陈子昂的悲怆,堪称“千古第一悲怆”。此后再有人登高,任何苍茫之叹,都不过是向陈子昂这首诗致敬。

谢 有 顺 介 绍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谢有顺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作家。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出版有《成为小说家》《文学及其所创造的》等著作十几部。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奖项。

综合来源:杭州日报、微长汀

版权归原作者

有,如

权请

及时联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疫情 教授「疫情期间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乡长汀住了四个月朋友圈火了」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