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刊荐读|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科技周刊荐读|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第204期)

【探索】

精彩试读>>>

科技周刊荐读|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量子世界里,我们离“MOSS”还有多远?

从550A迭代到550W,能够推算地球危机、赋能数字生命、驱动上千座行星发动机……正在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无处不在、洞悉未来的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被誉为“全场最有价值的道具”。

科幻照进现实。2月12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实验室向公众开放,《科技周刊》记者有幸提前探访了这一实验室,零距离“围观”4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

比指甲盖还小的量子芯片,内有大乾坤

走进本源量子实验室一楼的展示大厅,4台近2米高的大型机器出现在记者的眼前,它们分别为“研发一号”“研发二号”“研发三号”“研发四号”。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提醒,似乎很难将它们和越来越“小巧”的计算机联系起来。只见每一台机器都有一个巨大的白色桶状主体连接着多台电子显示屏,工作人员监测着各类数据,机器最“闪耀”的地方,是无数根金色或银色的“电线”连接着“金色”的圆盘……

“秘密就在这一个个‘套筒’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量子计算专业组副主任、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辉博士告诉记者,白色桶状主体是一个超低温制冷系统和主动减振系统,为量子计算机的散热及稳定运行提供环境保障,而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比指甲盖还小的超导量子芯片装在“套筒”的底部。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现阶段的量子计算机就如同几十年前那些占据整个屋子的巨大计算机一样,也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个人电脑(即经典计算机)的‘前生’?”记者问。“可以这样理解。”张辉答。现在,量子计算机处于同样的初创阶段,这项技术目前就好比处在电子管时代的经典计算机。

“但是,量子计算机是一种新型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不同之处从‘逻辑’上开始。” 张辉解释。量子计算机抛弃了经典计算机的晶体管,利用量子物理学原理来处理信息和计算,使用量子比特(类似于二进制的0和1)来存储和处理数据,这使得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张辉透露,眼下,本源量子已成功交付一台量子计算机给用户使用。该量子计算机的成功交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同时,在实验室里还有首个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软件系统“本源司南”。

信息爆炸时代,量子算力让数据更有价值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超级算力“拥有者”是超级计算机。如今超级计算机每秒能运算5000万次以上。和超级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是否更胜一筹?

“海量数据每天都在爆炸性增长,现有的传统计算机能够存储的数据量有限,隔段时间就要删除清理。事实上,这些历史数据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张辉介绍,人工智能行业数据量的增长大概每3个月就会提升一倍。为了满足数据的算力需求,经典计算机的集成度也一直在提升,晶体管不断缩小,目前已缩小到3—5纳米。

“就像修建大坝一样,我们刚开始用土坝挡住洪水。之后为了让大坝更加‘瘦身’,我们会用合金,最后,大坝可能只有一张纸那么薄。但是,这么薄的大坝很容易渗水。”张辉解释,1纳米的厚度相当于10个原子,当晶体管薄到十几个原子的尺度时,电流里的电子很可能会穿过开关,这也就意味着,晶体管的体积很难再继续缩小,这就导致传统计算机已无法满足算力需求,难以支撑行业对算力的渴求。而量子计算机海量数据并行运算的优势,可以助力人工智能、金融等行业发展,受到国际青睐。

张辉继续解释,量子计算是指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从原理上来说,经典计算通过控制晶体管电压的高低电平,从而决定一个数据是“1”还是“0”,对应的是经典比特。而量子计算机使用的量子比特,能够同时具备“0”和“1”的两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量子比特。就像开灯一样,传统计算机只能开灯或者关灯,结果显示的只是灯亮或者不亮,而量子计算机的“开关灯”是一个调节的过程,就像旋转按钮一样,可以从暗逐步调到亮,让亮度更加精准化。

“一个含有n个比特的经典存储器可以存储2n个可能数据当中的任意一个,如果是量子存储器,则可以同时存储2n个数据,相当于2n个经典计算机的CPU同时工作。”张辉表示,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以指数倍增加。一旦量子比特数达到50个以上,它就能在处理某些特定问题时展现超越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理论上,拥有5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性能就能超过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

手机、平板、笔记本……目前我们使用的科技产品依赖的是传统计算机芯片。量子计算机未来将在人类生活中占怎样的比重?能够替代经典计算机的地位吗?

“从现阶段来看,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无法超越超算,但面向未来,量子计算机必然会有更出彩的‘成绩’。”张辉表示。

早在2019年,谷歌就曾用一块53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实现了量子优越性,证明在某一特定问题上量子计算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源量子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郭国平表示,接下来的3—5年内,量子计算将会在人类实际生产生活中产生看得见的效益,“它至少可以发挥加速器的价值,大幅降低计算时间和成本,节能增效。比如用10台传统超算计算一个问题需要一个月,如果叠加一台量子计算机,计算时间可能会缩减至3—7天,加速器的作用不是替代传统计算机,而是让传统计算机算得更快。”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或许并不需要了解量子计算的过程。就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很多人并不了解CPU是怎么工作的,但只要学会怎么用就可以了。所以,从现阶段来看,虽然量子计算机的展现形式将依旧是电脑、手机或更丰富的显示屏,但人们可以享受到‘飞一般’的算力体验。”张辉表示。

未来可期,今年省内将落地量子专业研究所

在《流浪地球2》中,当量子计算机从550A迭代到550W时,数字生命“丫丫”从只有几分钟的生命转变到拥有了完整的一生。那么,现阶段的量子计算机处于550“前系列”的哪一个阶段呢?

张辉坦言:“如果550A系列是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的话,那么只有到达百万数量级的比特数,才能开始研究通用型量子计算机。因此,从现在到550A,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或许需要5到10年。那么从550A到550W,相信10年后的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与传统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不同的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量子芯片(QPU)。由于量子计算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国研究者正从已知的多种能产生量子效应的物理体系入手,试图找到打造量子芯片的“最优解”。“目前,量子芯片的物理制备体系有超导体系、半导体体系、离子阱体系、光学体系、中性原子体系、拓扑体系等。”郭国平表示。

“量子计算一定是人类集体智慧的产物,我们希望在量子计算领域,为国家‘争’到足够多的核心专利,让中国在全球量子计算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张辉说,值得重视的是,目前电学路线量子计算能够复用大部分的产业设备、材料资源,但还有一些设备与材料需要进行新的研发和探索。量子计算产业的推动,需要全产业链的参与。“比如,谷歌目前生产的量子芯片尺度是12纳米,这是我们目前想拥有、但国内不具备的技术。如果生产几十万个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机的话,就需要更先进、更精细的设备。3到5年后,国内如果无法自主解决这个设备,量子计算或将陷入困境。”

在张辉看来,量子计算机的迭代需要一代代人去接力完成。当前,本源量子和江苏省内的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展开量子计算教育合作。“我们希望通过量子计算全物理体系学习机、专家线上讲解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搭建量子比特、用量子语言写量子程序,完全掌握量子计算。”

“我们曾多次前往本源量子实验室调研探访,希望能够将量子计算与省内相关产业融合,并带动江苏量子技术发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郜军说,本源量子曾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携手制造加工量子芯片,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基础。今年,江苏产研院将在省内落地一座量子专业研究所,开展量子科技研究,赋能江苏量子计算发展。

抗新冠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我省多方发力促新药研发提档加速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科技厅获悉,由先声药业研制的首款国产3CL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上市投产,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抗新冠创新药“民得维”也获批上市,前沿生物、开拓药业、康缘药业等企业的抗新冠药物研发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几年,为有效应对常态化防控需求,省科技厅积极组织省内优势力量开展抗新冠药物研发。“先诺欣”由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历时两年研发而成,是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CL抗新冠口服小分子创新药,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具有加快康复、缩短病程等优点。

记者了解到,“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获科技部批准建设,聚焦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三大疾病领域,致力于开创基于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的创新药研发模式。建设以来,该实验室已累计牵头承担2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17项省级重大科研项目、8项大型跨国合作项目,设立自主研究课题项目42项、开放课题15项,为药物创新相关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一揽子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2022年,我省为支持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管线的关键节点,按照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及上市生产等阶段,择优支持了85个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等产品,涉及新冠病毒感染、糖尿病、肿瘤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疾病领域,投入省资助经费2亿元,其中,单项省资助经费最高达1000万元,支持力度大,切实增强了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获得感。

近日,我省出台42条政策促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其中,为“大力支持防疫药品器械生产研发”,围绕资金扶持、补助减负、缩短审批时间拿出了三管齐下的措施。

“这对我们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监冯征说,近年来企业不断通过研发创新药寻求新的增长点,但是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资金压力大,好在相关政策明确,对已完成I、II、III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按照不同研发阶段择优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给新药研发的每个阶段“保驾护航”,降低了企业在各个阶段的投入风险。去年,豪森药业有3个1类新药和1个新药临床试验获批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共获得资助3200万元;今年,豪森药业还将有创新药上市,“‘42条政策’使我们研发创新药更有底气,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创新和长足发展。”

“对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而言,有资金保障,可以更快速投入III期临床试验。对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来说,研发费用的支持,更好弥补了生产、商业化等推广的资金投入。”艾迪药业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刘艳说,去年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抗艾滋病新药艾诺韦林片,获得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1000万元资助,这对于成长型创新药企来说好比一场“及时雨”,“42条政策”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关注,将有助于企业在创新中快速成长。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李谦表示,江苏一直以来都积极鼓励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注重政府财政扶持对药企研发的激励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地区医药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江苏的政府奖补政策设计符合省内医药产业发展特色,奖补政策基本涵盖从临床试验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并根据医药产业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扶持奖励。重点奖励支持处于临床试验的创新1类新药,奖补扶持方式采取一次性奖励、实际研发投入费用一定比例补助等方式,能较好地实现奖补激励的差异化与长效化。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经济效益。监管部门压缩审批时间,产品早一天上市,老百姓早一点受益,企业也早一点获利。”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说,这些政策出台有利于药企创新、创业,更大限度释放生产力。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科技系统将继续集成资源,多措并举,大力推进防疫药品器械生产研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助推创新产品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生物医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省药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去年有21家医疗器械集团来苏申报99个医疗器械,共有44个产品已获批上市。2023年药监系统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面对面”对接服务、提前介入指导等手段,进一步压缩注册检验、审评审批等时限,助企纾困的同时,让更多新药、好药加快获批,助力产品加快上市、增产扩能。药监部门还将加强与卫健、医保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聚焦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系统排查梳理消除药品安全风险隐患,解决群众诉求。

【新知】

精彩试读>>>

科技周刊荐读|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南京元宇宙大厦月底迎新,记者对话产业界——

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2月10日,位于南京江宁高新区的南京元宇宙大厦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月底,一批元宇宙企业就可“拎包入住”。未来,这里将打造江苏首个元宇宙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开年以来,江苏各地元宇宙发展不断传来好消息,为产业界注入新动能。面对发展“风口”,江苏如何“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元宇宙?未来如何让元宇宙融入生活清晰可见?记者进行了深度探访。

2月10日,位于南京江宁高新区的南京元宇宙大厦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月底,一批元宇宙企业就可“拎包入住”。未来,这里将打造江苏首个元宇宙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开年以来,江苏各地元宇宙发展不断传来好消息,为产业界注入新动能。面对发展“风口”,江苏如何“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元宇宙?未来如何让元宇宙融入生活清晰可见?记者进行了深度探访。

多地“竞逐”,元宇宙大厦来了

“您好,我叫‘宁小馨’,是江宁高新区专属虚拟形象代言人!”这款虚拟数字人,就是即将入驻南京元宇宙大厦的企业之一——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据悉,该数字人产品已经在文化传承、传媒影视、电商直播、教育培训、服务咨询等多场景展开元宇宙应用。

南京元宇宙大厦投入使用在即,众多即将入驻的企业已经前来工地“踩点”,提前一睹大厦风采。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的元宇宙大厦,由两幢科技感十足的银色外立面大楼组成。“这里将以大西洲虚拟世界元宇宙平台为底层,建设产业元宇宙、消费元宇宙、城市元宇宙、生活元宇宙四大主题区,集应用示范、科普展示、穿越体验、投融资对接、沙龙活动为一体。”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与未来产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作为高新区面向华东及全国推广元宇宙产业技术应用的场景示范,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的新标杆。

“公司主体在广州,主要从事元宇宙研发、应用示范和生态建设。此次入驻南京元宇宙大厦,主要为合作商提供元宇宙数字化应用底层平台及行业间数字化融合升级综合服务。”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西洲联合创始人郭一杰正在和南京多家合作机构联系接洽业务。他告诉记者,南京将元宇宙定位为发展未来产业重要细分赛道之一,还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研发有支持、产业有空间、人才有去处、企业有扶持,形成元宇宙产业闭环,其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与公司非常符合,因此将南京元宇宙大厦作为公司在华东地区的重要“据点”。

南京发展元宇宙产业势头强劲。近日发布的《南京市加快发展元宇宙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到,在产业链打造上,南京元宇宙产业涵盖了底层技术支撑、前端设备及平台、场景应用等各层级,集聚了130余家元宇宙相关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江宁高新区、软件谷为核心,以徐庄高新区、鼓楼高新区、建邺高新区等为特色发展板块的“双核多点”产业空间格局。

与此同时,苏州元宇宙发展也传来好消息。苏州“古城细胞解剖工程”给每一处原本寂寂无名的古迹办了一张“身份证”,CIM “数字孪生古城”平台上,3D古城出现在人们眼前;苏州“元宇宙”年货节上,虚拟年货大街相当于实际3万平方米的展厅……

太湖之滨的无锡,也打出了元宇宙发展“连环招”。去年,无锡滨湖区就推出了《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元宇宙生态产业发展规划》,长三角元宇宙联盟落户滨湖区,无锡市元宇宙产业园也正式挂牌。元宇宙作为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数字化转型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不断提档升级。

技术突破,需共建元宇宙创新平台

“我们发现,元宇宙在医疗、教育、文旅等许多领域已逐步实现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与未来产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说,一些元宇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让他颇为震撼,例如以前的全息技术都需要通过介质来实现,并不是在空气中直接形成虚拟影像,现在真正的无介质全息技术已被攻克,让曾经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成为现实;再比如数字医疗方面打造的数字孪生院区和元宇宙病房,可通过床旁监护仪、可穿戴医疗设备、环境感知设备等病房设备物联感知的接入,实现病房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在元宇宙虚拟病房中的映射。此外,元宇宙技术在工业设计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设备维修诊断时运用AR技术,通过“虚拟手”与设备各零部件进行互动操作,将错误诊断可视化,提示操作顺序、智能引导操作,实时采集分析数据。

南京元宇宙大厦吸引的企业,就来自数字人、混合现实、工业元宇宙、消费元宇宙等技术和应用的细分领域,即将首批入驻的有完美世界新消费元宇宙产业中心、大西洲科技华东总部、硅基智能数字人运营总部、魔数团工业元宇宙、百度移信游戏开发运营总部等12个头部企业和创新平台,“元宇宙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市场前景巨大。但元宇宙场景的成熟和落地应用是需要诸多底层技术进行支撑的,比如数字展陈,一定要有NFT、区块链技术做支撑;工业元宇宙,需要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的数字化工业基础;数字人,需要海量的知识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底层基座。如果没有这些生态技术和信息化基础做支撑,顶层很难做到真正的价值增长。”在南京本土企业魔数团工业元宇宙CEO王勇看来,江苏发展元宇宙,有足够大的经济体量、产业支撑和海量的应用场景,能够将相关企业高度集聚,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链的贯通,这对元宇宙行业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我们了解到仅江宁高新区与数字经济、元宇宙相关的产业学科每年毕业生就超过1万人。”王勇表示,雄厚的教育人才资源是吸引他扎根南京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宇宙的搭建,离不开关键技术和算力设施的厚实“铺底”。中国科协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信大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告诉记者,元宇宙产业发展要避免从基础研究端到应用端的链条出现“断裂”的环节。对此,高校和企业的共建共享是一座桥梁。例如,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共建元宇宙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潘志庚认为,高校对于元宇宙产业发展潜力的激发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可以为元宇宙产业输送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人才队伍同样可以参与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等在宁高校与科研单位,围绕 VR/AR、人工智能、数字人、区块链、沉浸交互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将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在元宇宙领域的率先应用和产业化转化。

元宇宙“大战”,江苏如何“多点开花”

目前,全国多地争抢元宇宙产业风口。面对群雄逐鹿的局面,江苏该发展怎样的元宇宙?

“相比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江苏元宇宙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做硬件、基建的企业偏少,比如AR/VR眼镜或脑机设备的公司中少有头部企业。此外,产业链尚不完善,成果转化也是以软件开发及应用场景为主。”长三角元宇宙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黄阳之坦言,江苏元宇宙发展还需要加把劲。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说,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目前南京、苏州、无锡的元宇宙相关政策,给业界提振了信心,特别是在南京,元宇宙大厦快速落子,集中企业力量“抱团取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但他提醒,载体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要发展好元宇宙,业务对接平台和投融资对接平台不可或缺。“做好这两个平台,落地企业才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不舍得走。”他认为,要重点关切元宇宙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去了,整个产业的成本才能下降,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门槛才会降低。”因此,政府的补贴可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以免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不平衡生态,错失培育潜在的优质企业的机会,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

江苏元宇宙如何多点开花?潘志庚认为,元宇宙产业发展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要有的放矢,结合各个地区发展需求和特色产业,加速在全国元宇宙“大战”中“破圈”的可能。

“以南京、苏州为例,文旅是它们发展的长处之一,元宇宙 文旅可以成为落地先行区。”潘志庚进一步解释,将元宇宙与文旅深度融合,聚焦智慧城市新型文化基础设施和城市文化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建设文旅资源数字云平台,运用数字人讲解、VR技术、4D成像、全息技术等,拓展全景旅游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已成立元宇宙专委会,为元宇宙赋能数字经济搭建桥梁。“江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元宇宙大有可为。”黄阳之认为,元宇宙是个大概念,可以和各行各业“组合出道”,相关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参与到数字经济产业链中。同时,企业之间也要做好差异化发展,企业多样性发展,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元宇宙产业布局。

1-2个元宇宙特色园区、3-5个元宇宙重点实验室或技术中心、10家以上元宇宙领军企业、50家以上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0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100个元宇宙示范场景……这是南京规划的2025年可见的元宇宙蓝图。苏州的计划则是,到2025年培育集聚元宇宙核心企业超200家,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无锡滨湖区也提出到2025年打造成长三角元宇宙技术创新高地、生态产业发展高峰、人才集聚高原……“元宇宙 ”为各地元宇宙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箭靶”,只待“万箭齐发”。

既有温度也有风度

纺织面料科技升级,把“春天”穿在身上

近一周,江苏笼罩在连绵阴雨中,太阳处于“流浪”状态,紧接着北方一股冷空气东移南下,江苏又陷入了“冰窖”模式。数九寒冬已经步入“七九”,在寒冬的尾巴上,如何穿得“既有温度,又有风度”?记者了解到,我省研发出一系列仿造鹅绒、碳纳米管加热膜、人体红外反射材料等科技面料,把暖春“穿”在身上。

“人体热量的散失主要有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江苏纺织工程学会科技传播专家介绍道,为了达到保温效果,冬季防寒衣物在设计上要尽一切可能减少热量经由这3种途径流失,冬季保暖材料及保暖服装也都是围绕着这一原理进行研发和设计的。

不少读者应该记得小时候在冬天穿着厚厚的保暖内胆,时间一长就透不过气。如今,一种绒发热保暖内衣面料走上市场,其既透气保暖,又轻便吸汗。“在纤维配比上,我们选择了对人体最优的舒适效果。” 红豆绒发热内衣设计师朱倩介绍,公司抛弃了传统面料中的涤纶,改用粘胶与腈纶,并加入保暖的真丝与羊绒。“保暖内衣的面层采用发热纤维,利用纤维储存更多静止空气、锁住热量的特性,30分钟的升温值能达到普通内衣的1.5倍。”朱倩说。

红外热辐射是人体热量损失的另一种形式。为了让人们在冬天有温度又有“风度”,红豆居家研发了红豆绒远红外发热保暖功能面料,通过人体红外反射材料减少红外热辐射损失,以达到保暖效果。“非常简单,制作好红豆绒面料后,再将由金属颗粒构成的人体红外反射材料均匀涂抹在面料上,就形成了远红外发热保暖功能面料。” 朱倩介绍,远红外面料的人体热辐射反射率可达到60%,提高服装防寒保暖效果比较明显。

与传统保暖填充材料相比,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保暖填充材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在扬州仪征市的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的工厂车间内,七八台设备正在匀速运转中。工人将生产出的絮片引入烘房内烘干,然后卷入一根三四米长的铁棍。设备匀速旋转中,絮片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铁棍抽离出来并装入编织袋后,这些絮片将被送往服装生产企业,加工为棉服、滑雪服、运动裤等。

记者看到,生产出来的絮片主要为白灰两色。“该絮片是一种多维蓄热保暖絮片,轻便又保暖,在完全浸湿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达到98%的保暖率。”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友林介绍,该絮片分白灰两面,使用时白面朝外,起保温隔热作用,朝里的灰色一面则具有蓄热保暖作用。

据介绍,公司从原材料研制入手,围绕保温、保暖、轻量化、舒适排汗等方面,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研发团队还在夏天先后前往四川稻城等地进行测试,获取参考数据,最终历时8个月研制出了这款保暖絮片。”孙友林介绍,这款絮片含有约70%涤纶和约30%改性锦纶,保暖性能提高了30%,重量降低了40%,公司也凭借该絮片成为去年北京冬奥会制服保暖絮片全球唯一供应商。

此外,电能发热材料也被应用于冬季保暖中。江苏纺织工程学会科技传播专家介绍,目前电能发热材料主要有金属电阻丝、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几种不同形式,这些材料内置于衣服中,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就像披了电热毯在身上一样。

刚刚过去的冬天,我国不少地区气温屡创历史同期新低,传统防寒服暴露出保暖度难调节、静态保暖量不足和肥大笨重等问题。对长期静立的执勤人员来讲,寒冷更难度过。专家分析,目前市面上采用的导电加热面料虽然可以保温,但由于不能调节温度,通常导致人们过热出汗从而打湿衣服,风寒效应、湿度都会加剧体温的散失,极易出现失温症。

为改变这种情况,江苏华超纺织实业公司结合传统纺织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丰富资源,将纳米、电子等技术与纺织行业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一款新型防寒服——“碳纳米发热背心”。“该背心面料采用抗静电弹性三层复合材料制作,具有防风保暖、防水、吸湿排汗、不闷热等功能。”公司总经理彭建华介绍,该发热组件采用了独特的柔软、轻薄的碳纳米管薄膜作为核心发热材料,在背心内衬中加入了仅0.5毫米的超薄膜加热层,在身体关键部位比如后背、腹部等都有发热材质,将身体包裹在暖洋洋的“春天”中,既保暖又轻便。

南京质检院专家坦言,面料“高科技”就是“发热纤维”,其原理是利用人体的皮肤呼吸产生的湿气来达到发热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纤维或产品都如广告宣传说的那样,具备很好的发热功效,因此建议消费者理性对待。此外,购买保暖内衣时要注意看标识。目前,市场上的内衣成分有棉、毛、丝、麻以及涤纶、腈纶、锦纶等,也有“莫代尔”“莱赛尔”等新型纤维成分。如果购买贴身穿的内衣,还是以棉、羊毛等天然纤维和粘纤、莫代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佳。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有的内衣标注着“色拉姆”“依克丝”等名称,实际上是厂家给自己的面料纤维起的别名而已,并不符合标准。

科技周刊荐读|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科技周刊荐读|四台中国造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面对风口江苏元宇宙如何破圈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