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传播丽江新声音 做有价值的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丽江新声】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阅读本文您将看到以下内容:

1、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

2、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 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3、白沙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参加这项活动,入户交流,培训业务

4、【基层党建】抓实基层党组织两大功能 打造精神和教育两个高地

1、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

10月19日,记者来到海拔2060米的华坪县新庄村乡八德村委会16村民小组,小地名白石岩。沿着泥泞的村道盘旋而上,只见沿途是成片的花椒林、核桃树,不时有一栋栋砖混结构的小别墅一闪而过。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在白石岩村附近的一片花椒林里,花椒实际操作培训在举行。华坪县职高的老师正在给10多名村民讲解花椒品种识别、修剪嫁接知识。新庄乡科协秘书长兰玉清介绍说,这是由县人社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新型农民培训班,已开班了5天。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花椒品种识别、修剪嫁接、栽培管理、病早害虫防治等知识的培训。目前已培训了5天。通过培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提高花椒的品质、效益。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据八德村委会主任蔡华介绍,白石岩村有30户140人,过去以种包谷为主。因海拔高,包谷亩产只有400多斤。每年一家人收入几万斤包谷,喂几头猪,就没有了,但生活改善不了。花椒只是在田边地角零星种植。2005年,县乡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第一轮8年,每年260元/亩补助,第二轮8年,每年115元/亩/年补助的实施,在白石岩村的耕地里种了香味、麻味足,麻黄素高,花椒油含量高,早熟早产丰产,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的青椒360多亩。经过10多年的发展,白石岩村已种植花椒600亩,种植核桃400亩,已有360多亩花椒挂果,200多亩核桃挂果,只有田边地角种点包谷喂鸡,成为以花椒、核桃收入为主的林果村。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因白石岩村是砂磷土壤,所产的青椒香味、麻味足,麻黄素高,十分受花椒客商的青睐,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被本村的花椒老板收购一空,销往成都等地。仅花椒一项全村每年收入210多万元,最低的一家有4万元收入,最高的人家用13万元,户均在7万元。今年村民蔡永平家花椒收入6万多元,核桃收入5万元。王学毅家15亩花椒收入7.8万元。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靠种花椒、核桃等林果产业,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村里已有一辆小轿车,6辆面包车,农用车、摩托车普遍,4户人家修起了小别墅。等今年水泥路通后,买车的、想修小别墅的人家就更多了。村民有钱了,到外也学习花椒、核桃管理技术的人多了起来。

在白石岩村的带动下,八德村委会已种植花椒6700亩,年产值达800多万元。

(来源:丽江日报)

2、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 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万桃小学,海拔约3100米。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杨克千,从1998年到2016年都在这所小学教书。如今,杨克千是滇西北支教团的一员。虽不再是一线教师,但他一直维护着支教工作:上山运物资,他是统筹也是司机;支教团遇到关于彝族风俗、汉语彝语的转换,他是顾问也是翻译。“当老师和在支教团一样,都是在这条路上。”他说。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不断向山上运送物资 已经习惯走危险山路

10月8日,记者一行跟随支教团前往万桃小学。从丽江市出发,要先用两个小时抵达宁蒗县,之后还要再走三四个小时的盘山路。

车窗外风景正好:云雾缭绕在山巅,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田地里,成群的黑头羊从田间经过,路边的格桑花开得正艳……然而,不时从山上滑落的石头和几乎“擦肩而过”的车辆却在提醒着我们,这是段危险的山路。司机说,雨天在盘山路上开车更危险,“曾有车在转弯时侧翻,还有车被山上的落石砸中。”

“近两年修了新路,已经好走了很多。”这段山路杨克千已经走了无数遍,没修路前他最怕下雨。有一次路上遇到下雨,凹陷的土坑混上雨水挡住了路,杨克千在车上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等到雨停了太阳出来之后,地面渐干,才敢继续往前走。”此外,冬天下雪时山路上会结薄冰,杨克千必须把折下的松枝铺在路上,用于防滑。

在山路上行驶的过程中,每次遇到大石块,杨克千都会下车捡起石头扔到路边:“要不别的车走这儿太危险,而且我明天上山也要走这条路。”发给学校的电视、给学生的字典,以及给老师的蔬菜和米油等,都是杨克千一趟趟往山上运。“事情多任务重,所以我要一直在路上跑。” 他说。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一直教“最难”年级 想让更多孩子出山

“我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加入支教团前,杨克千在万桃小学教了20年书,校长换了12任,他始终是学校的顶梁柱,一直教最难教的一、二年级,“小孩子刚上学不懂事儿,拼音识字都很难,一些老师不敢教。”20年里,杨克千共培养了千余名学生。

“我教书那会儿,学校里有一百七八十名学生,五名老师,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一个班就是一个年级。”杨克千告诉记者,当年他包办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杨克千在念初二的时候因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虽然我的文化水平差,但我尽力负责教得踏实。”

杨克千说,以前当地小学师资匮乏,“特别缺英语、音乐、美术等授课老师,学生们也缺少个人卫生意识,我们当地有老师三四年不洗澡,大家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

直到2008年滇西北支教团来到万桃小学,学校的教学环境慢慢有了改善,卫生课程也在普及中。 “当时学校条件很差,三四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房间里,墙面上到处有鼻涕、苍蝇屎。现在支教老师们也督促孩子们刷牙、洗脸、洗脚,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支教团的老师,我佩服。” 2016年,杨克千离开万桃小学的教学岗位,加入了滇西北支教团,用尽全力维护支教工作。

教育及生活品质提升 支教团带来大变化

不过,这些杨克千口中“令人佩服”的支教老师,最初来学校考察时,曾经被误以为是有钱人来旅游。

“以前很多人不知道支教团是什么,现在不管学生还是家长,看到支教团的车队都会敬礼。”杨克千说,支教老师们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教给学生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并普及了普通话。

除了教育方面“升级”,村民和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改善。杨克千告诉记者,万桃小学在2013年建起了食堂,每天有阿姨来为学生们做饭,“政府和教育局给了我们不少帮助,2011年这里通了电,2012年家家都吃上了大米,以前这里的主食只有土豆和荞麦。”

如今,杨克千自己也用上了手机。在同行的过程中,杨克千的手机始终都没停过,有支教团的后勤事务,也有支教老师的咨询电话。杨克千告诉记者,他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有求必应。“我当老师和在支教团一样,都是在这条路上,每天还能见到老师和孩子,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他说。

全身心投入支教工作 每月在家住一两天

除了敬佩,杨克千加入支教团还有另一个原因——感恩。“他们给了我爱人第二次生命。”2015年,杨克千的妻子肖阿牛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疼得站都站不起来,急需手术。杨克千向亲友借的5000元钱远远不够,最后是支教团成员凑了七八万元,让他带妻子去昆明做了手术。

杨克千告诉记者,他家的冰箱也是支教团给买的,“我妻子手术之后需要多吃青菜,可我们这儿最缺的就是蔬菜,老师们给我家买了冰箱,方便保存新鲜的蔬菜。”在杨克千家的卧室里,还摆放着支教团老师们送给他的礼物,包括一些旅游纪念品和新沙发等。

现在,杨克千夫妇和支教团的老师们俨然是一家人。杨克千每天都要走访两三所学校,了解支教老师的生活需求,与当地老师的沟通教学情况。

由于工作原因,杨克千每月只能在家里住一两天,他们的两个儿子分别上职高和初三,一家四口人在四个地方。这次回家,杨克千来不及换下西装,先把妻儿前几天在山里捡拾的柴火拉回来,之后又赶去万桃小学查看支教老师的生活。

10月8日晚餐时,杨克千杀了一只鸡,做了一桌只有节日期间才能享用的丰盛饭菜,“本来想杀一头羊和一头猪再杀几只鸡,但老师们不让,我就只杀了一只鸡。”

当晚11时许,30箱字典运到了宁蒗县,杨克千一个人搬完了所有的字典。第二天上午九点,他开着自己的白色皮卡,载着千余册字典,再度上路。

“我宣誓:严格做好党和政府关心帮扶政策项目的实施,并以此为动力,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勤劳奋发……靠党和政府关心帮助及家庭辛勤劳动过上幸福生活。” 10月24日,白沙镇多位干部及贫困群众参加“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后在文海村委会庄严宣誓。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白沙镇共有68户建档立卡户,主要经济来源为产业扶贫、务工和政策扶持,其中文海村就有46户建档立卡户。为坚持政策扶贫和思想扶贫相衔接,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双推进,10月24日,白沙镇组织在文海村开展了“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白沙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各村委会书记,白沙镇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扶贫队工作队员等参加了活动。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当天上午,参加活动的人员先到文海上村建档立卡户和国善、梁建国的家中入户交流,了解这两户的家庭情况,在脱贫中党和政府的帮助及自身所做的努力,用具体事例增强大家脱贫的信心及自强自立、感恩的信念。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在丽江西诺花卉有限公司中,大家参观了花卉产业,了解了产业扶贫的相关信息。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白沙镇2017年建档立卡户素质提升暨政策培训会上,参加活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了解了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并学习了农业科技、健康扶贫等相关知识。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建档立卡户们也互相交流了心德并庄严宣誓,要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意愿和自觉行动,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贫困群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感恩进取的思想意识,营造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感恩文化氛围,着力培育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自立自强精神,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父母去世后我就一个人,也没有房子,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及自己的努力下,我现在娶了老婆过上了好日子,很感谢党和政府。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更坚信自己努力会有更好的生活,我也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努力做有用、感恩的人。”白沙镇新善村委会向阳二组的和军洪参加“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后开心地说。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白沙镇党委书记和振表示,本次活动让大家有了集中学习、交流、自检自查的好机会,贫困群众要树立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立自强、内生脱贫的意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共同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政策,感恩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做到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双推进,增强脱贫的信念和信心,“大家要认真查找自身贫困的原因,要有脱贫的志气和信心,要有感恩的信念,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自己努力下逐步实现富裕,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玉龙之窗)

4、【基层党建】抓实基层党组织两大功能 打造精神和教育两个高地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抓实基层党组织两大功能 打造精神和教育两个高地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于2008年,是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创始人是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十七大党代表、全国劳模张桂梅同志。办校以来,学校党支部秉承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继承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的路子,以党建为统领、弘扬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创山区特色教育为目标,通过抓理论武装、精神改造、文化熏陶、目标激励等措施,将女子高中打造成了红色精神和山区教育两高地,先后被列为市级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县级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示范点,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党组织,教育教学成果多次受到省、市、县级表彰。

1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夯实服务基础

在女子高中的发展历程中,以党支部书记张桂梅同志为“领头雁”的一班人始终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办学和培育人,抓实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建机制建设,从严从实要求,夯实了党支部引领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基础。

抓思想教育,强精神之钙

建校以来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在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和每月一次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同时,积极创新对党员、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方式,组织党员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为主题的“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

抓规范管理,促行动自觉

女子高中“刚强、勤敏、宽厚、慈惠、知礼、质朴”的校训在民众中广为传颂,它是女高教人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党支部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中坚持把从严从实贯穿于始终。一是从严管理党员教师队伍。严格实行教师坐班制和住校制,使学生时刻都能得到辅导和帮助。二是从严管理和教育学生。选录的学生必须是农村户籍贫困家庭的女孩子,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背诵《弟子规》是全校的必修课。三是从严教学。党支部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制定班级教学目标时,对党员教师任教科目在同等目标下再提高10%,并据此目标率进行教学成果考核,再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岗位轮岗,促使党员教师成为教学岗位上的尖子、骨干中的骨干。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2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提升服务动力

女高党支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革命传统和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主阵地的作用,采取红色教育的方式,用革命传统的高尚精神来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牢理想信念、强化服务意识,成为教育教学的标兵和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红色长廊引领办学

女子高中在办学过程中,结合开展“五个一”活动,建立了具有校园特色的党建阵地——红色长廊,它是全体师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引领着女高的成长。红色长廊里鲜红的党旗、铮铮的入党誓词、嘹亮的颂歌、激昂的斗志以及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时刻洗礼和净化着师生们的心灵。正是在这种红色文化的熏陶下,通过党支部集聚了一批优秀党员和教育人才,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踏上了大学的征程,并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伟人诗词励志促学

学校党支部结合女子高中的教育教学特点,因材施教,把毛泽东等伟人的励志诗词作为学生励志求学的抓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每天清晨,气势磅礴的毛泽东诗词都久久回荡在校园里,在使人感受到伟人的宽阔胸襟和浩然正气的同时,更让女高学生在枯燥的学业生活中激发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在伟人诗词的鼓舞和感召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呐喊声,更加坚定了女高人在党徽指引下的理想和信念。

先进人物示范治学

“校园妈妈”,这是女子高中广大师生对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老师的亲切称谓,也是张桂梅同志精神的写照。“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就是对张桂梅同志的充分肯定,她的崇高精神在云岭大地广为传颂,她把爱心和青春、热血和汗水浇铸获得的全部奖金70多万元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生活困难的群众。全校教职工自觉把张桂梅同志作为学习的标杆、自己的镜子,都自觉地学习和践行张桂梅精神,全校形成了比奉献、比业绩、比美德的良好氛围,党员教师爱岗敬业,人人都是“服务员”,视生如子,生活上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学习上从严要求、悉心指导。比奉献——展现女高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如每有学生患病,老师都悉心照顾;在学校放假时,许多老师自愿护送路途遥远的贫困学生平安返家;为了学生的学业,许多老师带病上课和自愿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比业绩——展现女高人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讲课比赛活动,在教职工中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多名党员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比美德——展现女高人崇尚美德、以德育人的时代风采,如党支部通过设立善行义举榜,在广大师生中宣扬“孝、诚、爱、仁”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引导师生自觉践行善行义举,弘扬时代主旋律。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3

以传统的文化熏陶人,增强服务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女高党支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始终,教育师生常怀感恩、学礼崇德向善、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传统美德。

感恩教育铭党恩

感恩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感谢社会……,让学生懂得感恩,这是女子高中永恒的主题。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党支部始终将感恩教育作为师生红色教育、弘扬女高精神的主要载体,教育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要感激我,要感谢党和政府。我只是一个人,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这所学校是省、市、县三级政府出资建立的,学生所有的费用,是社会人士捐助的。我只是一名党和政府派来的服务员,这些孩子才是未来的主人翁”,这番话是张桂梅老师每次家访时必说的话。“党给了我翅膀,社会给了我天空”和爱心长廊上的绿色展示牌及校歌《感恩的心》等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随处可见。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们饮水思源,永远铭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恩情,将来踏入社会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

儒家思想促认知

规范的行为操守是女子高中全体师生的基本要求。学校党支部在继承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规定女高师生必须把《弟子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人人自觉学习践行,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教育广大师生修身律已、学礼崇德向善,做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女高人。同时,组织师生坚持不懈地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每周由支部书记张桂梅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学生感悟人生道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并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认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力量和源泉。

校园文化感召人

为了发扬和传承好优秀民族文化,学校党支部把其作为师生陶冶情操、激励斗志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将传统文化以校园文化的方式展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全体师生耳濡目染、睹物思变、时刻受教育。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传统文化的气息,四周的围墙上到处都写着励志寄语,教学楼、师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物从外到内、从大门到过道都建有女英雄典型事迹、古代经典诗词、革命精神宣传等传统文化长廊,从庄子、老子、孔子的经典语句、人物传记到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诠释再到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展示,使师生每天在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下,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决心和意志。

4

以激昂的目标鼓舞人,彰显服务成效

唱响主旋律,党在我心中

唱斗志昂扬、催人奋进的革命经典歌曲和每周一次的师生集中宣誓活动,是女子高中党支部长期坚持且收获极大的活动。建校初期,学校条件差,面对没有食堂、厕所,只能借用邻校的使用;没有学校围墙,夜间安全得不到保障;没有教师宿舍,男女教师各住一间大教室等艰苦工作环境,第一批进校教师中的大部分教师只坚持了半年就相继辞职离开了学校,学生的情绪也受了到极大影响。针对这些情况,党支部及时采取每周唱红歌、重温誓词的方式来凝聚人心、净化师生思想、保证了战斗力,《歌唱祖国》、《红梅赞》等几十首革命经典歌曲一路唱下来,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敢于担当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教职工的心里,激发了教职工爱岗敬业、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忠于服务的干事热情。同时,党支部每周组织教职工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视频资料,从《孔繁森》、《焦裕禄》、《杨善洲》到《奠基彩云南》、《共筑中国梦》,教职工在声情并茂的画面里受到了革命正气感染的同时,留下了近13万字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坚定了忠诚于党、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教职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周末义务加班,日夜在校陪护着这群特殊的学生,立志要用实际行动把一届届贫困山区女孩送上更高的学府。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受到社会各界、广大家长、老百姓的一致称赞和褒奖。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铸就新高地,党旗增光彩

多年来,学校党支部始终,突出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主题,以圆贫困家庭女生大学梦和“清华北大我们来了”为教学目标,以学习和弘扬张桂梅精神为引领,从严治学、从严管理,形成了全体党员教师吃苦在前、勇挑重担、甘于服务、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稳步上升,历年高考成绩均名列全市前茅。2017年,高考全部上线无一人落榜,高考成绩全市第一,其中600分以上的5人;文科最高分647分获得全市文科裸分第一名,理科最高分602分获得全县理科第一名。一本上线66人,上线率47.5%;二本上线70人,上线率50.35%,本科以上上线136人。

(来源:华坪党建)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新声快讯林果富了华坪的这个小乡村/宁蒗彝族汉子杨克千想让孩子走出大山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