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北山街断桥沿着白堤一路往西,快到白堤最西端时,远远地就能看到与之相连的孤山路东首马路右侧,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花园别墅,别墅的马路对面就是平湖秋月。

花园别墅沿着孤山路,整体坐北朝南略微偏东,主楼为一幢面宽五间、高三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墅的建造风格,具有民国时期西风东渐影响的特色:主楼主体虽为西式结构,而屋顶仍采用了中式重檐歇山结构,飞檐翘角和滴水瓦当等中式特点完全保留;一楼檐廊的檐柱为科斯林立柱,而额枋下侧还有中式挂落构件修饰;一楼檐廊有水泥浇筑的栏杆,结构仍是传统中式的,寻仗、云拱、华板和望柱等构件都有。

这座花园别墅为孤山路2号-逸云寄庐,原称为“逸云精舍”,也叫做“唐庄”,门牌号原为孤山路16号,再早些年为外西湖1、2号。逸云精舍建于1927年,原业主为唐宝泰,1941年卖给沪上大亨东云龙,1953年政府接管用作干部宿舍。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曾居住于此。20世纪80年代,逸云精舍改为浙江省老年大学校舍,称“明鉴楼”,现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室。

2004年5月份,杭州市人民政府将逸云寄庐列入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受到相应的保护和维修,编号:LSJZ1-7。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白堤西端孤山路东首马路右侧的逸云寄庐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朝南面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围墙外的杭州市历史建筑石碑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简介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靠西侧的庭院大门,右侧门柱上的门牌号为“孤山路2号”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图则(网络图片)

逸云寄庐占地面积1.375亩,建筑面积437.68平方米。以主楼建筑为中心,前有花园,后有观景平台,东西两侧各有附属建筑。

主楼的南侧即楼前,有花园水池及青砖垒砌的半开放庭院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为青砖叠砌的墙基,上半部分为半圆形的铁艺栅栏;围墙沿着孤山路,主楼两侧通道正对的围墙处,各有一扇对开的铁艺大门;大门两侧的墙柱也为青砖叠砌,柱顶为水泥浇筑的四面攒尖柱头;围墙的东侧和西侧墙角,各镶嵌了一块刻着繁体字“逸云寄庐”的青石板墙界碑。

主楼的东侧,在通道东南边为庑殿式屋顶的侧房,侧房被隔离成独立的两间房屋,而侧房的东边外侧即为白堤;通道东北边为沿湖的观景平台,东北角建有一座石亭。

主楼的西侧,在通道的西边为一排坐西朝东的青砖青瓦厢房;靠南边有四间相连,带檐廊硬山式屋顶,清水青砖外墙的厢房;靠北边为面宽三间,歇山式屋顶,外墙粉刷淡粉色的厢房;中间原为门厅,将南北两侧的西厢房相连,朝外有双开铜环木门,门楣上的匾额题有“後樂庖”,门外就是孤山后山路;门厅后期进行过改造,里相朝庭院侧被玻璃门隔断,封包成房间。

主楼的北侧,为沿北里湖的观景平台。逸云寄庐东侧水域和北侧水域,为一整片的大荷塘,每年夏季开满荷花时,逸云寄庐被淹没在其中,风景绝佳。

逸云寄庐主楼的二、三楼前后都有露台,前望外湖,后观里湖,北眺宝石山保俶塔,南观雷峰塔及城隍阁,西还可看孤山,为西湖边少有的被湖水怀抱,景观又绝佳的一线湖景别墅花园。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被西湖环抱的逸云寄庐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主楼朝北侧,此时为冬季荷塘清理后的北里湖水域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夏季,逸云寄庐被荷花盛开的荷塘包围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夏季,逸云寄庐被荷花盛开的荷塘包围(网络图片)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老照片,外墙粉刷成土黄色(网络图片)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雪后的逸云寄庐老照片(网络图片)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雪后的逸云寄庐,图中外墙已经改为了淡粉色(网络图片)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雪后的逸云寄庐,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楼及两侧厢房不同结构的屋顶(网络图片)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庭院前青砖垒砌的半开放围墙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夜晚亮灯的逸云寄庐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围墙内侧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楼前庭院内的假山水池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围墙西侧墙角和东侧墙角,刻着“逸雲寄盧”的墙界石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东侧靠南,庑殿式屋顶、被隔断成两间房屋的侧房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东侧靠北的观景平台及石亭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西侧靠北,面宽三间、歇山式屋顶的厢房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图中右侧有玻璃门的房间,为门厅后期改造成的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西侧靠南,硬山式屋顶的厢房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西侧外就是孤山后山路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庭院西侧厢房硬山式屋顶的山墙,以及西侧围墙上的孤山后山路铭牌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朝孤山后山路开的侧门,门楣上的匾额题字为“後樂庖”

逸云寄庐的重檐歇山式屋顶

逸云寄庐的建筑虽然不多,但就那么几间房屋,却包含了中式传统的几款主要屋顶。主建筑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主楼北侧的两间塔楼为攒尖式屋顶,东侧的附属楼为庑殿式屋顶,西侧靠南的附属楼为硬山式屋顶,西侧靠北的附属楼为歇山式屋顶。

逸云寄庐主建筑的屋顶铺着琉璃黄瓦,重檐歇山式的屋顶。正脊中间为双龙腾云戏珠图案的宝顶,宝顶之上为宝葫芦状的宝瓶。正脊前后面的宝顶两侧,都有精美的灰塑雕刻图案,两端还塑有龙吻,垂脊和戗脊也有简单的几何图案。三楼露台栏杆和二楼屋檐无缝衔接,二楼檐廊栏杆和一楼屋檐也是无缝衔接,栏杆和屋檐融为一体,这也是逸云寄庐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特色。

正脊前后两面的灰塑雕刻图案,不仅有人物图案,另外还各塑有两个寓意美好的四字词。朝南面,塑有“芝蘭之室”四字,语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意思是比喻良好的环境,后以喻助人从善的环境;朝北面,塑有“福有攸歸”四字,解释为“一个人做好事总是会有所回报的”。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重檐歇山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形制之巅,无敢出其右者。明清时,庑殿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王府的正殿虽允许使用歇山顶,但琉璃瓦也是有限制不能使用黄色的。1911年民国成立后,这封建等级制度也随之失去了制约力,然而像逸云寄庐这样铺着琉璃黄瓦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在杭州的民国建筑中是不多见的,也可能是仅有的。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主建筑的重檐歇山式屋顶,铺着琉璃黄瓦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重檐歇山式屋顶的侧面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正脊朝南面,中间为双龙腾云戏珠的宝顶,之上还有宝葫芦状宝瓶,两端为龙吻,塑有”芝蘭之室“四字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正脊朝北面,塑有”福有攸歸”四字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垂脊和戗脊只有简单的几何图案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传统的飞檐翘角,屋檐边沿也有滴水和瓦当,三楼露台栏杆和二楼屋檐融合一体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三楼露台栏杆分两层,上层是青绿色竹竿并塑有竹枝叶图案,寓意高风亮节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三楼露台的栏杆下层,为瓦片拼搭的元宝图案,寓意富贵吉祥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二楼檐廊的栏杆为绿色琉璃镂空十字花格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歇山式屋顶朝西侧的山墙,以及二楼屋顶的烟囱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建筑层次错落,北侧两间塔楼为攒尖式屋顶

逸云寄庐檐廊的科斯林立柱

逸云寄庐另一别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那就是檐廊总体采用了传统的中式结构,而檐柱又部分融入了西式科林斯立柱的结构特征,在北山街民国建筑中虽很常见,但这里运用得更加精致独特。

主建筑的一楼面宽五间,屋前有檐廊,檐廊前有六根檐柱,檐廊内墙中有两根金柱,檐廊外边沿还有一圈水泥浇筑的栏杆。

檐廊前的六根檐柱为独立直接落地的水泥圆柱,中间两根上端的柱头类似传统宫灯的造型,两侧四根柱头则为科斯林立柱的毛茛叶纹装饰造型。六根檐柱的柱身都是光滑的圆柱,没有完全按照西式爱奥尼立柱或科斯林立柱带凹槽纹的柱身造型建造;而且柱头之上还有一段方柱,与屋檐下传统的挂落和额枋衔接。这可能是那个年代西风东渐影响的建筑特色,骨子里以传统中式为根基,同时又想融入些时尚的西式元素,从而产生了这样中西合璧风格的立柱。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建筑一楼和二楼都有檐廊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一楼檐廊的檐柱、挂落和额枋等结构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不同柱头造型的檐柱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一楼檐廊及檐柱,水磨石地面

一楼檐廊外边沿水泥浇筑的栏杆,参照中式传统的单勾阑寻杖栏杆建造,保留了具有传统特色的云拱、瘿项和华板等基本构件。因为使用水泥浇筑,部分结构也进行了简化,没有了柱头的结构,栏杆上层的寻仗(扶手)连成了一体,华板也只是简单的几何图案。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水泥浇筑的单勾阑寻杖栏杆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精美的云拱和瘿项,为水泥浇筑的构件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一楼朝东侧台基边沿的水泥栏杆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栏杆望柱的四角攒尖柱头

二楼面宽四间,屋前也有檐廊,但只有四根檐柱。檐柱和外侧栏杆融为一体,柱基即为栏杆的望柱部分,柱头造型也非常简单。屋檐下方柱头外侧,按照传统中式建造规格,应为雕刻精美的牛腿支撑构件,使用水泥立柱后就不再需要此构件。但为了保持中式传统的美观,建造者用一块刻着瓶插花图案的方木板替代了牛腿。这样的替代,不仅保留了结构部件和美好寓意,而且又多了一处中西结合的修饰构件。檐角的下昂端头,雕刻着两种不同的套兽,上为龙首下为象头。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二楼屋檐东南角的飞檐翘角,下昂端头雕刻两种不同的套兽,上为龙首下为象头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二楼屋檐西南角的飞檐翘角,檐柱顶端外侧木板雕刻画替代了牛腿构件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额枋为水泥浇筑,下方为万字纹挂落,檐廊内侧天花板四角有花纹石膏线

在建筑后侧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处结构对称相同的四分之一圆弧观景平台。二楼为露台,边沿有西式花瓶栏杆,每一根栏杆为竹竿造型,表面还有竹枝叶的浮雕画。一楼有两根水泥浇筑的檐柱支撑二楼露台,结构基本与屋前檐廊的檐柱相同,柱身为光滑的圆柱,柱头为科斯林立柱的毛茛叶纹装饰造型;但柱头是直接连接露台下边沿,柱基则和栏板的望柱融为一体的,这是和前檐廊檐柱不同的。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建筑后侧东北角的观景平台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建筑后侧西北角的观景平台,有廊道与西侧厢房檐廊相通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二楼露台的西式瓶状栏杆,每一根栏杆为竹竿造型

逸云寄庐的窗户

逸云寄庐的窗户为普通的玻璃格栅木窗,户门也是玻璃格栅木门,窗户和门的外墙侧都有白色的线套,窗台之下还有简单的垂幔造型线套。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的窗户,外侧有一扇木百叶窗,窗户外墙侧有白色线套;屋基较高为水泥浇筑,每一侧都有防潮通气方孔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建筑的北侧外立面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建筑的北侧外立面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建筑一楼东侧外墙面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主建筑二楼东侧外墙面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逸云寄庐的过去

逸云寄庐最早的屋主-唐宝泰

杭州市房产档案馆里保存一张关于“逸云寄庐”的土地证照,相关内容记录了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逸云寄庐建于当时的孤山路16号(外西湖1-2号),宅地地基一亩三分七厘五毫。而逸云寄庐的屋主为唐宝泰,买下此处地块时地块编号为孤山三九一号地块。

此时的西湖北山街虽还只是土路,但军政要员、富商巨贾、地主乡绅等已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寻找合适的地皮盖起了花园别墅。而孤山周边附近的平湖秋月、苏白二公祠、哈同花园、国学大师俞曲园的俞楼和林和靖的放鹤亭,以及西泠印社里的亭台楼阁等都还是传统的中式风格。唯有这唐宝泰建造的逸云寄庐,大胆地采用了中西结合风格,主楼屋顶采用了原来皇家御用的琉璃黄瓦重檐歇山式屋顶,楼高三层前后错落分开,后侧塔楼为样式不同的攒尖屋顶,外墙为土黄色拉毛的水泥,远远地就能望见这座花园别墅;檐廊总体为中式风格,挂落和额枋等都还是古色古香,然而科林斯立柱的柱头、水磨石地面和石膏线条的天花板,让人感受到了西式建筑的时尚花样。

唐宝泰,广东香山籍,为当时上海有名的洋行买办,因此那时杭州人称呼逸云寄庐为“唐庄”。1931年抗日战争打响,买办这个职业日渐式微,唐宝泰不得不转型实业,开办了瑞泰机器石粉厂,但最后以失败告终。1941年,唐宝泰将逸云寄庐转卖给了沪上大亨东云龙。

逸云寄庐曾经的房客-蒋梦麟

1927年,国民革命军占领杭州后,蒋梦麟被蒋介石任命为浙江省教育厅长兼秘书长,他在杭州的住所正是唐宝泰的逸云寄庐,成为这里的房客。

住在这临湖别墅的这段岁月里,他思考并实施着一项教育制度新试验。6月,国民政府训令江苏、浙江试行大学区制。7月15日,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次年改称浙江大学)在原浙江高等学校(求是书院)的旧址蒲场巷宣告成立,并任命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蒋梦麟为校长。

1928年称”国立浙江大学”,有工、农、文理三个学院。蒋梦麟作为出色的教育理论家与改革家,以浙江省教育厅长和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前身)的身份领导和组织了辛亥革命后浙江新教育的发展,以试点”大学区制”的实践缓解了浙江高等教育薄弱的状况,使全省的教育格局得到适当的调整。

蒋梦麟曾说,“杭州人的眼里只有西湖,如果你住久了,不免有沉醉于其间的危险。”他确实只在杭州完整住了一年,翌年膺任教育部部长兼任浙大校长,往返于京杭之间。第三年,辞去浙大校长一职,大学区制也在其时废止。“培植这个制度与埋葬这个制度的人都是我自己。”

蒋梦麟把生命最重要的时期都留给了北大,但他对杭州的回忆却最为美好,这也许与住在风景绝佳的逸云寄庐不无关系。他在回忆录《西潮》中如是写道:“鱼儿戏水,倦鸟归巢,暮霭像一层轻纱,慢慢地笼罩了湖滨山麓的丛林别墅。只有缕缕炊烟飘散在夜空。我感到无比的宁静。时代虽然进步了,西湖却妩媚依旧。”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因肝癌病逝于台湾台北,终年78岁。

逸云寄庐作为西湖博览会“革命纪念馆”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1929年西湖博览会时作为“革命纪念馆”的逸云寄庐,一楼檐廊与现在相比有保留也有变化

1929年6月6日,西湖博览会开幕这天,革命纪念馆设在唐庄、平湖秋月和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等处,主要展出有关辛亥革命以及历次社会运动的材料,包括先烈遗像、遗著、遗墨、遗物、军械、文献等。

那时称为唐庄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逸云寄庐,作为“革命纪念馆”之一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也多了几分庄重肃穆之气。在总理纪念厅里,雕刻家王静远雕制的孙中山总理铜像栩栩如生,画家林风眠绘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五卅惨案油画令人慷慨激昂。戴季陶、王正廷、陈铭枢、蔡元培、杨杏佛、蒋梦麟、马叙伦、马寅初、陈布雷等学者名流纷至沓来,唐庄一时名人云集。

逸云寄庐后来的屋主-东云龙

1941年,唐宝泰将逸云寄庐卖给了上海大亨东云龙。

杭州市房产档案馆里有一份房屋杜绝契(不能赎回的契约),记录着当时的交易细节:坐北朝南铁门内三层楼三开间厅一座,左面平房花厅一所,又平房五间,马房一间,花园假山各种树木花草石头俱全,自流食井一口……

东云龙来自南通一个乡村,在菜馆做侍应时,凭着跟外国人打交道的能力,成了美国世界班轮船的中国工人领班。此后发迹,办起了大华、新华舞厅,开出了咖啡馆、溜冰场,甚至拜杜月笙做了“老头子”,是杜月笙恒社的元老之一。

上海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再好,也还是少了山水为伴的人生乐趣。早些时间杜月笙在孤山西北角的西泠桥边建起了杜庄,于是东云龙紧随其后,相中了这座位于孤山东边的临湖别墅并购买下来。不过这两人都没能在这里久居,杜庄成了恒社的集会场所,而逸云寄庐则空置了下来。

乱世中,东云龙在逸云寄庐里真正的快活日子也屈指可数,大多数时间是托一位西湖舟子汪子培打点照看。这个混迹黑白两道的沪上大亨最终选择只身流亡香港,寓所里日后被发现的枪支弹药,无言诉说着那段厮杀流血的上海往事。

解放之后的逸云寄庐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逸云寄庐一楼堂屋大门前的匾额和两侧单位牌匾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沙孟海题写的“明鉴楼”匾额

1953年,逸云寄庐被政府接管用作干部宿舍。

20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了浙江省老年大学的校舍,改名叫做“明鉴楼”,现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室。

一楼堂屋门上的匾额,为沙孟海题写的“明鉴楼”。大门两侧还挂了四块单位牌匾,分别为“浙江钱江画院”、“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和“浙江苍松书画社”。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北山路名人故居,宁海路民国老建筑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