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故乡有个“啯啯塘”

▓ 李伶

虎耳山上池塘 千古奇观美名扬

句容市白兔镇有座小山,名叫虎耳山。山坡上有个举世罕见而又千古闻名的“啯啯塘”。它深1-2米,面积约半亩。虽说面积不大,但其四大奇观千古闻名:一是冬不结冰。二是旱不干涸。三是池水翻腾如沸。四是长年“啯啯”有声,“啯啯塘”由此得名。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故乡·啯啯塘 白兔镇龙山湖行政村提供

我姐夫家就在“啯啯塘”附近的周甲村。小时候,我常乘探亲之便,去“啯啯塘”看稀奇。读中学后,有了一些物理、化学的初步知识,我便饶有兴致地搜集“啯啯塘”资料:塘水无毒,人不敢喝,但牛羊喝了无碍。池内浅区长有水草。塘泥不肥,可种莲藕,但荷叶不茂,莲藕比古代美女的“三寸金莲”还小。

为满足我的好奇心,姐夫曾将蝌蚪、草虾、蝍鱼等放养“啯啯塘”,皆未成活。

据此判断,“啯啯塘”冒出的可能是沼气、天然气或二氧化碳。

有人收集过水中气体,用火试验,并不燃烧,这就排除了沼气和天然气嫌疑。剩下的便是二氧化碳之嫌了。

问题随之而来:“啯啯塘”“啯啯”千年,这千年不绝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难道塘底下埋藏着诸多木炭或深厚的煤层?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农村有了抽水机,几个年轻人将“啯啯塘”抽干,这才发现,一两尺厚的污泥下确有少量的朽木。清理朽木和污泥之后,水面恢复如初,依然“啯啯”有声。“啯啯”之源究竟在哪里?

2020年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地下水篇》,本书以主人公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独创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为解剖刀,解开了大自然以及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诸多科学乃至文化界留下的不解之谜。故乡亲人阅后大开眼界,纷纷来电询问家乡的“啯啯塘”之谜。

我请教了陈教授,他回答说:“这是深循环水外泄造成的物理现象,说明此地与断裂带相通。远道而来的地下水沿断裂带在向地面排泄过程中,既遇阻力,又遇二氧化碳的含气层,故而出现了‘啯啯塘’奇观。如果这些地下水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玄武岩层,又在适当距离泄出地面,就会形成人们所企盼的矿泉水。句容地处扬子板块断裂带,地面出现冒气、冒水甚至蕴含矿泉水,都是可能的,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详细情况要待科学钻探、取样分析后方可确定。”

这就是说,断裂带的地层构造虽有危害,也有好处。它既是“啯啯塘”的缔造者,又是地下矿藏和丰沛地下水运行的先决条件。难怪人称“句容福地”,说到底,这福地之源源于地层断裂带。

俗名虽未莅古志 比之“官名”胜一筹

“啯啯塘”,这是乡野俗名,它在古志中则有多个“官名”。

(明)《弘治句容县志》卷之四“地理类·井泉”曰:“沸井:在县治东三十里虎耳山,一名‘沸潭’。”

古称“沸潭”的还有南朝(宋)文学家山谦之著《丹阳记》,志书说:“句容县东三十五里有龙冈,冈顶有沸潭,周回十三丈,闻人声便沸动,不闻不涌也。”

中学教师李洪文校点注释版(清)《乾隆句容县志》(下称《乾志》)卷三72页“虎耳山”后校点有:“在县东三十里来苏乡(现属白兔镇),旧名‘苦耳山’。有井,闻人声则沸,名‘沸井’。《丹阳记》曰‘沸龙潭’。”该志106页卷三“沸井”后又载:“在县东三十里②虎耳山,一名沸潭。周回十二丈,闻人声便沸,不闻不涌也,至今犹然。”该页书下有注释:“②三十里:《景定建康志》卷十九作‘三十五里’。”

中学教师李洪文校点注释版(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下称《光志》)卷六171页称“啯啯塘”为“沸塘”。该志曰:“沸塘(在治东二十一里虎耳山西南里许,其水常沸,故名。)”

上述“沸塘”、“沸泉”、“沸井”、“沸潭”等诸名中皆有个“沸”字,易给人以高温之误。乡野从实,故而有了“啯啯塘”之俗称。此名吴音,声象词语,准确生动,易记爽口,比之古志诸名,胜过一筹。仅此而言,智慧民间,千古真理!

古代文人虽未将“啯啯塘”垂名于志书,却将其形态及其地理方位详尽录入,亦功不可没!至于“三十五里”、“三十里”、“二十里”之别,系因各个时期道路曲直及丈量误差所致。如此差别,体现了历史的真实。

更为可贵的是,古志在记载“啯啯塘”奇观的同时,还收录了一些描绘“啯啯塘”神态的佳诗佳句,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抄录二例:

明代邑人朱宗光《沸井》诗曰:

虎耳山前沼,翻涡跳沫号。

潜虚通地肺,喷礴发天弢。

沸鼎千年在,明珠万斛饶。

词源同一气,谈吐日滔滔。

曾任湖广蕲州同知、四川合州同知的明代诗人王韶《题沸泉》:

虎耳山前一鉴空,坤灵有窍气潜通。

泛来体叚如汤沸,滚处根源似火攻。

碎玉千团翻凤沼,明珠万斛喷龙宫。

心同止水常澄静,见此令予顿热中。

诗中将虎耳山前的这眼“沸泉”喻为映照天空的一面宝镜、暗通地窍的神秘坤灵。它的状态宛如火攻釜底的沸汤,导致碎玉从“凤沼”中翻出,又像“万斛明珠”在“龙宫”中喷洒。此情此景,即便心静如水的人,也会产生身处热境之感。

如此神来之笔,不仅将“啯啯塘”的生动奇观展现于世,还轻松洒脱地将人们带入了仙境般画面之中。难怪古人将这里两座近山称作“龙山”、“虎耳山”。两山的具体方位:龙山位于虎耳山东南约二里,它与虎耳山是“脚踢脚”的近邻,龙山的存在为虎耳山增添了“潜龙”托虎之意;虎耳山则为龙山造就了“侧耳聆听龙哈气”的虎虎雄威。彼此交融便是“啯啯塘”成因的传承诠释。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白兔镇·柘溪村 白兔镇龙山湖行政村供图

仰慕楷模亿万众 鲁公真墓费思量

有人或许会问:“啯啯塘”地肺缓舒,如龙哈气。虎踞龙盘,千古一景。如此风水宝地,历代权贵岂不觊觎?为何没有沦为权贵势力的祖茔?

问得好!本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就在这千古一问之中。

故事还得从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为国捐躯的英雄志节谈起。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铮铮铁骨颜真卿 选自《辞海》

颜真卿,公元709一784年8月,字清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山东),唐朝名臣、书法家。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及其堂兄颜杲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颜杲卿在平叛中光荣献身。幸存的颜真卿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建中四年(783)颜真卿被派遣至蔡川(河南汝南县)晓谕叛将李希烈。李贼非但不听劝谕,反以高官相诱,妄图使之成为辅佐贼营的“宰相”。并以多种手段相威胁:唬以刀剐,他谈笑风生;挖坑活埋,他恨不得纵身土坑;柴草加油,他跳进柴垛面不改色心不惊……

一年又八个月的拘禁日子就要结束了,他以笔力遒劲的字体,于囹圄中为自己写下了墓志、祭文。即将步入黄泉路上,他别无所求,只是惦念君王。因此,当匪徒将麻绳套在他脖上时,他从容地说:“慢,容我面向西方(京城长安的方向)!”匪贼成全他,待其修正方向后狠狠一勒。从此,自成一体的颜氏书法千古临摹,一身正气的铮铮铁骨成了世代楷模。

就义这一天,史书准确记载:唐兴元元年八月三日,即公元784年8月3日。

颜真卿就义半年后,叛乱平定,新任淮西节度使陈仙奇派军将护送颜真卿灵柩回京,颜真卿之子颜頵、颜硕奉命至蔡州迎灵。同年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为治丧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另赠钱五十万、粟三百硕。

以上史实,《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旧唐书》最为详尽。

因为颜氏兄弟精忠保国,志节浩然,万民敬慕。故各地百姓,包括颜氏后代在颜真卿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建立了许许多多的“衣冠冢”、“颜公祠庵”、“颜鲁公墓”等,俗称“九坟十八墓”,以励后人,继承遗志,忠贞卫国。沸沸扬扬的句容“颜鲁公墓”是否当属此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应长城出版社之约,承担《中国历代战争纪实》隋、唐两卷的撰写工作。初步定稿后,故乡句容市传来喜讯:行香乡(古称来苏乡,现属白兔镇)龙山南侧的山南村民兵挖防空洞,挖出了颜真卿墓碑。我欣喜地回乡欲见此碑。朋友告知:“误传,确有一碑,清代的,田产纠纷的告状碑,与颜真卿墓碑无直接关系。”他见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为安慰我,出具一份“铁证”:南宋工部尚书王遂于淳祐二年(1242)写的《唐颜鲁公祠记》,文中说:“有诏子頵、硕护丧归葬后颜即虎耳山。”

这就提出了非常严肃的问题:王遂文中的“诏书”可信度如何?为供鉴别,现将两部唐书的有关记载摘录于后: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旧唐书》第一百二十八卷载“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

《新唐书》卷一五三曰:“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旧唐书》一百二十八卷载:“及淮泗平,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德宗痛悼异常,废朝五日,谥曰文忠。复下诏曰:‘君臣之义,生录其功,殁厚其礼,况才优匡国,忠至灭身。朕自兴叹,劳于寤寐。故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致。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朕致贻斯禍,惭悼靡及,式崇嘉命,兼延尔嗣。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贞元六年十一月南郊,赦书节文授真卿一子五品正员官,故頵得录用。’文宗诏曰:‘朕每览国史,见忠烈之臣,未尝不嗟叹久之,思有以报。如闻从览、弘式,实杲卿、真卿之孙。永惟九原,既不可作,旌其嗣续,谅协典彝。考绩已深于宦途者,命列于中台;官次未齿于搢绅者,俾佐于左辅。庶使天下再新义风。’以真卿曾孙弘式为同州参军。”

以上两部唐书记载的,颜真卿之子颜頵、颜硕“护丧还京”这一基本事实,史学界公认无疑。

时过458年(从颜鲁公献身的784年到王遂著文的1242年),颜之二子“护丧归京”竟在南宋工部尚书王遂笔下变成了“护丧归葬后颜即虎耳山”了。

当地人皆知,虎耳山与后颜村直线距离4里有余,两地之间隔着一河(洛阳河)一村(行香村)。

仅上述之疑,王遂之“诏”可信乎?

为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我按两部唐书提供的史实,将颜真卿大义献身及其丧葬实况写进了《中国历代战争纪实》丛书唐代卷《惊世鼙鼓》中。此书1997年出版,5年后改版再印,两种版本,销量较大,经众多读者长期检验,未见异议。也就是说,颜真卿墓葬西安无疑。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李伶著《惊世鼙鼓》

县志提供证据链 山南村后衣冠冢

关于句容“颜鲁公墓”的真伪,句容县志里虽有王遂之说的记载,但也提供了一套否定王遂之说的证据链。

《乾志》第186页曰:“颜坟庵,在县治东三十里来苏乡。因唐颜鲁公葬衣冠其地,立僧庵墓傍以守墓,中供常山、鲁公二像。元时,朱竹山慕其忠义,捐田二顷以为永祀之资。后为土人所侵。明末,朱氏子孙清厘之。至今香火不绝。”

这段脉络清晰的记载算是证据之一,它说明四个问题:

1、句容来苏乡之“颜鲁公墓”是“葬衣冠”的衣冠冢,不是真墓。

2、在这个衣冠冢旁立有“颜坟庵”,以便守墓和祭祀。

3、“颜坟庵”里供奉着为国献身的常山太守颜杲卿和颜真卿“二公”塑像。

4、朱竹山捐田和朱氏后代从侵产者手中夺回资产,归还“颜坟庵”,使“颜坟庵”香火不绝。

读罢上述文字记载,读者或许会问:捐田祭祀的朱竹山何人?颜鲁公衣冠冢在来苏乡的什么具体位置?请看证据之二:

《乾志》第377页曰:“朱士章,字俊明。居家孝友,读书于古隍山庄,依山莳竹,自号竹山。颜鲁公墓在山南,距隍五里许。章慨慕忠义,捐田八十亩,又山地一百二十亩,永供祭祀。里人感其尚义,于颜坟庵之后建祠以报之。”

这段记载明确三个要点:

1、颜鲁公的“衣冠冢”具体位置在来苏乡的山南村。

2、捐地祭祀的朱竹山古隍村人,古隍距山南村五里。

3、山南村“颜坟庵”后面有个“感其尚义”的竹山庵。

这里所述的来苏乡,今属白兔镇。山南村和古隍村今日依然兴旺,两村相距恰好5里左右,皆属白兔镇。竹山庵早已倒塌,当地百姓称谓中的“庵上”,是指“竹山庵”还是“颜坟庵”,或是两庵之地通称?有待考证。但从古志记载来看,两庵一前一后,应该相距不远。山南村邹氏兄弟曾在“庵上”附近建屋,民兵挖防空洞挖出的墓石就在“庵上”附近,这就给考古工作提供了参照。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白兔镇·山南村 白兔镇龙山湖行政村供图

慕义激忠多奇志 颜氏坟庵朱氏功

背景材料介绍至此,该回答众所关注的千古一问了:啯啯塘地区乃风水宝地,为何未被霸凌?两个原因:

前文提及古隍村朱竹山仗义献地200亩,使山南村的“颜坟庵”祭资得到了永久性保障。乡人钦佩,在“颜坟庵”后建竹山庵以谢。

竹山得到如此“高规格”回报,一个重要原因:他捐赠的200亩地中涵盖了“啯啯塘”及虎耳山那块风水宝地。由于虎耳山的盛名和“啯啯塘”奇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就给近傍的“颜坟庵”带来了丰盛的香火。“啯啯塘”如此丰功,自然受到了“颜坟庵”的庇佑。在百姓心中,庵庙通神,谁敢跟神争利?因此说,庵神庇佑,庵资神威,这是“啯啯塘”未被霸占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朱氏后代的捍卫之功。

明代万历年间,“颜坟庵”内“殿宇荒凉,俎豆寥落,且非典常血食”,竹山捐资不知用于何处,人们甚至不知竹山捐田之事。竹山第六代元孙朱宗光写下了《颜坟庵碑记》。《光志》第739页全文转载了这篇碑文,篇幅较长,简介如下: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李洪文著《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739页《颜坟庵碑记》。

碑文开头写道:“余里闬距颜鲁公墓约五里许。六世祖竹安府君慨仰丹衷,虑或匮祀,悉以所近祠山田一顷八十余亩外、山地百廿余亩永入供奉府君。”

下文在批驳“士林流言”、歌功颜真卿“孤忠奇烈”以及“我祖慕义激忠”后写道:

“予每登眺林麓,谒庙思忠,扫墓思孝,怅望颜公所捐驱者,何为吾祖所捐产者,何事不胜,天理人心不可磨灭之,感于是,谨为撰述,佥询同宗。勒之墓侧。万历二十四年(1596)仲冬吉日,元孙宗光谨撰。”

此碑警示后人:竹山捐产,应该用于祭祀。

竹山还有个后代,名叫朱宗武,官职常山主簿。常山(河北正定县),正是颜氏兄弟为国立功之地,宗武受其感染,辞官回乡,隐志祭祀。《乾志》第336页记载了这个故事:

“朱宗武,来苏人。由诸生读书国学,益明于当世之务,谒铨受常山主簿,慨然曰:‘此颜文忠死节处也。我祖竹山祀鲁公,其子孙何敢忘诸正身。’莅职莫能干以私。其接人子谅易直,远近多相戒,不敢为非。郡中士大夫至,俯首请教。去家千里,作书勉子弟曰:‘吾老矣,如某公德业慎,宜取以为法也。’有司上其治声,例当迁宗武。怡然有隐志,遂告归。”

如何对待贪官侵凌?《光志》第250页载有朱方杜故事。载文简要介绍朱竹山后代朱方杜“自幼攻苦”、为官“至公无私”后写道:“邑吏多侵牟,而漕弊特甚,畏方杜威,皆贴然。岁饥,筹办赈务,无漏泽,无侵渔,邑人称允。始朱氏之先士章(字竹山)捐义田于颜庵,献醇(字鹤眉)勒禁石于园墓,觊觎者众!方杜首吁当事惩其罪,俾义祭不至湮没,祖墓无敢侵犯,窃发者,私比之一木撑天云。”

这段记载说明,朱氏后代以其官场威望,吁严惩霸凌之罪,使其祖先义举“不至湮没”。

上述“颜氏坟庵朱氏功”的完整故事,正是“啯啯塘”长期未被侵占的历史缘故。

一脉相承志节歌 “啯啯塘”畔烈士坟

1941年9月,“啯啯塘”畔破天荒地出现了一座高大坟茔,它就是抗战烈士巫恒通墓。

有人觉得奇怪,巫恒通家居柘溪村,距“啯啯塘”少说6里,他为何墓葬“啯啯塘”畔?

虎耳山上那丛新栽的翠竹隐喻一个与颜真卿一脉相通的志节故事。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巫恒通同志

巫恒通,1903年出生于句容白兔镇柘溪村一户贫农家庭。少时家贫,12岁入学。历任小学教师、句容县督学、泰兴县教育局长等职。1938年,新四军创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巫恒通在陈毅开导下奉命回乡成立“句容县民众抗敌自卫团”。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该团改编为新四军新三团,巫恒通任团长。后任茅山地区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句容县长。

1940年除夕夜,巫恒通胞兄巫全仁夫妇被鬼子杀害于车厢村。

1941年2月,巫恒通之弟巫恒达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41年9月6日,巫恒通在率众突围的战斗中负伤,不幸被俘,被关押在句容宪兵队。鬼子欣喜若狂,酒肉款待,诱其充当“清乡”专员。

巫恒通厉声痛斥道:“你们这些无人性野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今到此,只有一死以赴之。我生得光荣,死得光荣,想让我卖国求荣那是妄想。”

伪县长陈希周前来劝降,巫恒通面壁以背,不屑一顾,说:“你是汉奸卖国贼,我不认得你这个民族败类,你赶快滚开!”

此后,巫恒通拒医绝食,鬼子黔驴技穷,逼其11岁幼子巫健柏劝父进食。

他对儿子说:“你要记住伯父、伯母和叔父是怎样死的,记住你爸是怎样宁死不屈的。如今你哥哥在苏北抗日,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你要继承遗志,长大后献身革命。”

1941年9月14日,中共优秀党员巫恒通绝食八天后壮烈殉国。

巫恒通的灵柩回乡之后,附近几十个村的村民为之跪拜、哭泣,纷纷要求将巫恒通安葬在“啯啯塘”边,好让“啯啯塘”的“龙哈气”告知后人,什么是民族气节?

当时的抗日组织和新四军代表满足了人民的愿望。

追悼会上,新四军16旅在墓旁的挽联上书写着“民族英雄,万古流芳”八个大字。

陈毅发来唁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各村代表纷纷向坟上献土。这就是“啯啯塘”西侧树林中那座高大坟茔的由来。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龙山湖柘溪村“烈士巫恒通故居” 。 白兔镇龙山湖行政村供图

东拉西拽凑结语 烁烁光辉照后人

巫恒通烈士墓在风雨中度过了八个春秋,全国大陆解放了,我们这些1940年前后出生的娃儿们刚戴上红领巾,就从“啯啯塘”故事中受到了鲜活的民族气节的熏陶。

印象最深的是1956年。那年清明节,我们“句容县初级中学”全校师生打着校幅、举着少先队队旗,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步行30里,来到“啯啯塘”边。雨后路滑,我们“初一甲班”班主任徐永亮老师站在虎耳山的斜坡上将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地拉上坡。紧接着,“啯啯塘”将我们为巫恒通烈士扫墓的靓影摄入了时光隧道的记忆之中。

回学校后,语文老师丰家骅先生让每人写一篇作文,题目:《清明纪事》。

或许我对巫恒通的不屈精神以及“啯啯塘”故事感受较为深刻,这篇作文我得了85分,这是全班最高分。丰老师还在作文讲评中向全班同学朗读了其中的一大段。真没想到,当初先生的这点激励,竟然成了后来的我由普通战士成为军旅作家的萌动因子。因此,我参军后好几次回家,都到“啯啯塘”畔向巫恒通烈士墓献上一个崇敬的军礼。

数十年时光弹指过,我老了。耄耋之年,我有幸回乡探亲访故,听说句容城南的兆文山烈士陵园里塑立了巫恒通烈士的半身铜像,还听说政府欲将散落各地的烈士墓迁往句容烈士陵园统一管理。我生怕失去了什么,连忙让晚辈们陪我去虎耳山重拾旧忆。

山上未通水泥路,车子开不上去。借助晚辈们的上拉下推,我终于登上了虎耳山丘岗。拨开一人多高的茂密蒿草,这才找到了我所熟悉的那座伟人墓。

馒头似的坟茔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墓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枝头的鸟鸣给我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感悟。听后生们说,除了清明节,平时很少有人来祭祀的。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巫恒通烈士之墓 白兔镇龙山湖行政村供图

此番情景不禁使我浮想联翩。

“啯啯塘”四周大变样了。碧波荡漾的龙山湖水面辽阔,淹没了龙山与虎耳山间的沟沟洼洼。湖水与蓝天一色,不知是蓝天染绿了湖水,还是湖水润绿了龙山和虎耳山。“啯啯塘”还是老样子,那“啯啯”密语依然少为人识。四周村子的茅草屋、土坯墙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一座座农家别墅倒影湖中,像巨幅油画垂挂于天地之间。就连幼儿园、小学校,都搬到人口众多的城镇去了,惟独我们的巫恒通烈士依然静静地躺在那片荒草之中。是该将他迁往烈士陵园享受高规格的服务管理了。

果如所料,我返京后不久,家乡传来消息:巫恒通墓果然迁至兆文山烈士陵园了。对此,我既感欣慰,又为“啯啯塘”的孤寂冷漠增加了一丝忧虑。这就产生了撰写这篇文章之动意。

细想起来,此文的功成,除了胡须中拔出了故事,还得感谢来自故乡的激励因素和玉成因素。

先说激励因素。

“啯啯塘”畔周甲村李斌,约50岁,中共党员,是个有魄力、目光深邃的种地高手。十多年前,他将“啯啯塘”畔那一大片承包山、承包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果园。他种出的葡萄、草莓、苹果、梨、水蜜桃及火龙果等,品质好,味儿美,产量高,被誉为“果品大王”。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果品大王”李斌注册的“啯啯塘”商标。 白兔镇龙山湖行政村供图

我从北京千里来寻故地,他热情接待,酒肉招待。借助酒兴,我讲述了“啯啯塘”的千古传奇。

他听得入了神,再三嘱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并表示要为“啯啯塘”做点什么。

巫恒通烈士墓迁走之后,前去探望“啯啯塘”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担心“啯啯塘”故事将被湮没在冷漠之中,特地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了“啯啯塘”商标。

两年后,“啯啯塘”商标被批准了。他欣喜若狂,打电话向我报喜,并对我说,从明年起,他要让他的“啯啯塘”商标带着“啯啯塘”畔的优质果品走向市场。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句容有个“啯啯塘”以及“啯啯塘”的民族气节。他还说,每年清明节,他都要用他的“啯啯塘”牌果品去烈士陵园为巫恒通烈士扫墓,让烈士们分享故乡农民的一片心意。

一个普通农民,竟有如此胸襟和目光,这就是促成我完成拙作的激励因素。

再说玉成因素。

茅山脚下的天王中学教师李洪文,生于白兔镇唐庄村。约50岁,二十多年来,他在教学之余,搜集、整理句容古志古诗,字体由繁改简,添加标点符号和注释,让这些古志古诗既保留了原有风貌,又将他们从晦涩难懂的尴尬境地上解放出来。2016年,句容史志办公室赞助他出版了《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之后他又自费出版了《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和《句曲诗综》,四部著作共430万字。我曾以《让乡邦文献焕发青春一一中学教师李洪文校注出版古志古诗的故事》为题,将他的事迹发表于2020年10月9日《镇江日报》和2020年教师节那天的《新长江文学》。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李伶《让乡邦文献焕发青春一一中学教师李洪文校注出版古志古诗的故事》刊载2020年10月9日《镇江日报》。

我的这篇关于“啯啯塘”的文章,实事求是地说,就是从那“焕发了青春”的四部乡邦文献中摘来的一朵鲜花。这是因为,几乎整个故事的依据和史料都是由那四部著作提供的。

李洪文老师为故乡的文化自信以及当今普遍开展的学史活动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故乡自当给以礼赞。我从其著作中摘得“鲜花”,手有余香,更应礼赞!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李伶《让乡邦文献焕发青春一一中学教师李洪文校注出版古志古诗的故事》

“啯啯塘”故事讲到这里,洋洋万言仍觉言犹未了,特地与“啯啯塘”所在地龙山湖行政村党委书记邹华建进行了电话沟通。

他说:“龙山湖行政村是由山南、周甲、柘溪等十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啯啯塘’故事就是一个缩影。关于巫恒通故居,请放心,巫家满门忠烈,其故居在政府和当地人民的维护中一直保存完好。巫恒通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乡亲们的爱国热情。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村先后出现了为国献身的17名烈士,这是我村的骄傲和奉献。目前,巫恒通烈士墓虽然迁走了,但我们的工作还未结束。我们要在其原墓址以及虎耳山、啯啯塘、庵上等地勒石铭志,让这里的文化遗产以及革命传统更加灿烂辉煌!感谢老作家、老首长讲述家乡的故事,欢迎老前辈回乡多多指导!”

2021年7月脱稿于北京卢沟桥畔军休所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本文作者李伶·光荣在党五十年

作家简介

李伶,1940年生于江苏句容县,1961年参军,2001年退休。原为第二炮兵(火箭军前身)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次荣立三等功。著有长篇小说《鸳鸯谷》,长篇纪实文学《杨虎城的密使》《青山垂虹》《狼烟》《惊世鼙鼓》《西安事变的序曲》《1933: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汉中密约》《开国将领的奇婚奇缘》,报告文学集《悲壮的女性》,电视剧《泽国晨钟》等。其前瞻性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为地表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长远目标, 其姊妹篇《西藏之水救中国一地下水篇》被舆论界誉为“为缺水的中国提供了一条地下路径”。选题追求:我写人不知,人知我不写。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乡恋句容虎耳山上一池塘冬不结冰旱不干池水翻腾啯啯响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