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青岛市gt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来源:山东省情网

王哥庄街道位于崂山区东部,东、南濒临黄海,北接即墨市,西壤城阳区和崂山区沙子口、北宅街道,距区政府25公里。面积13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90.2平方公里,丘陵35.2平方公里,平原6平方公里。山地与丘陵形成了奇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是道家非常看重的风水之地。域内宫观庙宇遍及各处,被称为“神宅仙窟”“灵异之府”。崂山太清宫、太平宫等比较著名的道观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王哥庄为古夷地。明、清、民国时称即墨县海润乡。1931年3月,属青岛市崂东区;1938年1月为青岛市郊区王哥庄区;1942年12月属崂山行政办事处崂东区;1949年8月属崂山行政办事处四区、五区;1951年为青岛市崂山办事处崂东区;1954年8月为崂山郊区崂东区;1956年为崂山郊区台上乡、山河乡、王哥庄乡、返岭乡、山海乡;1958年9月为崂山郊区王哥庄公社;1984年4月设王哥庄镇;1998年5月撤镇设王哥庄街道办事处。

王哥庄是崂山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到过崂山。唐玄宗曾派人进山炼长生之药,并把崂山改名为“辅唐山”。崂山是历史上道教的重要传播地。

太清宫。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的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道观。其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代,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建隆元年(960年)召其入京,意留住宫中。刘若拙辞而不受,执意回崂山,宋太祖即赦封其为“华盖真人”,并赐巨资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太平宫。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的太平宫又名“太平兴国院”,是崂山重要道教宫观之一,位于王哥庄仰口湾西上苑山。该宫系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之道场。金代明昌年间改称太平宫,1000余年来数次重修,为崂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文革”中,宫内之神像、经卷、文物、庙碑均遭破坏,1983年修复。主要建筑有正殿及两配殿,正殿曰三清殿,因祀奉三清故名,配殿三官殿与真武殿,分别塑有三官大帝与真武大帝塑像。宫西有一天然古洞,洞旁壁石上镌“犹龙洞”三字,洞深数丈,高敞如厦,洞口刻《道德经》第一章经文,末题“大德十一年赵孟”八字,洞顶镌有“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图案;宫北山坡上有白云涧、仙人桥及丘处机吟崂山七绝诗十二首刻石等名胜古迹;宫东北奇峰兀立,颇似巨狮,人称狮子峰,为崂山胜景之一。

上清宫。位于王哥庄八水河以上、昆仑山之阳的上清宫又名“上宫”。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该宫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1000余年来曾三毁三修。“文革”初期,宫内之神像、经卷、文物、庙碑均遭破坏,1966年起房屋为崂山林场使用。1991年12月,修葺一新的上清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92年9月举行了新塑神像的开光仪式。

关帝庙。关帝庙位于王哥庄仰口湾西南,创建于明代。据明嘉靖年间重修碑记载,该庙原为太平宫之脚庙,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从太平宫分出,1929年道士刘太清、贾太成主持重修,始具规模,庙内有大殿3间,内塑关羽坐像。1948年该庙鼎盛时期,有庙产600多亩地,佃户18户,雇工22人。“文革”初期,庙内之塑像、供器、文物均遭破坏。1966年房舍由崂山林场使用。1989年12月定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宫。位于王哥庄仰口湾西岸的东华宫始建于宋代,在太平宫以东1公里,祀东华帝君,原为太平宫之脚庙(即下院),是崂山地势最高的殿宇。清乾隆年间毁于大火。现仅存清顺治十年(1655年)墓碑一通和元明清三代摩崖石刻数处。附近有银壁、老君、葫芦、慈光、普照、铸钱六个天然石洞,六洞大小不一,风光各异。

乡村记忆青岛市gt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返岭社区进村路

华严寺。历史上这一带不仅道观集中,佛家也是香火兴盛。位于王哥庄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的华严寺,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也是历史上崂山三大寺院中规模最大返岭社区进村路的寺院。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御史黄宗昌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工程未就即毁于兵火,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房屋120余间。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典雅。正北为大殿,内尊释迦牟尼,东西两廊为禅堂。由大殿侧门拾级而上,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东北角有西式小楼五间,小院内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华严寺历经二十代,第一代住持慈沾是临济宗传人,20世纪20年代是鼎盛时期,寺僧达80余人。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持的藏骨处。其中一座七级砖塔为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的墓塔,两侧两株苍松紧绕,虬曲多姿,名曰“松抱塔”,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墓塔。相传是清代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出家后,取法名善和,圆寂后葬此墓之中。

紫霞观。位于王哥庄晓望村西南的塘子观,又名“紫霞观”,为南宋时期所建,是太平兴国院的脚庙,清朝初年又划为“修真庵”脚庙。宋末元初大画家、书法家“雪松道人”赵孟在此观西侧巨石上书镌“世外别墅”四个大字,至今犹在。1938年3月15日,日军进山“扫荡”,冲进观内杀死道士,烧毁两厢。1948年重修,“文革”中又被毁。近年来为保护文物古迹,在原址重修了正殿。

凝真观。位于庙石村东面的凝真观是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年)由全真道金山派道士创建,当时名为迎真观或迎真宫。清代康熙初年,道士刘信常重建,更名为凝真观。凝真观建庙年代早而且规模大,在崂山诸庙宇中以其木雕神像之多、精、雅享有盛誉。此观附属太清宫,属崂山道流中的金山派。民国时期,唐家庄和庙石村曾在此观中借房办私塾。1951年又在观中办小学,名为“凝真观小学”。根据文献记载,1959年深秋傍晚时分,在凝真观偏西方向,曾出现过“山市”奇观。当时夕阳返照山间,峰峦皆为浅绛色,虽隔数十里望之,岩石、花草、树木,均历历在目,比“海市蜃楼”更为壮观。

遇真庵。位于王哥庄江家土塞村以北的鹤山。该庵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建于宋代。元代至正二十年(1360年)重修,分三殿,下祀真武,中祀老君,最上祀玉皇,明代永乐及正统年间又屡经修葺。元代道人邱长春曾栖于此,现留有刻石。相传明初幼年双目失明的莱州人徐复阳,为遇真庵邱长春门下徒孙李灵仙道士所收养。李把九个铜钱撒于涧内荆棘杂草中,让徐摸之,以练其静心修性之功。徐一年摸得三文,三年摸完,眼睛忽开而明,功果圆满。徐复阳后于鹤山遇真庵的“仙鹤洞”面壁九载,又从师张三丰学经习武,被称为“鹤山派”,也叫“崂山派”。被皇帝敕封为“中元永寿太和真”。清康熙年间,太清宫道长褚守恃出资重修该庵并派主持叶泰恩任道长,从此该庵成为太清宫的下院。叶道士精医药,善鼓琴,专心庙事,使该庵成为清初在崂山很有名气的道场。王哥庄境域内此类文化古迹还有很多,其中大多在“文革”中被毁。

乡村记忆青岛市gt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庙石村远眺(近景为常家自然村)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乡村记忆青岛市gt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