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 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 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头是沾着泥巴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是精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如何撬动金融创新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大棋局?

什么是“保险 期货”?

“保险 期货”即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动荡,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通过对生产风险的重新分配,为生产者提供避险工具,实现为农产品保供稳价的功能和作用。

保障种养收益助增收

贵州的山地面积占93%,在发展特色经济的道路上独具优势。贵州安顺市在推动“保险 期货”在服务国家“三农”战略,推广普及衍生品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旺农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3000多头生猪。2022年通过“保险 期货”模式获赔35万元。但是问及“保险 期货”是个什么原理,合作社负责人张峰黝黑的脸上露出表示不甚清楚的憨笑。“农户对期货不了解,但更容易理解保险,所以我们基层把‘保险 期货’简化称为价格险。”中国人保财险安顺分公司副总经理唐承洋介绍。

生猪养殖业离不开保险。过去由于缺少有效的对冲手段,保险公司只能承担巨额赔付风险。生猪期货推出之后,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价格风险,实现了有效的价格风险分散与对冲。

2022年下半年猪价下行,张峰投保的4000头生猪获赔比较多。“中小养殖户希望稳定经营,最怕价格暴涨暴跌,因为一个大跌就可能让我们再也起不来了。”张峰对于这次参保“保险 期货”的收益感到满意。

国元期货董事长洪明介绍,在安顺市,国元保险联动国元期货,从2021年起连续3年开展生猪“保险 期货”项目。例如,2022年11月承保镇宁德康公司的生猪2.4万头。在2022年12月底,由于期货市场生猪价格由入场时19323元/吨下跌到17849.2元/吨,根据合约向该企业支付赔款459.83万元,有效帮助了该企业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增强了养殖信心。

不仅是生猪,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 期货”模式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红枣、花生、棉花、白糖等15个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承保货值约1078.18亿元。

在调研中了解到,2021年以来,累计有7家期货公司在安顺市下辖4个县(区)开展“保险 期货”项目15个,保障标的包括生猪、饲料、玉米、鸡蛋,保障金额2.77亿元,项目总保费967.39万元,实现赔付917.68万元。从保费构成来看,省财政补贴244.15万元、市县财政补贴201.81万元,交易所支持244.88万元、期货公司支持89.28万元,参保主体自缴207.28万元。

政府加大支持促完善

如何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护种植者、经营者的利益,是各国政府都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符合WTO的规则框架下,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重点转向不引起贸易扭曲的“绿箱”?“保险+期货”探索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这不仅是农民创业增收的需要,更是农产品保供稳价的需要。

“保险 期货”最初是由期货交易所推动试点并承担主要保费,随着从试点到大面积推广,各级政府的推动作用逐步加强,行业机构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加大保费投入,形成共促乡村产业振兴的普惠金融新实践。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从2016年以来,共计有71家期货公司累计开展“保险 期货”项目3838个,覆盖295个地级市和1089个县域,惠及农户500多万户次、农村专业合作社2855个、家庭农场1109个和涉农企业1767家。“保险 期货”的常态化、机制化正在形成和完善。

目前,“保险 期货”中的期货价格得到国家层面认可。2021年6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据悉,已出台收入保险方案的省份均采用期货价格作为保额和核赔的厘定因子。

以贵州为例,从2022年“保险 期货”项目情况来看,与2021年相比,交易所补贴占比从55.13%下降至14.2I%。安顺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古甘霖告诉记者,贵州省政府充分认识到“保险 期货”、期货交割库(场)建设等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出台了覆盖全省的“保险 期货”财政支持政策,将“保险 期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由省市县分别按40%、20%、10%的比例提供保费补贴。

在甘肃,借财政部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的东风,甘肃省将苹果“保险 期货”试点列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中央奖补试点项目,保费由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及农户共同承担。

在湖北,2022年湖北省7个县开展棉花“保险 期货”,保费规模1800余万元,赔付总额1736万元,赔付率近100%,项目保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对棉农的种植补贴,也就是说把国家给棉农的种植补贴,转化为这种形式补给农户。政府财政只需要补贴农户少量的保险费,就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确保农户受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这是以市场价格为导向探索的新型农业补贴方式。

2022年湖北是唯一一个棉花种植实际种植面积恢复正增长的省份,“保险 期货”发挥了作用。2023年,湖北在探索将收入险扩大到省内所有的棉花种植大县。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收入险,恰恰是在稳定或者保障农户的收益。

探索从“能用”到“好用”路径

从“价格险”向“收入险”演化,正是当前“保险 期货”完善的一个重点。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护航乡村产业,更多“保险 期货”的进化版本正在涌现。

郑商所创新基于“保险 期货”的苹果收入保险模式,发展立体化农业风险管理体系。2021年,首单苹果“保险 期货”收入险落地陕西黄陵县,以产量端和价格端的双重保险,为607户果农提供8747元/亩的保险金额,对加快农业保险由“保成本”“保价格”向“保收入”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上期所创新天然橡胶“保险 期货”场外期权试点项目。海南橡胶、云胶集团和广垦橡胶等产业龙头企业将场外期权产生的正收益通过“二次结算”的方式补贴给割胶农户,既保障了胶农的收益,又保障胶企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从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当地橡胶产业发展。

在调研中,“保险 期货”业务参与各方共同探讨了在实操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及解决方案。国元投资管理副总经理孟令琳认为,客观讲,当下的普遍模式只解决了价格风险,农户的收入问题没有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没有解决,因此,还需要各方优化项目合约设计,扩大更多期货市场应用场景,真正做到“有灾保灾害、无灾保收益”。目前,有“保险 期货 订单”“保险 期货 银行”等延伸模式在积极探索。

此外,“保险 期货”存在产品种类不足、展业机构少、展业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以安顺市为例,截至2022年年末,全市有4家保险机构开办“保险 期货”业务,保费收入共计1795.65万元。这个数额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46%,占财产险保费收入1.23%,占总保费收入0.86%,为11.02万亩农作物及21.24万余头生猪提供风险保障。

保险公司有难言之隐。安顺银保监分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是“保险 期货”的承保利润过低。保险机构在开展“保险 期货”业务时收取不到10%的手续费,但应收风险高,由于机构对相关负责人有应收考核,故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时有顾虑。国元保险贵州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章庆红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强“保险 期货”的顶层设计,保险机构应将“保险 期货”保费收入列入经营考核指标,对此类业务进行专项考核,以进一步提高分支机构的展业积极性。安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曹玮认为,“保险 期货”链条各环节有一个责权分配问题,需要平衡。

在交流中,保险机构提出开展“保险 期货”业务时要向期货公司缴纳相应的“权利金”,会形成周转金占用成本。对此,中信期货党委副书记严金明表示,“在中信期货,根据保险公司的资信情况,可授予相应的信用额度”。这个创新带来了业务的突破。2021—2023年期间,中信期货在贵州辖区内开展“保险 期货”15个项目,共计约8.83亿元保险规模,在辖区内排名第一位。

对于产品不足的问题,严金明认为,还需要推动上市更多的期货 期权工具,有了丰富的期货 期权工具增加产品供给,就能将价格保险市场拓展到供应链两端,以稳定相关农业产业链。

比如在生猪养殖方面,养殖户同时面临成本端饲料价格上涨,以及销售端生猪价格下跌的风险,单一型的风险保障无法满足其风险管理需求。对此,有关方面将“生猪期货价格指数保险”和“生猪饲料期货价格保险”进行融合,创新了“生猪收益期货保险”,实现了“市场价格 成本投入”双保障,对稳定生产经营起到了较好效果。

“保险 期货”如何从能用到好用?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表示,为农产品保供稳价和管理风险是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职责,“保险 期货”坚持守正创新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随着“保险 期货”的推进和农业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丰富,还需要不断创新更多工具组合,把风险对冲面拉宽、风险管理链条拉长,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除了“保险 期货”,乡村规划师、农村职业经理人等也纷纷出现,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90后乡村规划师驻村记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年旅舍、公益书屋、露天剧场和活动中心,这些一般出现在城市里的配套设施出现在一个位于大山脚下的古村落里。小村落是怎么变的呢?这还得从2018年说起。那一年,90后女孩刘琳来到安徽天柱山脚下的万涧村,她和村民们说自己是从北京来的乡村规划师,要给这个古村落规划未来发展。从此她就住在了村里。

刘琳有个习惯,会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写在记录本上,如今已经写了30多本。乡村规划师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她的记录本上写了些什么内容?大城市来的小年轻能给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做好规划吗?对于她的到来,村民们一度议论纷纷。

长期驻村 为村落发展出谋划策

乡村规划师究竟是干什么的?原来,2017年,安徽省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刘琳是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派驻到这里的。乡村规划师不是画几张图纸、写几页方案就走,而是要长期住在村子里,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既要想办法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又要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要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潜山市的万涧村有很多古建筑亟待保护。乡村规划师进村第一件事就是要改造老屋。

2020年十一假期,刘琳从2号下午开始讨论改造方案,一直讨论到晚上10点返回休息。3号,与施工方一起去看老屋现场,之后继续讨论改造方案。在刘琳进村之后,陆续又有一些热爱乡村工作的年轻人,从天南海北来到万涧村,加入她的乡村规划师团队。

老屋年久失修 村落空心化严重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刘琳,1991年出生,五年前从北京来到万涧村,成了这里的乡村规划师。她可是带着任务来的。四川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她,进入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2017年,安徽省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潜山市的万涧村成为试点村落之一,2018年刘琳就被派来了这里。

万涧村是天柱山脚下的一个传统古村落,在狭长地带,沿着溪流山涧,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古民居。这里的杨家老宅、杨家花屋等古建筑,已有400多年历史。刘琳刚到万涧村时,看到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荒草没膝的撂荒土地和年久失修的老屋。

乡村规划师 刘琳:其实我老家本身也是农村的,我很清楚乡村的孩子经过学习,然后慢慢地远离乡土。让我真正的坚持说乡村的事儿可以干,其实是在我现在的单位。我认为从规划的视角,去介入乡村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 我记得2018年我刚来的时候,这个地方经常下雨,每一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拿着我的手机,去花屋、老屋拍那些快要倒的房子,我特别担心就是我还没做什么,它已经倒了。

传统建筑保护性维修,是刘琳刚来到这里就着手去做的第一件事,要在“保护古村落传统风貌”和“提高村民宜居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刘琳和团队小伙伴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

在刘琳看来,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现场协调,遇到问题时团队可以一起商量,最终都能想办法解决。而最让她头疼和无奈的,就是当初村民们的误解和质疑。

然而,刘琳并没有因此灰心,她和伙伴们仔细琢磨,逐渐找到了打破误解的办法。他们开始走家入户,主动和村民们聊天,真诚交往。有位老人在村里干保洁,刘琳就帮着他一起干活,从此他们成了忘年交。

记录本记录老屋改造工作的点点滴滴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刘琳把自己在村子里经历的大事小情的都记到本子上,五年来,这样的笔记她写了30多本。

改造老屋事务繁杂,一点一滴都被刘琳记在了记录本上。正是这种扎扎实实、真心实意的态度,让万涧村村民们真的把这些远道而来的乡村规划师当成自家人,放心把村落交给他们规划。

规划师们各显专长 帮助村民增收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一边进行老屋改造,另一边,规划师开始谋划着帮助村民们增收。团队里有一名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的年轻人,叫许浩。他提出把村里的撂荒地利用起来,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带领村民们种植金丝皇菊等农产品。另一名规划师孙艺鸣则擅长拍摄视频,正好可以承担农产品的推广工作。

他们先征得村干部的同意,组建起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名为“回味乡愁”。村民们可以用入股的形式进行参与,定期获得收益。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老芮,是土生土长的万涧村人,在外打拼了大半辈子,骨子里的“思乡情结”又让他回到了这里。

回味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芮品高:我们在菊花田里面种菊花,上山采竹笋,最多的一年有1万多2万块钱。

孙艺鸣在刘琳团队中负责宣传运营,当初她来到万涧村本想要拍一部关于中国乡村的纪录片,但拍着拍着,她便爱上这里、留了下来,加入乡村规划师的团队中。前不久,她开始筹划如何提高村里农产品的知名度,擅长拍视频的优势也发挥了作用。

乡村规划师 刘琳:我们本身在做陪伴式的乡村规划,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去筛选一些合作团队,有建筑、有景观、有投融资,有各种农业的,我们其实打的是一个配合战,一步一步地带着村民跟上来,一起去做。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已经剥离开了建的过程,而是说我建、管、用,怎么样在地化可持续运营下去,因为村子还是村民的村子,它不应该成为游客的村子,而应该成为本地人的村子。

成立社团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村子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收入增加了。规划师们开始布局如何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过得更快乐。规划师们为万涧村规划了一系列社团,老年协会、书屋小馆长办公室、诗歌协会、戏剧协会……为这些组织的发展规划了大致方向,希望实现高度村民互助,村民自治、社会共助的模式。在刘琳画下发展路径图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些一一落地了。

维修老屋、添景造绿,在这群年轻规划师们的带动下,古老的村落越来越美。这里闲置的5000多平方米老屋,还被系统改造成了社区公共空间,有老年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还有青年旅社和旅游服务中心。看到村子发生着实实在在的新变化,刘琳他们成了如今村民们口中的“好孩子”。

如今,在乡村规划师们的带动下,村民们一起努力,不仅让乡村建设发生着改变,大家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为青春留下记忆 为乡村注入活力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看了乡村规划师和古村落的故事,我们理解了乡村规划师不只是规划建筑,建了之后要管,管了之后要可持续地用好。不是画一张很美的规划图丢给村民,而是陪伴式地和村民一起把规划变成现实。

来到万涧村的刘琳已经开始介入到下一个乡村的规划工作当中。她的工作记录本描绘着湖北省丹江口市蔡湾村的未来。刘琳说,她希望以后能帮很多乡村进行规划,就像集邮一样,把这一个个规划建设后的“和美乡村”贴满自己的青春之路。

“乡村CEO”让“土味”村落“潮”起来

2月10日,天津市宁河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的首批3名农村职业经理人从59名报考人员中“杀出重围”,走马上任。他们被乡亲们称为又土又潮的“乡村CEO”。

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首席执行官,他们的到来将给所在村庄带来哪些改变?他们又将如何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让美丽乡村“潮”起来?日前,《工人日报》记者走进宁河区乡村,倾听他们讲述成为“新农人”的心路历程。

嫁到村里的“新媳妇”

早上8点半,在七里海镇任凤庄村村委会见到岳振胜时,他刚从村东头绕了一圈回来。

清瘦高挑的岳振胜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家住廉庄镇岳道口村,是土生土长的宁河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直扎根农村发展。

去年11月,看到宁河区发布的公开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公告后,岳振胜专门去任凤庄村整整待了3天。查看村内道路等硬件设施,了解特色农产品,走访村民掌握第一手资料,岳振胜为竞聘做了充足的准备。

同岳振胜一样,90后王宇豪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浙江湖州发展,在当地一家公司负责旅游项目推广。

“听说家乡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我就动心了,想回来发展。”王宇豪说,应聘前他做了大量线上、线下调研工作,还请朋友到村里拍摄视频资料。做足“功课”后,王宇豪对廉庄镇木头窝村农文旅项目如何运营逐渐有了思路。

在板桥镇盆罐庄村,记者刚见到忙碌的孙璐,他就诙谐地说道:“我就像个‘新媳妇’嫁到了这里,得时刻想着如何让乡亲们‘接纳’我。”

擅长品牌推广和运营的孙璐是个80后,在黑龙江城镇长大,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为了竞聘“乡村CEO”,他跑了好几趟盆罐庄村,对村容村貌等进行调研。

宁河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为村里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这在天津尚属首次,也是宁河区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一次尝试。期待“新农人”能带来“新农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介绍,获得选聘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实行聘用制管理,首次聘用期为1年,薪酬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将落到实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走街串巷摸“家底”

2月17日中午,跟随岳振胜,记者来到任凤庄村聚福缘民宿。据民宿老板强亚福介绍,这个投资100余万元的民宿去年开业,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游客爆满,但到了淡季,即便是节假日入住率也只有1/3,让他很是发愁。

“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过来,还可以将民宿充分利用起来,作为电商直播的选品基地。你对咱村的农产品都很熟悉,也可以自己做主播带货啊。”岳振胜的一席话让强亚福茅塞顿开。

位于蓟运河北侧的木头窝村是城里人羡慕的世外桃源。2月10日上任第1天,王宇豪就脱下西装换上休闲服,一头扎进工作中。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现有文旅项目及未来规划,和村民沟通深入了解村内现状,策划推广特色活动……每天从早忙到晚。

这位年轻的“乡村CEO”也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

“我会烙柳蒿饽饽,包的野菜馅饺子也特好吃,我怎么才能参与到咱们村的旅游发展事业中来?”“你在民宿经营方面有啥新想法、新创意?”……每到一处,村民们都会围着他问个不停,这让王宇豪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和岳振胜、王宇豪一样,孙璐也在上任伊始就反复走街串巷摸“家底”。盆罐庄村拥有2000年陶艺制作历史,传统的制陶工艺和陶甑文化积淀让盆罐庄村有了“金饭碗”和“金名片”,成为板桥镇打造“中国甑乡”的核心承载区。

2月17日,上任第8天,孙璐第3次登门拜访盆罐庄村韩家窑第十八代传承人韩克胜。这一次,他带着想法和创意有备而来,又是一番思想碰撞的“头脑风暴”。

描绘振兴新图景

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这让电商达人岳振胜异常兴奋。

针对任凤庄村人多、地多、农产品丰富等特点,岳振胜心中的乡村振兴图景是:建立电商直播基地,培养本村电商直播人才;打造任凤庄村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对河蟹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我还想打造‘赶大集’品牌,在大集上引进户外用品、钓具、文玩等商家,把1000多亩林地打造成宿营打卡地,我们村的七孔闸历史也很悠久……”岳振胜说,他要做的事还很多。

吃罢午饭,王宇豪来到河边的桃树林和民宿区,为即将举办的桃花节做准备。

当天上午,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就景区引进5G网络与有关公司对接。王宇豪建议在引进5G网络的同时,增设智能设备,让游客享受高效、便捷服务,利用大数据赋能文旅新业态。

盘活现有资源,将各项目串联起来,加大推广力度,让外界更多地听到木头窝村的声音……这是王宇豪接下来要做的重点工作。

夕阳西下,走在充满艺术氛围的街巷,忙碌了一天的孙璐脑海里还在想着盆罐庄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我的初步设想是围绕‘中国甑乡’构建商业IP、打造休闲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设陶艺文化体验店、建立全甑餐厅、打造特色民宿……”孙璐说,要让陶甑产品“潮”起来,让业态丰富起来,盆罐庄村的振兴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综合来源:经济日报、央视新闻、工人日报)

本期编辑:甘皙 程莉莉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保险业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保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