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手里拿着尺子,魏生富半趴在平台上,侧着细瞄了几眼,再拿起一处刚上好油漆的阁楼平稳摆放到位。这是40:1的“平武报恩寺”制作现场。

就在德阳什邡市湔底镇的一个农家小院中,一座被誉为“深山王宫”的平武报恩寺模型,在魏生富带领几名能工巧匠手中完成。

“这是我目前制作的模型中难度最大的,光斗拱都是1万多件。”5月25日,魏生富坦言,想法很好但做起来难,一些部件只有米粒大小,各种零部件加起来差不多有近10万件,最终耗时4个月才完成。

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魏生富正在制作模型

耗时4月 造出微型版平武报恩寺

25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什邡市湔底镇一个农家小院里,这是工匠魏生富的工作室。2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中,摆放着几近收尾的模型工程。工人正在为建筑上色,除了规模庞大,这座模型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精巧,甚至连每一扇门都可以打开。

魏生富介绍,该模型主体已经完工,整个建筑群以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为中心,前为天王殿,后为万佛阁,左为大悲殿,右为华严藏。寺前有经幢一对,山门前有石狮一对,山门内有金水桥三座,钟鼓楼分列左右,布局严谨。每栋建筑制作精巧,细节考究,所有门窗、栏杆及檐牙等建筑局部均精雕细琢而成。

据介绍,模型几乎全由手工制作,“长5米,宽2.9米,其结构和原物一致,只是将原物缩小了40倍。”从今年2月初开始着手制作,模型主体耗时4个月完成。

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平武报恩寺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城内,占地2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迄今已有570多年历史。它是最早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作为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报恩寺被清华大学建筑系设为教育基地。报恩寺布局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相传为明英宗时,镇守龙州的世袭土官王玺用重金招聘曾修建过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仿其形制,大兴土木而建的,所以又称 “深山王宫”。

著名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曾著有《平武报恩寺》一书,书中给这座寺庙给予极高评价——“平武报恩寺是罕见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筑群,建筑排列布局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保留有宋代向明清过渡的特征。”

做工精细 光斗拱就做了1万多件

魏生富曾经学习过绘画和雕塑,干过装修,有着一手好手艺,从事古建筑维修已经有17年,曾经参与过成都文殊院的维修。

在魏生富看来,每个建筑单体工艺不同,整个模型制作起来相当复杂,需要工匠具备雕刻、彩绘、古建筑施工等多门技艺。为了完美展现这件作品,魏生富和他的几名搭档花了不少功夫。

“两次到平武报恩寺实地考察,光测绘一项3个人就花了一天时间。” 魏生富介绍,虽然他们拿到了寺庙的全部图纸,但是为了精细制作,他和团队专程到现场实施考察,测绘数据。然后,在工作室分解图纸,画图,下料,然后用实木挨个制作。

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6月初 模型将搬进绵阳博物馆收藏

平武报恩寺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其中,角楼讲究的则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而这些都在工人手掌大小的方寸之间完成。模型的主要材料是木头,一座角楼得用到成百上千个零件,就连悬脊和檐下斗拱,都几乎完全由工人徒手拼装而成的。

“4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和图纸、木料打交道。”木工黄练勇介绍,制作阁楼的过程很辛苦,每一个配件都要精心设计,有时做到深夜。过程虽然有些痛苦,但仍觉得很有成就感。

魏生富介绍,斗拱每一重殿的结构又不一样,不仅大小不一样,种类也不一样,一共有10多种。“要制作这么精细的东西,最受伤的是眼睛和手了。”整个工程各种零部件加起来差不多有近10万件。“一般人不要说动手制作了,甚至连见都没见过。”

据悉,平武报恩寺模型将在月底着色完毕,6月初,该模型将被搬进绵阳博物馆收藏。

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平武报恩寺实木模型局部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 编辑 官莉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明朝 寺庙「近10万个零件几双巧手拼出500年前的明朝寺庙」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