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陈乃元故居

一到兴沙村,村里老人都叹惜说,这个时候看不到荷花。他们的话让我们想起经过荷花田的时候,只看到枯萎的荷叶荷莲,想象荷花盛开季节的景观,肯定是娇艳欲滴的景色。心想,花开花落,赏花是一时的,我们要了解的是长久的人文。然而,在老人们提供的信息里,似乎都会提到“艾湖”这个词。仔细打听,才知道是“爱吾”这个词语,因本地语音相近而错记。经进一步了解,原来是一座古厝叫“爱吾庐”。既然“爱吾”在兴沙村很著名,也很重要。于是,特地去探寻“爱吾庐”,想详细了解“爱吾”的来龙去脉。

兴沙地处华亭镇木兰溪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有洋坪、山利、下尾、宝雀等自然村,自古属莆田县华亭镇管辖,华亭古代属于文赋里,而兴沙这一片在唐代中晚期前曾由维新里管辖。这个村在历史上曾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尤其是清末民初的同盟会成员、福建省民政厅长兼代理省主席的陈乃元,就是本村津津乐道的大人物。“爱吾庐”是民国元老陈乃元的故居,在洋坪自然村。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查史书获知:陈乃元,华亭镇溪顶村人,字子范,号爱吾。原来“爱吾”是陈乃元的号。他于清光绪四年( 1878)出生在华亭兴沙洋坪,成名后定居莆田城内金桥巷。陈乃元考中秀才后,就与莆田城里的林翰、陈樵、涂开榘等相识,并逐渐相处甚密,见识日广。这些年轻人在一起除了切磋学问,还常常议论时务。当时“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维新思想对知识界的影响很深。也许是维新里的人,就对维新活动很热心。陈乃元于光绪三十年(1904),与陈樵、涂开榘、蔡瑄等在城内马巷创办“醒社”,并附设阅报所,向民众传阅《民报》《孙逸仙》《猛回头》《时务报》等宣传革命的书报。同年10月,与林翰、陈樵、蔡瑄等在城内顶务巷创办莆田第一所私立小学——兴化砺青小学。

陈乃元在砺青小学堂当教员,为了教好学生,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警察讲习所。在日留学期间,得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与林森、胡汉民、方声涛等结为挚友。光绪三十四年( 1908)回莆田,仍然在砺青小学堂任教,他既教汉学,又兼西学。还特地安排时务课,解说国度情势,秘密传播革命思想。

接下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从小学校长到代理省长,又被绑架,可谓人生命运奇特。宣统二年(1910),陈乃元参加林森组织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并加入同盟会在福州设立总机关部——桥南公益社;宣统三年(1911),陈乃元任官立硕青小学堂的第四任堂长,也就是校长;武昌起义前夕,他暗中组织队伍,准备武装起义;莆田光复后,他负责维护治安工作;民国元年(1912),陈乃元当选福建省临时参议会议员。那时同盟会的机关报《侨南日报》编辑被害,陈乃元被推选为临时议会赴京请愿的代表之一。民国2年(1913),福建省议会正式成立,他仍为议员,分管法制工作。

任职期间,陈乃元在议政之初,就提出裁减不合理军费,以减轻老百姓负担的议案。这样就得罪了北洋军阀李厚基,险遭暗杀。接着,他又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而被通缉,逃往上海、厦门等地。护法军兴,他加入民军,前往广东。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当总统,方声涛为福建靖国军总司令,陈乃元后随方声涛入仙游,任靖国军军法处处长。粤、闽分裂,方部失败,他重返厦门。民国9年(1920),陈乃元受陈嘉庚之聘,任集美女子师范部主任,就是校长之职。接着,福建北伐军总司令许崇智任命陈乃元为军法处处长。

民国15年(1926),何应钦率北伐军入闽,成立福建省政务委员会,陈乃元赴闽,任省政府临时委员、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并负责清理北洋军阀据闽多年留下的财务问题。数月后,兼代政务委员会主席。在这段时间里,曾大力实行“教育改造”方案,改校长制为校务委员制。民国17年( 1928),杨树庄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乃元改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杨树庄长病期间,陈乃元一度代理省主席。当时,全省各县行政主管均由民政厅任命,有个华侨富商想为大学毕业的儿子谋一县长官衔,托人向陈乃元说情,要付3万元给民政厅厅长,受到陈乃元的严词拒绝,一时传为佳话。

民国19年(1930) 1月6日,闽西北土军阀发动政变,劫持省委委员,陈乃元从病榻上被劫到尤溪后,陈乃元新病、旧病交加,于同年8月14日去世,终年52岁。事平,灵柩返葬于莆田筱塘山。据说墓牌由胡汉民书写,墓后纪念碑由于右任题字,林森书墓志铭,蒋介石书牌坊对联。后来省政府还拨付专款,在福州西湖建“陈乃元衣冠”纪念他。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这么传奇的人物,一定要去探寻他的故居——“爱吾庐”。在村里老人的带路下,我们来到洋坪。在村路旁边那一连排的旧房屋左边,就是“爱吾庐”祖居。为什么就祖居呢?因为根据房屋的构件,推断是明朝建筑物,也就是说,这座房子是当地陈氏家族的世居。本来这里的古厝不叫“爱吾庐”,陈乃元在莆田城关造一座别墅,称“爱吾庐”。新中国成立后,该别墅变为公产,陈氏后裔将“爱吾庐”石碣牌匾移置于洋坪祖厝壁上,所以,这里称为祖居。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我们在杂物堆积的“爱吾庐”祖居古厝里探寻,整座古厝坐东朝西,悬山顶木框架结构,总建筑规模为五间厢三座厝。这座古厝的前方本来有砖埕和照墙的外院,现在照墙和半各砖埋成为村路。大埕后面的第一进建筑是面向中座正厝的五间厢倒照屋,即下座照,其屋面是三段独立的屋脊,中间三开间是纯下照屋,两边厢厅则建成两座独立的宴门坦。大门坦的向外墙头筑有一对“鳌头出挑”的墙头厝,此乃明代仕宦宅第的例建。墙头厝的造型和砖、灰雕塑工艺雅致,宴门里面形成一个三面高墙的方形天井院,“爱吾庐”石额本来就是嵌贴在门对面的影壁上,现在听说被族人带到福州,这里有一块复制字体的新石额嵌在一座新建的别墅大门上框上顶。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从天井院向右拐进又一道门,才进人内院。第一进和第二进是以天井为中心组成的四合院。下厅即下座照的厅室,中置六扇门。两边为对称的廊屋,也是上下厅之间的通道。上厅为敞口厅,是整座大盾中心。第二进和第三进天井院的天井地池的石块,也是磨光雕花,据说下面浇灌铁砂,以防止地面沉陷不平衡而造成石盘断裂。中厅和后厅均为穿斗构架,堂中有两根横梁,梁上有花格肚楣,朝下的一面镂有各种花纹图案,两头分别刻有“元、魁、福、寿”四字。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文兴书社

在“爱吾庐”祖居附近有一座文兴书社,文兴书社前柱所刻的楹联写道:“民人安似太平寨,文物兴同三紫山”。原来“爱吾庐”处在可以遥望华亭三紫山的维新里太平寨麓。这里的地理位置让我想起陶渊明《读山海经》的诗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今日城厢》新媒体平台出品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莆田华亭园头村莆田文化第一村「莆田家园记忆华亭篇丨探寻爱吾庐」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