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1-

1998年出版的《柞水县志》,在“居住”一节如是记载:

古代和民国期间,(柞水)农民居住多为茅屋、茅庵、石洞,部分地方住石板层、木屋。门喜南开。房屋多在坡畔避河地方建筑,零星散布,大村庄较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住茅屋、茅庵、石洞者渐少,瓦屋渐多。

1980年后,农村经济活跃,农民收入增加,盖小楼房者日多。屋前都有大小不等的场面或院子,四周植有桃、杏、梨等果树。

时至今日,秦岭柞水这一带山民们的居住环境和房屋式样,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盌盏沟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2-

时间是2022年12月18日早上10时30分,友人妖、友人怪和专业行走,正好走到了盌盏沟沟口,顺着山脚这一带有许多新老房子。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两棵老核桃树,叶子已经完全掉落,树根附近盖着包谷杆,树中间有一条路,路已经用水泥硬化过,硬化过的路向前延伸出去,又分为上下两条,分别通向上下两栋房子。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上面的房子是老瓦房,有两层楼高,屋顶盖的是旧式的土瓦。这样的房子,其实大多数还是土墙,只有极少数是砖墙。这房子大门紧闭,但收拾得很干净,看样子尚有人居住。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下面的房子是新砖房,左右对称,开了两个大门,看样子是兄弟两人合建的。新房子也是两层楼高,顶部还有两间房,房顶上面覆盖着彩色的新瓦片。

这栋新房子背后,其实还藏着一栋老瓦房,前后应该是同一家人。

-3-

顺着盌盏沟往里走,更高一点的地方,出现另一栋刚刚完工的新房子。这栋新房子虽然修好没多久,但明显已经住上了人,门外面的生活设施虽然有点乱,但一应俱全。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这一刻,太阳还没有晒到背阴处的这栋新房子,但从新房子的窗户玻璃上,却可以看到对面山体上反射过来的太阳光,金灿灿的,画面温暖而美好!

连续看了几户人家,我们发现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好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对称,而且常常是两家人合在一起修建的。

更高处的一栋新房子,左右完全对称,共开了四个大门,最大限度可以让四家人居住在一起,而且相互不干扰。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这一栋新房子,门前的道路设计成了U型,车辆可以单向驶入,设计合理,想得很周到。

-4-

秦岭盌盏沟的房子,虽然大多数都裸露在沟中,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没有墙没有院,都无遮无拦的,但也有例外,至少有两户人家砌了围墙,形成了相对闭合的空间。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一户是实心围墙、实心大门,遮得严严实实,看不见房子内部结构,只见大门两侧手书了一副对联:“锦上添花宏图展,新春报喜万事成。”

另一户只用铁栅栏围了起来,内部结构一目了然。这栋房子虽然好看,但并不算是别墅,应该就是改造过的普通民居,只是主人稍微用了一点心罢了。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其实,这样的房子,在《柞水县志》中也有记载:

(好一些的楼房)1980年以后逐步在农村兴起。因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加之可建筑土地面积少,故向空间发展。均为砖木结构,多为三层三间,并有围墙、庭院。

-5-

越往秦岭盌盏沟深处走、高处走,两边的房子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新式住宅的规模慢慢变小,数量上也少了起来。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这一栋房子只建了两层,力求对称却没有实现对称。另一栋虽然有三层,上上下下的房间数量,却大为减少。

从沟口行进至此,也就2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已经看了盌盏沟中最好的一些房子。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时代在向前发展,除了出生和成长在这里的这一代人,还尚有兴趣翻修老家的房子外,沟中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新的房子出现了。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告别茅屋茅庵和石洞秦岭盌盏沟的这些新房子有一个共同特点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