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里豪宅建起来吗,村里一亿豪宅

李愚,文化评论者

过年回农村老家,对我而言已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从市中心开车回家,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平日里,我能不回去就不回去。

一回去,就会发现村里又冒出一栋栋新的别墅,这愈发显得我家那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石头房的“落魄”。母亲对此非常在意:“今年,你一定得把咱家房子给翻建了。”这句话,老妈已经说了三四年。

一栋每层120平米连带内外装修的三层农村别墅,大概需要100万元。老爸老妈即使把养老钱都拿出来,也需要我“支援”几十万元。

100万帮父母在农村买面子,值不值?我内心知道不值,但要拗过这个大环境,太难了。

▌竞相盖别墅的背后

家家户户竞相盖别墅,只不过是宗族认同的缩影之一。“福建的农村别墅有多豪华”曾登上微博热搜。事实上,那些别墅主要集中在泉州、莆田、福清这三个区域,我的农村老家就在泉州。

泉州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各个县市基本都有各自的支柱产业。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不仅把本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我们镇里的很多人家,专营海鲜生意,在一些北方城市甚至形成垄断之势。

一个人出去把生意做大,带着一帮人出去,一帮人又把一个镇都带出去……泉州、莆田、福清这三个区域的“传帮带”尤其明显,背后是宗族观念的树大根深。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区域环境相对封闭。“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后,形成了很多聚族而居的单姓部落,宗族势力强大,对外共同抵御入侵,对内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千百年过去,宗族观念仍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强势作用。

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里豪宅建起来吗,村里一亿豪宅

▲ 福建土楼是一个封闭的圆形,祠堂在正中,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地人的宗族观念 © 世界遗产中心

一句话概括,就是“光宗耀祖,不能忘本”。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能够回馈宗族、壮大宗族,才是真有本事,才能名垂族谱,赢得声望。无论走得多远,你的根、你的本始终在村里,属于你的宗族,如果忘了“根”,忘了“本”,你的家庭会被整个宗族瞧不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嘲讽的对象。

比如,佛生日是我们那里最盛大的节日,届时几乎全村在外打拼的男人都要回乡,齐聚祠堂,共襄盛举。宗族里有一个不成文的潜台词:佛生日不回来——除非不得已,并且“掷杯筊”(我们民间请示神意的方法)经过佛祖同意——否则,就是忘本的人,做生意顺不了,早晚会遭“报应”。

任何背弃“不能忘本,光宗耀祖”的举动,都会背负宗族无形的“诅咒”,久而久之,宗族观念就内化为全村人的自我认同。家家户户竞相盖别墅,只不过是宗族认同的缩影之一。你有本事了,就得把老家房子风风光光盖起来,证明老家才是你的“根”,证明你始终是宗族一员。

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里豪宅建起来吗,村里一亿豪宅

▲ “番仔楼”是清末民国时期,闽南人外出谋生计、发达后回乡所建 © 新华网

▌别墅:就是用来养蚊子的

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一座一线城市毕业后,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入户要算积分的时期,轻松达到落户的标准,但母亲强烈拒绝我把户口迁出去。

母亲不在乎大城市的户口是否“有价值”,不在乎多少人想落户而不得,她想到的是,一旦把户口迁出去,我就不再是“农村户口”,没有宅基地了,以后不能在老家盖房子了,会被村里人视为“忘本”的人。

因此,虽然我曾在几座大城市辗转,但户籍地始终是泉州的这个村落。即便在我结婚生育后,为了孩子上学必须把户口迁出去,母亲仍强烈反对。她认为,可以把我的妻子和孩子的户口迁到城里,但我作为家族男丁,生是村里的人,死也必须是村里的人。

这几年,村里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孩子们都跟着父母到城里,孩子们的户口大多也迁出去了,但中壮年男人的户口基本都还在村里。可能只有到了下一代,宗族势力才会慢慢削弱。这是我的父辈无法抗衡的时代趋势:他们拼命绑住我们这一代,“掩耳盗铃”地认为宗族观念会代代传承。

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里豪宅建起来吗,村里一亿豪宅

▲ 闽南农村别墅一角

农村老家的荒废,已经是一种趋势。

年轻人都在城市工作打拼,守在家里的基本就是老人,就连“留守儿童”也很少。2000年我刚读初中时,一个年级有11个班,如今老家的初中一个年级只剩下两个班,人口愈发凋零。

虽然村子离市区不远,但并没有直达的公交,从公交站点下车后,还有四五公里弯来绕去的乡道,以及两公里十八弯的村道。村里面,只有佛生日和过年时是热闹的,平日里,别墅就是用来养蚊子的。

没有人来这里做商业开发,没人口就没商机。除了空气清新,村子并不“宜居”:没有任何大型商业设施,七八公里外的镇里才有连锁超市,十公里外才有一家电影院……无论是花100万还是1000万在农村盖豪宅,完全可以预见,二三十年后,它们会成为一堆荒废的“空宅”。从经济角度看,在农村建别墅完全就是打水漂,没有升值空间——没有人会买!你也卖不出去!

所以,朋友们知道我的苦恼后,都会劝说:你不应该向父母妥协!

▌花100万元,给父母买一个“面子”?

这种大道理我当然都懂。但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人有感情,我终究于心不忍。我知道,如果我真的随心所欲,父母会在村里人的指指点点中抬不起头来,痛苦地度过晚年。哪怕他们的儿子在城里有房,有不错的事业和发展。

母亲在争执中说不过我,每次就会撂下这么一句话: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当个文盲,人家文盲都在村里盖别墅了,比你有本事。

我知道父母的观念跟不上时代,一味地指责他们于事无补。他们在这个环境里过了大半辈子,接受和认同的就是宗族的价值观。我让他们搬到城里来,不要在村里受气,但他们觉得农村才是“根”,选择留在农村,就是要落叶归根,而我不盖别墅,让他们在村里没面子!丢人!

这时,花100万元在农村盖个别墅,给父母买一个“面子”,让父母晚年过得幸福,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会不会去做?

我原本是能拖则拖,如今很难再拖下去了。每次回老家,亲戚遇到我,基本都在问一个问题:干嘛还不翻建?之后就是他们的自问自答:你赶紧翻建啦,在外面再有本事都得有根,我们是这里的人,老了还要回到这里,人不能忘本啦。

更令我难受的是,有亲戚话里话外笑话我的父母,说他们管不住儿子,娶了老婆忘了根。母亲每次和我因翻建房子的事争吵,她的情绪总让我觉得过激。在这种畸形压抑的环境下,她已默默承受了太多,或许哪天就承受不了。他们还要在这里过后半辈子,这笔钱如果能给他们买到心安和快乐,那就——花吧。

读了这么多年书,我自认为人格独立、精神独立,可还是在户口迁移、翻建房子的事情上妥协了。面对复杂情境时,人很难做到完全的理智。

▌盖豪宅,是最大的德行

父母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攒了几十万元积蓄。此前我一直建议他们,老家的石头房先将就着,跟我到城里生活嘛,那些积蓄当作养老钱不挺好的?但父母不乐意,打算把所有积蓄砸在别墅上。

在我的心里,哪怕父母没有任何积蓄,也不会有养老的烦恼,我会好好赡养他们,但并不是所有的村里老人都能“老有所养”。

很多家庭翻建了别墅,耗尽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积蓄,也耗尽了整个家庭的储备,甚至欠下数目不小的外债。这意味着,这个家庭在之后的好几年时间,都要还债,没什么抗风险能力。老人头疼脑热的话,就去看个村医,若患上什么大病,基本不送大医院,就是在家里等着逝去。

老人得了重疾,不送到大医院治疗,村里人并不认为是“不孝”。村里的老人对死亡也看得很淡——去医院也是浪费钱,死就死了吧。

在他们看来,盖豪宅,比“老有所养”重要得多。老人可以忍受“自生自灭”,却很难忍受别人家都盖了别墅,自家还住在过时的石头房里。

“老无所养”不会被视为不道德,前提是把豪宅给盖了。当盖豪宅成了最大的德行,也就有了种种怪现状。

比如,我的一位亲戚盖了栋100多万元的豪宅,熟人基本都借遍了,欠我家的钱,也一直不还。过年时来我家,他一边告知今年暂时没钱,还不了;一边对我冷言冷语:你得赶紧盖房子咯,免得别人背后笑话你。

另一位做生意的亲戚,三年前花了近200万元盖了别墅,当时他特别自豪地带我们参观,并且放出豪言:打算再买块地,给读小学的儿子盖一栋。

但整个2021年,村里的微信群一直有同村人找他讨债,三天两头就在群里破口大骂,骂他欠钱不还、毫无信用。亲戚从未吱声,群里也无人回应,今年大年初一又传出八卦:除夕当天,有外乡人开了卡车来,把他豪宅里的家具家电全给搬走了。

然而,村里人不会因此看不起欠债不还的老赖,因为他们都盖了豪宅。我的母亲就这么认为,她的理由是:做生意有起有落很正常,房子盖起来了,欠点钱没什么。在村里人眼里,住石头房的我,甚至比老赖活得更失败。

我们这些进入城市的人,已经认同多元的价值观,知道人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成功标准。但在村里,“不忘本”地盖出没有人住的豪宅,才是人生成功的“金标准”,不管你是否为此倾家荡产甚至借债,不管你还有没有钱给父母治病——其实我的乡人并不封闭,为做生意他们跑遍全国,见识一点也不比你我少。

外人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闽南农村,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争相盖豪宅?只有身陷宗族“系统”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这个“系统”对人的同化和挤压。倘若你的父母还在这里生活,你就被“绑架”了,你只有向“系统”妥协,花100万元帮父母买个“面子”,才能让父母过上没有流言蜚语的安生日子。

在我们村,绝大多数人是自然而然接受并认同这个“系统”的,痛苦的,也许就我自己?

(头图:©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里豪宅建起来吗,村里一亿豪宅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里豪宅建起来吗,村里一亿豪宅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