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告诉我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太原市杏花岭区有个自然村,叫享堂村。

享堂村,敦化坊村是相邻的两个村庄,由城中心去享堂新村,敦化坊村是必经之路。这两个村七、八十年代平房四合院很多,非常具有历史感,村庄都起源于明代,因此,我就从这里开始,带着大家慢慢走进历史……

话说享堂,一定离不开敦化。享堂,是祭祀先人的祭堂。就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

在《佛学大辞典》中,享堂的解释:(堂塔)祖堂也。安置祖之像牌以祭享之,故称享堂,又作飨堂。

在明朝时,太原的“享堂”叫孝堂,是第二代晋王济熺为纪念其母亲而建的纪念堂。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第一代晋王朱棡去世后,其子济熺继位。他的异母弟济熿觊觎王位,与济炫等人暗箱勾结,罗织罪名,不断地向朝廷诬告所谓的 “济熺之过”。历时8年之久,明成祖朱棣终于听信了济熿等的谗言,剥夺了济熺爵位,改封济熿为晋王。济熿即位后,骄横跋扈,将晋王济熺幽禁狱中,并毒杀了晋王之母谢妃。谢妃是明朝开国功臣永平侯谢成的女儿、济熺的生母。宣德二年(1427年),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明军平熄时,截获了济熿与叛兵的来往信件,明宣宗方得知济熿在太原的一系列罪行,乃下诏贬济熿为庶人,遣至老家安徽凤阳关押,其所有帮凶全部处死。同时为济熺平反昭雪,恢复了他晋王爵位。

晋王济熺为了纪念冤死的母亲谢妃,特意在宝山修建“谢氏园”,设孝堂。(旧时享堂村圣庙碑有记载)后因孝堂叫法不雅,遂改为享堂,沿用至今。

当时,晋王府遣有守墓人,历经多代后,至清代,繁衍生息,以及百姓迁居增多,逐渐形成村落,人称享堂村。

九十年代后,该村经过城中村改造,现高楼林立,成为享堂新村。

宝山已经是无宝可言了。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宝山,在享堂村北,明晋恭王妃陵,妃姓谢。”陵墓具体位置已无迹可寻,但是,敦化坊村北一些地域,百姓仍称为宝山,村东仍有一条道路叫宝山路。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来宝山视察战备,看此山貌,觉得形似卧虎,于是,随从部属均纷纷附和,认为国军将士依托卧虎之山,太原城何惧不守?因此,后改宝山为卧虎山。九十年代,太原动物园整体搬迁于此。

我们说享堂,当然离不开敦化。明晋王朱棡妃子谢氏的陵园,及享堂,在敦化坊西面。敦化坊,原名东马房,是往来吊祭的文武官员所乘用的马匹的圈养之地,叫马房。清道光《阳曲县志·建置图》,享堂东、西两侧有东马坊、西马坊,亦称东、西马棚。明神宗年间,居民逐渐增多,并形成村落。道光时张廷所撰《隆国寺碑》云:“敦化坊村,当会城东北维,隆国寺峙其首。村人雨旸雩赛祈报于斯,力役守望约束于斯,岁以六家主其事,鸣钟集众,无敢弗至。要之以明神,平之以众议,遏邪禁暴,於国家齐民训俗之化不为无助。”  

清代时,有一个进士在村中修建“思居别墅”(今敦化坊卫生院),他认为“马房”不雅。

《中庸》有这样一句话:“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为以道德教化,使民风淳厚。因此,“马房”后来逐渐演变成“敦化”。敦化坊,好听,多有文化内涵!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告诉我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告诉我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告诉我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