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我五岁正式由家庭教师教我“读书”认方块字。起先一天认五个,觉得很容易。后来加到十个,十五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而且老师故意把字颠三倒四的让我认,认错了就打手心。我才知道读书原来是这么苦的一回事,就时常装病逃学。

母亲说老师性子很急,只想一下把我教成个才女,我知道以后一定受不了,不由得想逃到后山庵堂里当尼姑。母亲笑着告诉我尼姑也要认字念经的,而且吃得很苦,还要上山砍柴,我只好忍着眼泪再认下去。不久又开始学描红。老师说:“你好好的描,我给你买故事书。”故事书有什么用呢?我又看不懂,我也不想看,因为读书是这么苦的事。

最疼我的老长工阿荣伯会画“毛笔画”,拿我用门牙咬扁了的描红笔,在黄标纸上画各色各样的人物。最精彩的一次是画了个戏台上的武生,背上八面旗子飘舞着,怀里抱个小孩,他说是“赵子龙救阿斗”,从香烟洋片上描下来的。

他翻过洋片,背面密密麻麻的字,阿荣伯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有的字我已经认识,他念错了,我给他改正,有的我也不认识。不管怎样,阿荣伯总讲得有头有尾。他说:“小春,快认字吧,认得多了就会读这些故事了,这里面有趣得很呢!你认识了再来教我。”

为了要当他的老师,也为了能看懂故事,我对认字发生了兴趣。我也开始收集香烟洋片。那时的香烟种类有大英牌、大联珠、大长城等等。每种包装里都有一张彩色洋片。各自印的不同的故事:《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二十四孝》都有。而且编了号,但要收齐一套是很难的。

一位大我十岁左右的堂叔,读书方面是天才,还写得一手好魏碑。老师却就是气他不学好,不用功。他喜欢偷喝酒、偷烟抽,尤其喜欢偷吃母亲晒的鸭肫肝。因此我喊他肫肝叔。他讲“三国”讲得真好听,又会唱京戏,讲着讲着就唱起来,边唱边做,刘备就是刘备,张飞就是张飞。连阿荣伯都心甘情愿偷偷从储藏室里打酒给他喝。我就从父亲那儿偷加力克香烟给他抽。他有洋片都给我。我的洋片愈积愈多,故事愈听愈多,字也愈认愈多了。

在老师面前,哪怕他把方块字颠来倒去,我都能确确实实的认得。老师称赞我“天份”很高,提前开始教“书”,他买来一本有插图的儿童故事书。第一天教的是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急中生智,用大石头打碎水缸,救出将要淹死的小朋友。图画上一个孩子的头伸出在破缸外面,还有水奔流出来。司马光张手竖眉像个英雄,那印象至今记得。

很快的,我把全本故事书看完了,仍旧很多字不认识,句子也都是文言,不过可以猜。不久,老师又要教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原来还可以数数呢。

后来肫肝叔又教我一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似乎说是苏老泉作的,我也不知道苏老泉是谁,肫肝叔说苏老泉年岁很大才开始用功读书,后来成为大文豪,所以读书用不着读得太早,读得太早了反而变成死脑筋,以后就读不通了。他说老师就是一辈子读不通的死脑筋,只配当私垫老师。他说这话时刚巧老师走进来,一个栗子敲在他头顶上,我又怕又好笑。就装出毕恭毕敬的用功样子。可是肫肝叔的话对我影响很深,我后来读书总读不进去,总等着像苏老泉似的,忽然开窍的那一天。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八岁开始读四书,《论语》每节背,《孟子》只选其中几段来背。老师先讲孟子幼年故事,使我对孟子先有点好感。老师还教了一篇《铁他尼邮船遇险记》。他讲邮船撞上冰山将要沉没了,船长从从容容地指挥老弱先上救生艇,等所有乘客安全离去时,船长和船员已不及逃生,船渐渐下沉,那时全船灯火通明,天上繁星点点,船长带领大家高唱赞美诗,歌声荡漾在辽阔的海空中。老师讲完就用他特有的声调朗诵给我听,念到最后两句“慈爱之神乎,吾将临汝矣。”老师的声调变得苍凉而低沉,所以这两句句子我牢牢记得,遇到自己有什麼事好像很伤心的时候,就也用苍凉的声音,低低地念起“慈爱之神乎,我将临汝矣。”如今想来很可笑。当时的确有一种登彼岸的感觉。总之,我还是非常感激老师的,他实在讲得很好,由这篇文章,使我对文言文及古文慢慢发生了兴趣。

老师从父亲大书橱中取出来的古书冒着浓浓的樟脑味,给人一种回到古代的感觉。记得那部诗经的字体非常非常的大,纸张非常非常的细而白。我特别喜欢。可惜我背的时候常常把次序颠倒,因为每篇好几节都只差几个字,背错了就在蒲团上罚跪,跪完一支香。起初我抽抽咽咽的哭,后来也不哭了,闻着香烟味沉沉地想睡觉。就伸手在口袋里数胡豆,数一百遍总该起来了吧。肫肝叔说得不错,人来此世界只为受苦,我已开始受苦了。不由得又念起那两句文章:“慈爱之神乎,吾将临汝矣!”晚上告诉母亲,母亲说:“你不可以这样调皮。你要用功读书,我还指望你将来替我争口气。”

我到杭州考取中学以后,吃斋念佛的老师觉得心愿已了,就出家当和尚去了。我心头去了一层读古书的压迫感,反而对古书起了好感,寒暑假,就在父亲书橱中,随意取出一本本线装书来翻翻,闻到那股樟脑味,很思念老师。父亲要我有系统地读四史。《古文辞类纂》和《十八家诗钞》由他选了给我读。可是我只能按着自己的兴趣背诵,父亲有点失望,他说我将来绝不是个做学问的人,这一点是不幸而言中了。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从学校图书馆中,我借来很多小说和散文,尤其是翻译小说。父亲对朱自清、俞平伯的文章很欣赏,可是仍不赞成我多看小说。我倒也用不着像小时候那么躲着他偷看。那时中学课业不像现在繁重,课余有的是时间,我看了巴金、老舍、茅盾等人的小说,西洋小说中,我最爱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反复看了好几遍,奥尔柯德的《小妇人》是当英文课本念的,我们又指定看《好妻子》、《小男儿》的原文,因为文字较浅。其他如《简爱》、《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亦使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小妇人》和《简爱》,我当时曾感到写小说并不难,只要有一颗充满了“爱”的心。

后来读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好像又进入另一种境界,想探讨人生问题,心性问题,教我国文的王老师教我看《宋儒学案》、王阳明《传习录》、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可是对我来说,这些书都太深了,倒是《传习录》平易近人。那时启发心智的书不及现在这么丰硕,我本是个不喜爱看理论书的人。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父亲恨不得我把家中藏书都读了,我却毫无头绪地东翻翻西摸摸,先读《庄子》,读不懂了放下来再抽出《楚辞》来念,念着《离骚》和《九歌》时,不禁学着家庭老师凄怆的音调低声吟诵起来,热泪涔涔而下,觉得人生会少离多,十分悲苦。心中脑中一团乱丝理不清,我写信给故乡的三叔和肫肝叔,他们的回信各不相同。

三叔劝我读唐诗宋词,寄给我一本纳兰的《饮水词》,吴苹香的《香南雪北庐》词与李清照的《漱玉词》,叫我细读。他说诗词是图画的,音乐的,哲学的,多读了对一切自能融会贯通。肫肝叔却教我读《庄子》,读佛经,他介绍我看《景德传灯录》,《佛说四十二章经》,《心经浅说》。那阵子,我变得痴痴呆呆的,无限虚无感、孤独感,觉得自己是个哲人,没有人了解我。王老师发现我在钻牛角尖,教我暂时放下所有的书本,连小说也别看,撒开的玩。

他时常带我们作湖滨散步,西湖风光四时不同。每处景物都有历史掌故,他风趣的讲解和爽朗的笑声,使我心胸开朗了不少。他说读书、交朋友、游山玩水三者应融为一体,才是完整的人生,所谓人生哲学当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寻求。不要为空洞的理论所困扰。他说“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就是三者合一的境界。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高中三年中,王老师对我的启迪很多。他指导我速读和精读的方式,如何作笔记,如何背诵,如何捕捉写作的灵感。我渐渐感到生命很充实,自己在成长,成长中,大自然、朋友、书本是最好的伴侣。

父亲爱读书、藏书,也爱搜集版本、碑帖和名家字画。杭州住宅书房中,有日本影印《大藏经》、《四史精华》、《四库全书》珍本,《三希堂》、《淳化阁法帖》,和许多善本名家诗文集。

父亲每年夏天都去别墅云居山庄避暑,所以山上也有一部份他自己特别喜爱的书。放暑假后,我就上山陪他散步读书。别墅是三间朴素的小平房,绕屋是葱笼的细竹。四周十余亩空地一半是果园,一半种山薯玉蜀黍。

山顶有一座小小茅亭,每天清晨我们在亭中行深呼吸,东方彩霞映照着烟波飘渺的钱塘江,左边是沉睡的西子湖。父亲晚年怀着逃世的心情上山静养。勉励我要好好利用藏书,爱惜藏书,不要学不肖子弟,把先人藏书字画都卖了。

父亲说这话是很沉痛的,因为我是长女,妹妹才五岁,家中没有应门五尺的男童。所以我当时曾立誓要保存父亲在杭州和故乡两地的全部藏书。没想到抗战军兴,父亲带了全家回故乡,杭州沦于敌手,全部书画就无法照顾了。

避乱故乡,父亲忧时伤事,健康一日不如一日,幸得故乡的书斋中,另有一套藏书,是商务影印的《大藏经》、《四部丛刊》、《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等……

大伏天里,在城里工作的三叔特别回来帮我晒书,肫肝叔也来了,他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头发稀稀疏疏的,竟已像个老头子了。三叔则显得越发深沉了。父亲见了他很高兴,叫他帮着我把书房整理出来。父亲的书房在正屋右首边,隔一道青石大屏风。一幢单独平房内分三间,最外面一间摆着红木镶云母石面的长桌,以备赏画之用。进圆洞门另一长房间是书房,上边一张油木榻床,父亲看书倦了在此休息。右首套房是经堂,是父亲诵经静坐之处。书橱里是《大藏经》、《四部丛刊》以及木板善本专集等,则放在外书房中,这一座书城已足够使三叔和我留恋了。

肫肝叔在山中捡来一些松树的内皮,就着自然的笔磔并成「听雨轩」三字,贴在圆洞门上,父亲看到了也点头赞许。经堂的落地门外是小院落,种着茂盛的水竹,风雨掠过,竹浪翻腾。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这个小院落中,一直下着雨。也许是父亲和我都偏爱雨,喜欢在雨天到经堂里,燃起一炉檀香,隔着窗儿欣赏万竿烟雨图。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父亲病中喜读杜甫诗,大概是国难家愁,心境与少陵相似。因此影响我于学诗之初,就偏爱杜诗。我第一首律诗《怀西湖友人》就是由父亲改定的,记得当中四句是“三年湖海灯前梦,万古沧桑劫后棋。故国云山应未改,西湖筇屐倘相期。”

父亲逝世后,我又单身负笈沪上续继学业,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夏承焘老师对我在读书方法上,另有一番指引。他说读书要“乐读”,不要“苦读”。如何是“乐读”呢?第一要去除“得失之心”的障碍,随心浏览,当以欣赏之心而不必以研究之心去读。过目之书,记得固然好,记不得也无妨。四史及《资治通鉴》先以轻松心情阅读,古人著书时之浑然气度当于整体中得之。少年时代记忆力强,自然可以记得许多,但不必强记,记不得的必然是你所不喜欢的,忘掉也罢。

遇第二次看到有类似故事或人物时自然有印象。读哲学及文学批评书时,贵在领悟,更不必强记。他说了个有趣的比喻:你若读到有兴会之处,书中那一段,那几行就会跳出来向你握手,彼此莫逆于心。遇有和你相反意见时,你就和他心平气和辩论一番,所以书即友,友亦书。诗词也不要死死背诵,更不必记某诗作者谁属,张冠李戴亦无妨,一心纯在欣赏。遇有心爱作品,反覆吟诵,一次有一次的领会,一次有一次的境界。吟诵多了自然会背,背多了自然会作,且不至局限于某一人之风格。全就个人性格发展,写出流露自己真性情的作品。

偶然在旧书摊上买到一部尘灰满面的线装书就视同至宝。买来一部原版影印的古书,就为之悠然神往。披览之际,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打着呵欠背《左传》、《孟子》时的苦况。想起所有爱护我的长辈和老师。尤其是当我回忆陪父亲背杜诗、闲话家常时的情景,就好像坐在冬日午后的太阳里,虽然是那么暖烘烘的,却总觉光线愈来愈微弱了。太阳落下去明天还会上升,长辈去了就是去了,逝去的光阴也永不再回来。

春日迟迟中,我坐在小小书房里,凌凌乱乱地追忆往事,凌凌乱乱地写,竟是再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我只后悔半生以来,没有用功读书,没有认真做学问。生怕渐渐地连后悔的心情都淡去,只剩了一丝丝怅惘,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啊。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全文)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