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多发区采用钢结构,地震了住在平房怎么办呢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出现,因灾致死致伤者时有发生。脆弱的生命面前,作为房地产建筑行业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建筑更安全?钢结构住宅?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钢结构住宅现如今发展到何种程度?未来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可能?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钢结构,地震了住在平房怎么办呢

霸虎/文

4月25日的尼泊尔地震,再次牵动起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家是每个人的安全港湾。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人,汶川大地震死亡6.9万人,玉树地震死亡2700人,地震中房屋倒塌导致的一连串血淋淋数字在发出警示:我们需要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房屋,刻不容缓!

传统的多层住宅,多采用砌体结构,尤其是欠发达及广大农村地区,房屋多为石块及黏土砖砌筑而成。在地震时,由于抗震性能差,房屋往往整体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在我看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以其优异的抗震性能,工厂化生产,未来有望引领着建筑业发展的方向。因为相比于普通住宅,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具有五大核心优势。

其一,抗震性能好。钢结构良好的延性赋予钢结构住宅优异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冲击作用下能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保证房屋安全。其二,施工效率高,工期短。由于建筑部品多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工期可节省1/3以上,现场作业人员减少约60%。其三,得房率高。钢结构住宅承重墙体少,房屋布局灵活,墙板采用预制轻质隔声墙体,在赋予墙体更优异性能的同时进行“瘦身”,使得房率提高6%~8%。其四,施工质量高。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大量采用预制构件,工厂流水线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可有效保证建筑质量安全,避免了传统混凝土建筑受限于作业人员水平的制约。其五,施工绿色,节能环保。施工现场减少了大量的支模,湿作业少,建筑垃圾以及建筑噪声大幅减少。而钢结构本身制造施工过程能耗低,环境污染少,100%可回收。

当然,对比传统住宅,虽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有着巨大优势,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一方面,由于产业标准化体系和通用部品的缺失制约了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建筑部品在传统建筑能使用,但运用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中时需要重新设计,订制生产。同时检验检测验收标准的缺失导致部分地方存在施工后没有验收标准的窘境。另一方面,由于规模不经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应用大部分是以企业自身投资为主,受制于资金因素,建造规模都相对较小,导致最终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偏高。同时配套使用的楼板以及墙板厂家规模小,产品质量以及施工工艺不成熟,成本相对较高,鲜有开发商愿意推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推广受到影响。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住宅产业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以及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未来以下四大因素的变革,将成就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产业化时代的到来:

首先,政府绿色星级建筑补贴以及政策引导。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容积率奖励和绿色建筑星级补贴,其中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给予80元补助;补贴及奖励政策可弥补产业化所带来的部分增量成本。同时地方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政策也日益明确,例如上海、深圳、石家庄等地相继出台政策,强制要求所有保障房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保障房以产业化方式大力发展将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从事建筑施工现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现场用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施工快捷,节约人力,同时工作环境及劳动强度大幅降低,节省了人工成本,这些将会造就未来专业化、专门化的建筑产业工人。

再次,住宅产业化乃是大势所趋,重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大量企业的参与以及大量项目的实际应用推动着设计和施工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通用部品逐渐增多,成本降低将会为行业长期发展铺平道路。目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成本较普通住宅成本增加已能控制在10%左右,并且相对于PC住宅低。

另外,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开发商需借助装配式住宅缩短建造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届时开发商必将成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主要推力。

目前,随着《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以及《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等行业规范以及一批地方规范的出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变得有规可循,同时配套楼板、墙板厂家数量及规模大幅增长,生产及施工技术日渐成熟,整体成本有所下降,目前已能按照绿色施工标准保证500Km以内原材料采购。这一切,将使得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很快驶向快车道。

(作者系中建钢构北方大区绿色建筑事业部经理)

【报道】

钢结构正在向住宅产品渗透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钢结构,地震了住在平房怎么办呢

中房报记者陈娟 杭州报道

4月23日下午,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房施工现场比往常热闹许多。在继前一天国内众多建筑结构界大腕前来考察后,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参观者。

工地上,采用新型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的11号楼格外引人注意,与采用传统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体系的8号楼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鲜感下的现实是,近年来,钢结构住宅因受成本、技术等限制,发展一直缓慢。杭萧钢构的这一项目,再次把大家的注意力聚焦到了钢结构住宅上。

“成本造价上,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比钢框架支撑体系更低,较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也有明显优势,能降低10%~20%。”对于成本问题,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600477.SH,以下简称“杭萧钢构”)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钢结构住宅30多年的应用推广,造价高这只“拦路虎”终于被拿下。

破除阻碍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建筑界的发展时间并不短,但推广极其缓慢。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10.75亿平方米),建筑钢材用量保守估计3.96亿吨。来自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统计数据表明,建筑钢结构2014年用量仅4600多万吨,占建筑用钢比例10%左右,其中商业建筑、公建、厂房居多。

专注于钢结构住宅产业化15年的杭萧钢构副总裁兼董秘陈瑞坦言,国内真正的钢结构住宅比例还很小,不到整个建筑的1%。这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钢结构住宅百分之三四十的比重相去甚远。

一位长期观察钢结构行业的资深人士分析指出,我国民用建筑领域特别是住宅的建设主体大多数是开发商,而长期以来钢结构住宅成本造价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高出一大截,在过往房子不愁卖的时代,精明的开发商根本不会去选择钢结构。

对此,来自天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副总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任何一家房企对于成本控制都非常严格,我们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住宅产业化肯定是大方向,只是钢结构住宅我们也接触过,但得到的反馈并不理想。在选择新型结构体系来建房子时,我们的态度是慎重的。”

当然,这种谨慎与早前钢结构住宅技术和体系有待完善不无关系。比如,露梁露柱的弊端就会直接影响到住户的使用感受,隔音效果不好,防水、防腐、防火等问题以及配套产品三板(楼板、内墙板、外墙板)跟不上,也令开发商望而却步。

这些年来,与国内众多开发商打过交道的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杨强跃感受更深刻。“早些年与开发企业谈合作更困难,因为他们对钢结构认识太少,此外需求也不旺盛(房子不愁卖)。但近两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房地产转型在即,拼的是品质,这时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程度高、建造周期短等优势就为他们所看重。”

但看重归看重,钢结构住宅成本造价高依然是横亘在钢构企业和开发商之间的一道鸿沟。

曾在国内龙头房企任职的业内资深人士任海军表示,成本因素是开发商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钢结构住宅的造价做到与传统结构持平或者更低,无疑会加速其应用和推广。

其实,这些年来国内钢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新技术、新体系来降低建造成本。

“杭萧钢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比钢框架支撑体系基础造价低15%~20%,主体结构造价略低。”杨强跃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对于杭萧钢构最新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称其为业内一大突破。而这一突破似乎也激起了开发商的兴趣。

获悉钢结构住宅成本造价不仅趋近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甚至还低的消息,北京一家房企代表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与杭萧钢构联系并进行相关探讨。据悉,该公司此前一直在研究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产业化。

春天不远?

开发商由被动变主动,释放出的信号令钢构企业兴奋。

据了解,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不仅解决了造价高的问题,还有效规避了住宅内露梁露柱的问题。

“成本问题、技术问题都解决了,钢结构住宅的春天应该也不远了。”杨强跃对未来钢结构住宅之路信心十足。

在4月23日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大会上,来自建筑结构界的泰斗、大腕也表示,随着新型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应用,未来我国钢结构住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他们判断的重要依据是,国家钢铁产能过剩严重,钢结构住宅应用比例加大可化解一定过剩产能,这符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23亿吨,按照工信部规定的产能换算办法去年实际产能为11.48亿吨,国内产能过剩严重。

若钢结构住宅用钢量在建筑用钢比例能达到20%,那么这就意味着能化解近1亿吨的产能。

而钢结构住宅由于其安全性高于传统住宅,这对于未来开拓地壳板块活跃地区的市场,同样具有一定优势,也很有必要。

早在几年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就呼吁,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国家应在地震带推广钢结构住宅。

此外,国内住宅产业化的盛行、绿色建筑产业的大力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全面执行都是节能环保优势明显的钢结构住宅发展可以乘上的“东风”。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陈,钢结构住宅迎来春天喊了好多年,但也没有实质性动作。

“教育开发商成效是缓慢的,在此之前,很多是实力雄厚的钢构企业自己出资建钢结构住宅示范项目,但生产制造企业难与资金密集型的房企相比。未来推广的路上还是要紧抓开发商。要想这次不是‘狼来了’,必须使出杀手锏。”

杭萧钢构就在当前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了更好地推广我们的新技术,并让全社会和更多的企业能够分享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向房地产企业输出技术、品牌和管理的方式来与房地产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便更多有想法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到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中来。”陈瑞介绍说。

据杭萧钢构2014年9月9日晚间公告显示,杭萧钢构与河北世人美石公司就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全部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施工技术,建设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构件加工厂所需的技术及培训等有关最新的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体系的使用和实施许可,展开全方位的企业协作。

其中,后者需要支付前者资源使用费 4000 万元,后续按开发或承接的钢结构住宅项目的建筑面积向甲方支付人民币5元/平方米的费用。

在收到全额的资源使用费后,杭萧钢构将出资900 万元占股30%与其共同投资设立新的钢构公司。

6个月后,杭萧钢构又与新疆呼图壁县文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相同的战略合作。

“单纯采购和供应的合作是浅层面的战略合作,按一定比例出资共建公司,增加聚合力,这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战略合作。”产经评论家洪仕斌如是表示。

陈瑞坦言,选择区域性龙头房企做战略合作的好处是,相当于复制了一个杭萧钢构,未来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到时不怕做不起来。因为,那时做钢结构住宅也是自己的事。

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将加速钢构行业春天的到来。

【声音】

修龙:钢结构住宅尚未迎来春天

中房报记者陈娟 杭州报道

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之路道阻且长。

1994年,我国最早的钢结构住宅试点始于上海北蔡8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实验楼项目。然而20年过去了,钢结构住宅在整个建筑中占比不到5%。

一方面,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建筑钢结构在建筑用钢中占比很小,与美国、日本百分之三四十的比重相去甚远。为此,扩大建筑钢结构应用比例,同时化解产能过剩,成为当下众多钢构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作为甲方(开发商)和部品供应商(钢构企业)之间的桥梁,建筑设计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4月23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

中国房地产报:你觉得钢结构建筑在住宅领域是否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前景?你认为还缺乏哪些现实条件?

修龙:现在有一个误区,一说住宅产业化就归到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上,如今各地政府都在推住宅产业化,如北京、上海等地规定了很多指标,但落实起来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年钢结构建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国家住宅建设领域应用比例很少,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价格问题,传统观点认为钢结构造价比混凝土要高出不少,而成本是我国住宅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二是露梁露柱问题。钢结构住宅主要是梁柱的模式,对于住宅来说,生活上不太舒服也不太习惯,因为住宅里面会多一个梁或柱,房间不是一个完整的六面体或者八面体。这些特性不为广大购房者所接受,进而影响到开发商销售,自然也就不愿意采用这种结构了。

不过,现在上述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比如杭萧钢构最新研发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成本造价做到比PC要少,梁柱问题也解决了。随着像杭萧钢构一样的企业有了重大创新突破,应该说这将给行业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所以,我本人力挺钢结构,从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可循环、施工效率、结构性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房地产报:当下,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钢结构住宅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此,你怎么看?研判理由是什么?

修龙:我个人认为春天还没到。现在这个行业都在搞研发,都看到钢结构住宅未来巨大的发展潜质,但是说春天意味着天已经暖了,花也开了。以此来看,钢结构住宅应该还没到春暖花开的阶段。如今很多钢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在解决露梁露柱问题上杭萧是走得比较超前也比较成功,但从应用比例上来说,也只能算是一朵花蕾,真正实现绽放还要一段时间。

整个行业离春天还是有点距离,因为市场的接受度还没达到热情高涨的程度。因为在技术层面还有好多问题要去完善,政策方面的一些障碍也要去突破。现在是,大家都认为钢结构住宅好,但是还有好多障碍要跨越,一旦跨越过去了可能就会好了。

中国房地产报:政策层面的障碍是指什么?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住宅产业化,政府对钢结构住宅有什么优惠政策吗?

修龙:比如说,在住宅产业化上把PC当做产业化唯一标准是一个误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钢结构住宅的优惠政策,但是统到产业化里面,符合相应绿色节能环保要求会有相应的奖励政策。

中国房地产报:大家都说建筑要设计先行,你们设计院针对钢结构住宅做了哪些工作以及规划?

修龙:设计院一定要走到行业发展前列,因为只有我们做了以后产业链上的企业才能跟上。针对钢结构住宅,我们已经在2014年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有内部的课题项目和立项。此外,我们也一直积极与钢结构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联系合作,如与杭萧钢构就一直有合作,未来还将与房地产开发商如绿地在钢构住宅上有所探索。

【他山之石】

日本钢结构住宅发展启示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钢结构,地震了住在平房怎么办呢

日本一户建钢骨独立住宅建造完成时的外观

“生命第一”是建筑的基本准则。作为地震多发国,日本的钢结构住宅发展路径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所谓钢结构住宅,即以钢作为建筑承重梁柱的住宅建筑,用环保、轻质、节能材料做围护结构的住宅。钢结构住宅在日本为人所重视,始于1995年神户大地震。

据了解,神户大地震后,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状的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此举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钢结构建筑物由于自重轻、惯性力小,地震对其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也相对减少。以中等高度建筑采用钢结构为例,采用钢结构建筑较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自重减轻约三分之一,地震作用可减少30%~40%,地面上单位面积的负荷也可减少25%以上。此外,由于钢有一定的韧性,由钢梁、钢柱组成柔性框架可抵抗较强的地震级别。

2011年,日本遭遇了人类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特大地震,同时还伴有特大海啸的轮番袭击。回看当年的日本不难发现,地震本身给建筑带来的破坏并不大,日本建筑经受住了9级地震的考验。

(韦秀兰整理)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在地震多发区采用钢结构,地震了住在平房怎么办呢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