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01.

1938年,“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作家萧红到达武汉,与她生命中唯一的合法丈夫、东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结婚。

婚后有段时间,借住在汉口咸安坊的朋友家。

在萧红飘泊的一生中,这恐怕是她住过的最有品质的地方。

2013年春节,有几个人潜入汉口青岛路一带转悠了几天,悄悄地在咸安坊租下了几间老房子。

几个月后,许鞍华执导的电影《黄金时代》剧组抵汉。

扮演萧红的女演员汤唯,在咸安坊的月门旁边,留下了这幅剧照。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电影海报

如果历史可以叠起来看,汤唯站立处,旁边除了有75年前的萧红,还有100年前的黄少山。

1913年,30岁出头的黄少山卖掉了他在湖北监利老家的棉花厂,举家来汉。

他在汉口英租界旁边买了一处住宅,并顺便买下了旁边很大一块地。

除了自住,他还打算盖一批高档住宅,卖给附近的洋买办和华人白领。

这个决策,让黄少山也走向了黄金时代。

他首先把自己的房子做成了“实体样板间”。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门头,是石库门民居的典型特征

这是一处当时在上海很流行的石库门民居,上下共三层。

客厅装有四扇华丽的落地彩色玻璃门,配上暗红色的水磨石地板,实用又洋气。

很多有钱人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拉绳式抽水马桶…

一炮而红。

很快,相邻20多栋砖木结构石库门住宅相继落成。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红线为咸安坊所在的片区)

后来,一旁的同仁里、德永里、启昌里等三个里分并入。

有64个门牌号的汉口顶级住宅区就此诞生!

黄少山给小区起名咸安坊,取“富贵咸安”之意。

那套最奢华的样板房(咸安坊15号),黄少山一直没卖。

整个咸安坊,只有15号全部使用彩色玻璃装饰门窗,那时的彩玻都是用稀土烧制的。

巴掌大小的一块,现在在欧洲市场的市价约人民币1万元。

能住进咸安坊的,都是有点身份的人。

胡榴明老师在《老武汉“石库门”风情—咸安坊》一书中这样描述:

“有洋行职员、华商商行职员、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汉口本埠的商界小老板或是实业小老板,股票证券交易所经纪人、走红的艺人、收入不菲的文人。男人西服长衫,女人烫发旗袍,穿着讲究,举止得体,出门黄包车,家中有娘姨烧菜…”

02.

1935年,艺名“筱牡丹”的汉剧演员陈伯华名气初成。

这位东方女性风华绝代,不少人垂涎。安全起见,她和母亲搬进了咸安坊9号。

斜对门住的是刘玉堂。

刘曾是汉口“道上”有名的龙头,晚年有悔悟之心,关了山门,信了佛。

搬到高档社区练功吊嗓、与刘玉堂为邻的陈伯华,不仅因此少了很多滋扰,也在这里与先生刘骥邂逅。

作为刘玉堂的朋友,刘骥曾是冯玉祥将军的参谋长,后弃武经商。

陈伯华的“艺术美和青春美使他无法抗拒”。

两人1936年举行盛大婚礼。婚后,陈伯华告别舞台。

抗战胜利后她重返舞台,终成一代宗师。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咸安坊俯瞰

她们的住所,现在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原生石库门建筑群的一部分。

围墙内,藏着大武汉被封存的民国记忆,杂糅了百年来的中西融合、时局变迁、悲欢离合、风花雪月,浓缩着汉口最“洋气”的时刻和最“市井”的故事。

行走其间,仿佛都能听到久远的呼吸和脉动:

文艺、民国、资本家、抗战、洋人、买办、里分、局促与繁华、生活秀…

卢作孚是1937年抗战爆发后住进咸安坊的。

他当时的身份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卢作孚用40天完成了一场事关国家工业命脉的行动:将撤退到宜昌江边的3万多人、9万多吨工业物质成功转运重庆。

被称作“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咸安坊一带的风情老房子

03.

里分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建筑样式,是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符号。

其地位相当于胡同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

如果说江滩、江汉路、中山大道是大汉口的面子,那么咸安坊等里分代表的居住文化,便是汉口生活的里子。

咸安坊64块门牌后面,对应的一代代住户,很多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那些历经了岁月的墙皮上,有武汉的性格烙印。

走近它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武汉这座城市的来路。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咸安坊/老宅

非常可惜的是,最近的20多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汉口消灭了近400条里分。

90年代初,山陕北里、生成南里、方正里等里分消失。

1995年,武汉市级文保单位宝善里被拆。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汉口大批里分被拆(资料图)

进入新世纪后速度更快。

2002年前后,保成里等19处里分人间蒸发。2004年,华清里、兴康里被拆,清代广东商帮在汉正街一带留下的商业遗迹及里分也被全部抹平。

2004年底修过江隧道,入口一带的天钦村、智民里、联怡里、松柏里被拆。

2005年建武汉美术馆,拆掉了优秀历史建筑金城里。

2009年,争议声中,武汉当时规模最大的里份—生成里被夷为平地。

2016年,中山大道改造,文华里不见了…

一个个里分以让人绝望的速度消失在城市的视线。

大批的历史也因此被彻底埋葬。

武汉文史专家董玉梅老师统计,汉口仅存的里分目前已不足百条。

武汉籍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曾说:

“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证。丢了身份证,你拿什么来证明?”

04.

这也是武汉最为尴尬的一段时间。

现代化城市发育对硬件的急迫渴求,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保留延续,成了一对巨大的矛盾体。

修武汉长江隧道时干掉了青岛路一带很多老房子。

同时,也有一批优秀的历史建筑幸运地留存了下来。

其中包括同仁里、咸安坊、智明里等中式里弄,也包括英文楚报馆、盐业银行、景明银行、平和打包厂等一批重要的欧式历史建筑。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修缮后的平和打包厂

这为后来做该区域的可持续保护性规划,留下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空间。

否则,汤唯的电影恐怕要另找地方。

2008年,汉口沿江商务区建设总规敲定,要求青岛路片区保护性旧城改造打“头炮”。但此事一直到2013年底才实质启动。

当时成立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主任是市长唐良智。

“唐主任”要求保护的这片街区,从江汉关大楼,一直延伸至长江二桥下端。

重头仍然在青岛路附近。

这里汇集了武汉80%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76%以上现存在保护名册的里分、70%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部分历史建筑区位

这里,可以说是武汉人的箱子底。

咸安坊,是汉口压在箱底的一件华丽的旗袍。

2015年6月,从珠海来的房企华发令人意外地拿下了青岛路旧改。

项目名:华发外滩荟。

华发在那里长达10年的“痛并快乐”也就此开启。

“壹楼”认为: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在特殊地点、以特殊方式、做的一个特殊项目。

后面还会否有人这样干,很难说。

反正在武汉,它前无古人。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修缮前的咸安坊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修缮后的咸安坊(效果图)

05.

上海/武汉对里分的修缮理念,先后历经了四个阶段: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武汉现存的10处已认定为优秀历史建筑的里分中,咸安坊是唯一的“一级保护”。

因此,这里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原位修缮。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咸安坊民居原位修缮思路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咸安坊民居原位修缮思路

在习惯于“拿地半年开盘、一年现金流回正”的开发商看来,这样的项目相当不好玩。

五年来,小心冀冀的华发,几乎是以每年干成一件“小事”的速度在推进。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上个月,他们交出了首篇修缮作业—始建于1911年的圣教书局。

在鄱阳街49号旧址对外开放。

惊艳、大热。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圣教书局修缮后(实景)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越夜越美丽(圣教书局修缮后,实景)

修缮方案团队请的是哈佛大学教授、曾设计了西班牙Logrono车站综合体的伊纳克·阿巴罗斯/雷纳塔·森奇维奇。(下图)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华发的人对我说,这处三段式古典主义建筑当年的设计图纸,还是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翻到的。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圣教书局修缮前后

对清水红砖再勾元宝缝、室内木质构件的保存修复、天井和平屋面恢复等等细节,均遵循了“完整性、真实性、可逆可识别性”三大原则。

他们将这里建成了汉口外滩历史博物馆,目前免费对外开放(注,需要电话预约)。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圣教书局内部(实景)

我去看了以后,最大的感受是:

汉口的老房子如果都这样搞,那才是真正的高级啊!

武汉对历史建筑(包括不像咸安坊这么有名的)的态度,如果由此摆脱对大干快上的速度追求,从此前太过凡庸的审美中进一步跳脱出来,那才是高级的时髦。

在“爆发户心态”席卷全国城市30年之后,“做旧”的工艺正在得到主流价值的认可。

尽我们的全力,留下这些老房子,吸引爱它并且也有能力爱它的人继续使用。

前人的文化建筑,才会滋养出后人的激情、灵感和趣味。

请原谅我用了这么多浓烈的词汇来形容这里。

我觉得仍不够浓烈。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圣教书局修缮后实景

在汉口老城“拆拆拆”20多年后,总算有人开始以修复的态度,对残存的那些片断,以看起来最小的干预,用近乎雕琢钻石的耐心,试图接续断裂的历史链条。

这样的玩法,真好。

06.

历史有时候很真的很吊诡。

一百多年前,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师在汉口外滩接到的任务是“建”。

一百多年后,又一批中外设计师到了这里,任务变成了“修”。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本杰明·伍德

本杰明·伍德,曾是汉口中山大道改造的总设计师。

此次华发青岛路项目总规设计也是他。

此前,他做过华盛顿中央火车站、迈阿密海滩林肯路改造的设计。

这个老外在武汉一遍遍讲,“保留旧的建筑,改造新的建筑。让人看到历史是怎样前进的”。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凌颖松

凌颖松,咸安坊修缮单位总设计师,擅长“用做奢侈品的态度去修复建筑”。

其代表作品包括上海宝格丽酒店、上海爱马仕之家、上海外滩源壹号等。

“续写汉口外滩的建筑信仰与生活腔调”

这曾是华发外滩荟的广告语之一。

但这种续写,不论是智力成本,还是单位面积的资金成本,都极其高昂。甚至要一间一间房子用手工绘图。

到目前为止,5年,仅仅完成了咸安坊中10栋里分住宅的修缮设计定稿。

似乎没有理由要求商人白干,政府想了一个补偿的办法:

允许华发在修缮的老房子周边,按照严格划定的区域,见缝插针地建一点点住宅和商业面积出售。

是的,没错,只有“一点点”。

而且,建筑风格也须经过严格审批。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修缮后的里弄将成为商业街区(效果图)

打开华发外滩荟A/B/C/D四个地块的规划图,会发现,包括咸安坊在内的老宅子皆为非卖品,将在保护性修缮后,全部作为商业街区运营,一丁点都不允许卖。

如果都按这个思路,下一步在整合了建筑、街巷与公共空间后,那少量的几幢产权式住宅,将成为奢侈品。

据悉,在外滩荟近8万方的总占地面积中,华发只被允许建两百多套住宅。

这个数量,在常规楼盘中,一幢百米高楼即可完事。

但在这里,是以21栋低层建筑的形态,点缀式地嵌入历史街区完成的。

整体最大屋面高度限高,不得超过24米。

这意味着,大部分住宅的阳台,掩映在街头的法国梧桐树荫里。

汉口外滩核心,记录了大武汉“花样年华”的文物级地块,政府这次和开发商一道,成功地把容积率“克制”在了1.6之内!

07.

在卖房这事上,它恐怕也会创下武汉楼市一个特别的记录:

从今年起还有约5年的开发周期,平均每年只有40多套宅子对外出售。

请注意,我用的词是宅子,不是房子,不是楼盘。

具体来说,是民国风情里分式洋房。有的带露台,有的,带屋顶花园。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华发外滩荟里分式洋房(效果图)

今年,武汉很多“闷骚”的人都在猜一个谜:

首批40多套宅子会是什么价?

有说10万元以上的,有对比武汉天地的市价估出这里六至七万元的。

最新传出的消息是,政府给它的备案价是5万多块钱一平。

不得不说,我们仍然在以对待民生物质的思路看待奢侈品。

我一直认为,对于这种咱普通百姓已然无法企及的地段,不妨允许它的价格上天。

因为它的买家群体,根本就不局限在武汉,甚至也不应局限在国内。应该是全世界的“雅豪”。

华发的人曾对我说:

前期来打探这些宅子的人,很少关心诸如好不好停车、进出的道路宽不宽敞、绿化率、周边学校医院、有没有地铁这类常规问题。甚至连户型都不大关注。

他们问得最多的是:

周边那些老房子将来会做什么,以及,会做成什么样。

还有,可售的宅子和那些文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对了!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这里的买家,应该是一群真正懂得里分价值的人,而不能是一群爆发户或土豪。

他们应该很专业,懂得尊重原有街区的基本尺度,接纳原有经典街道的走向。

他们应该明白,和曾经在咸安坊住过的那些长衫儒士一样,他们也只是这些建筑里的过客。

他们买到这里,是在保护一段历史。

他们在这里的生活,也将会成为一段历史。

然后,这些历史又会化为建筑的一部分。

30年来武汉最有可能具备钻石气质的一处宅子!

它不仅是用来住的,也是用来藏的。

华发外滩荟,也注定是个非常孤独的项目。

没有对手。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圣教书局,内部实景)

08.

民国的建筑形态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它记录的历史绚烂而短暂。

如初恋一般刻骨铭心。

不知道什么叫民国风?

每年樱花季,你可以去武汉大学的樱顶上看看。

它在建筑语汇上的玄妙和差异,意会好于言传。

它和纯中式都属怀旧风,但前者更接近当代,也更有画面感。

有宽阔明亮的开窗面,外挑或内退的露台,以及好用的阁楼。

再配上白色石材马赛克地板、彩色铁艺玻璃屏风、以及台阶内嵌的黄铜……,很容易有一种优雅傲慢的气场。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里分式洋房(效果图)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格调示意图)

与郊外别墅里的琴棋书画、鸡缸杯、官帽椅相比,它更匹配客厅里的黑色三角钢琴,或者书房里挂的小提琴。

留声机、百屉柜式的边桌、1900年代的古董梳妆台、玻璃罩子里的怀表,用这些后现代的recycle风格稍加点缀,民国里分大宅的气势瞬间就会漾开来。

这种宅子,既私密,又开敞。

从露台探头,或步出户外,空气中随风飘的,都是岁月的味道。

在武汉的老城区里,这是目前唯一公开可售的里分洋房。

这应是玩家眼里武汉真正的瑰宝。

单套千万元左右的总价,放到一线城市,也只是工薪阶层住着的三/四居室。

但在武汉却能入手一颗“钻石”。这个城市在冲击国际化的时代,日后极可能被判定是“被错卖了的钻石”。

【 结语 】

2007年,由于担心咸安坊会整体拆除,咸安坊的居民自己出钱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咸安坊》画册。

印了几百册,一本不对外,全部送给了老街坊。

万幸的是,没拆。

但是,咸安坊“高级身份”的象征之一—-“钢窗(铸铁窗)蜡板(打蜡的原木地板)”,已随着老居民的搬迁,烟消云散。

无论华发如何努力,已经永远不可能找到原物。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 (意境图)

这个城市所珍爱过的历史建筑,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结局。

有的是咸安坊式的修缮,有的可能只有照片。有的,连照片都不再有,只有文字片断或口口相传的回忆。

华发外滩荟这个项目,是否会成为武汉主城历史民居“活化”的一个样板?

留待历史评审、留给市民评判。

与一拆了之相比,期盼已久的保护性开发,毕竟因由这个项目露出了光亮。

我认为,这个项目的成败,在于它能否筛选出一批合格的新原住民。以及,后者的素养能否认可、承载并最终接续这里厚重的历史。

不知道在后续里分的修缮中,政府还会不会对开发商做这种“住宅式补偿”。

如果地方的财力足够,或者对房企的补偿思路变成了远城区开发用地,那么,汉口外滩这200多套洋房,有成为孤品的可能。

那个时候,武汉富人们口中的“我住天地”,会否让位于雅豪们的“我住里分”?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别再拆了!!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希望在留言区听听你的声音)

注,本文成稿时的参考文献:1、袁继成《汉口租界志》/2、尚筱婷《汉口租界历史街区研究报告》/3、董玉梅《汉口里分》/4、方方《汉口的沧桑往事》。一并致谢!

/ END/

说明:1、本文为作者个人观察,不得作为投资决策依据。2、有购买租赁行为请时以商业合同条款表述为准。

撰文/豹子哥 编辑/小双

图源/华发、网络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武汉有名的里份,中国最大的民国建筑群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