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豪李商隐的巴蜀岁月豪情万丈心系故人再现辞赋经典

唐诗豪李商隐的巴蜀岁月豪情万丈心系故人再现辞赋经典

rrrrr r rrrr 二 夜雨寄北::妻子或好友rr

粮食转运通过运河非常便利,二月份开船从扬州出发,四月之后通过淮河进入汴河,由于这时候水浅,通行不便,要到六七月份才能到达运河与黄河交接的河口。可这时恰逢黄河的丰水期,无法通航,只能等到八九月份黄河水落下去之后,再航行进入洛河。把粮食等物从扬州运往洛阳,需要耗费多半年的时间。

rr

这是唐初粮食转运的情形,到晚唐已经不需要了。

rr

李商隐站在船头,听雨打船篷。思绪飞到千里万里之外。

rr 2.君问归期rr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r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rr

——《夜雨寄北》

rr

或可译为:

rr

你来信问何时回京我的归期实在说不定,r 此刻夜雨淅沥涨满池子怕是要下到天明。r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修剪烛芯使灯光更亮,r 西窗下秉烛长谈倾诉巴山夜雨思念之情?

rr

由诗中两度出现的 “巴山夜雨”,我们可以确知:这首诗作于巴蜀之地,时间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当时外面正下着绵绵秋雨。

rr

揣测诗意,诗人和这个来信问候的朋友关系相当密切,曾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后,又燃烛在西窗夜谈,而到作这首诗时,他们已经分开相当长时间了。

rr

考察李商隐的生平,他只有两次到过巴蜀。其中一次是从桂林幕府罢职北归的时候,大中二年 (848年) 六月下旬抵达江陵。其间有两个月左右,诗人折向夔峡一带稍作游览。江陵至夔州水程七百余里,上水需要半个月到二十天时间,七月二十日抵达夔州,后乘舟顺流东下,返回江陵已经是八月中旬。这一次到巴蜀,逗留时间甚短,并且他还要赶回长安参加年底举行的选拔考试。所以,这一次作 《夜雨寄北》 的可能性不太大。我们留待后面细表。

rr

李商隐还有一次到巴蜀,逗留时间很长,从大中五年 (851年) 冬天至大中九年 (855年) 年底,一共待了五个年头。我们重点考察这一次的情形。

rr

诗人这次入川,是应东川节度使 (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柳仲郢的聘请。柳仲郢是京兆华原 (今陕西) 人,当时是郑州刺史迁河南尹,刚接到调令去任东川节度使。

rr

柳仲郢以三十五万钱聘请李商隐为幕府记室。当时正一品的太师、太保、太傅的年薪是二百万钱;正三品的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年薪一百万钱;节度使年薪三十万钱。

rr

李商隐写信答谢柳仲郢赐钱三十五万让他准备行李:“伏以古求良材,必有礼币。一束刍皆堪贶美,五羖皮未曰轻赍。” (《上河东公谢聘钱启》)

rr

“五羖皮” 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赎回百里奚的故事。百里奚原来是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后,他流落到宛地(今河南南阳),被楚人拘留下来,替他们养牛。秦穆公得知百里奚很有才能,决意用重金赎回。为避免引起楚国的怀疑,就派人带着五张公羊皮将百里奚赎了回来。当时的人称百里奚为 “五羖大夫”。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表示柳仲郢重用自己。

rr

“一束刍” 的意思是成束的草,即一捆草或一扎草。《诗经》里有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后汉书·徐稚传》 里说,当朋友丁母忧时,徐稚前往祭奠,“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来就称 “束刍” 为祭品。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表示柳仲郢对自己丧妻的安慰。

rr

大中五年 (851年) 暮春夏初,李商隐的妻子王晏悦病逝,正暂厝洛阳崇让坊王家旧宅,准备归葬荥阳。时任河南尹的柳仲郢可能亲自或派人前往祭奠,他俩早就相识。

rr

李商隐的两个孩子年纪尚小,也要在家守孝服丧三年。

rr

柳仲郢一行于七月份先赴东川,嘱咐李商隐安顿孩子后即赶去上任。

rr

妻子去世的时候,李商隐正在汴州节度使 (治所在今河南开封) 幕府,当时妻子病危,他星夜兼程,还是没有赶上见妻子最后一面。

rr

当时正是晚春初夏,蔷薇初开,叶如翠带,花钱小巧,花朵上尚有晶莹的露水,仿佛正在哭泣流泪一般。枝条细长柔嫩,有如妻子生前织的有钱纹的绿色衣带。他想起 《诗经》 里的 《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rr

大意是,绿色衣服,黄色衬里,一针一线翻里翻面细细地看。妻子从前的规劝,使我避免了过失。天气寒冷之时,还穿着夏天的葛布。秋风侵袭,感觉到风吹来的阵阵寒意。只有妻子与自己心意相合,这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对妻子的思念悲伤,都将无穷无尽。

rr

潘岳在 《悼亡诗》 里说:“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沈约在 《悼亡》 里…

rr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r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r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r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r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r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r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r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rr

或可译为:

rr

蔷薇沾露幽意无限如在哭泣,r 绿色蔓条缀着花朵铜钱般小。r 孩子痴痴站立像无依的浮云,r 堂西帘下无眠等待直到破晓。r 枕头还是东海龙宫神奇宝石,r 仿佛来自一泓秋水眼波颜色。r 素席上已不见妻子柔美肌肤,r 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r 记得前年春天分别伤心难语,r 还没有开口就满含无限悲辛。r 这次远道归来再也不能见面,r 平日心爱锦瑟寂寞横躺长存。r 今天忧思郁结如山涧里青松,r 明天心中苦涩像山巅上黄檗。r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发生之时,r 彼此相见当面凝视两不相识。

rr

妻子去世了,幼子衮师和女儿正像 “嵇氏幼男” 和 “左家娇女”,妻子九泉之下怎不牵肠挂肚?

rr

长安至梓州近三千里,需时五十天至两个月。

rr

李商隐安顿家事以后,从长安至咸阳,西行至大散关遇雪。

rr

从军剑外,无人寄衣,旅宿梦见鸳机,那些寒衣絮着饱满的棉花,针脚均匀细密。梦里以为有家可归,醒来倍觉阵阵凄凉。李商隐写下了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rr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r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rr

或可译为:

rr

赴蜀中军营任职离家乡遥远,r 谁给我寄棉衣妻子不在人间。r 大散关上披着三尺厚的大雪,r 梦中妻子坐在旧时鸳机旁边。

rr

从大散关开始,李商隐沿嘉陵江顺流而下至利州 (今四川广元),想起武则天的传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于贞观年间做利州都督,传说武则天的母亲曾泊舟江潭,感龙交受孕而生武则天。李商隐写下了 《利州江潭作》:“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rr

李商隐离开利州时,还作了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自注:此情别寄。望喜驿在今广元城南。嘉陵江水出于秦州 (今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东流四川又经过嘉陵,故称嘉陵江。李商隐披星戴月,顺嘉陵江而下千里,至利州后则离嘉陵江而折向西南。由越剑阁而至梓潼县,再向西南,行至绵州巴西县,顺涪江东南下,十一月份抵达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梓州在蜀境规模仅次于益州,管梓、绵、剑、普、荣、遂、合、渝、泸等州。

rr

柳仲郢本来安排李商隐担任幕府记室,因他来迟,由吴郡张黯见代,李商隐改判上军。次年,又兼代记室。后来,柳仲郢又为他奏请了检校工部郎中的宪衔,这是从五品上阶,虽是荣誉称号,却也是李商隐一生最高的职务。

rr

李商隐在信中赞扬柳仲郢幕府是有德者之门宇,饰有象牙的床榻,铺有锦绣的褥子,有藏书的石室,接待贤才的黄金台。自己虽然如同铅刀一般愚钝,然磨炼后尚有一割之用:

rr

“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 (《上河东公启》)

rr

李商隐继续说:“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诚出恩私,非所宜称。”

rr

李商隐在这里提到了文学家宋玉和美男子王昌,也提到了敢于提意见以至皇帝都熟悉脚步声的郑崇和被誉为 “草圣” 且政绩煊赫的崔瑗,来比喻赞颂柳仲郢。同时又以柳下惠和阮籍自比,来说明自己不近女色:“伏惟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

rr

展禽就是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 是他的食邑,“惠” 是他的谥号,故称柳下惠,为柳氏得姓始祖。柳下惠曾用身体温暖避寒的女子,而没有非礼的行为,后人称 “坐怀不乱”。

rr

阮籍是西晋隐士,竹林七贤之一,容貌奇美俊伟,博览群书,尤其喜好 《老子》 《庄子》,又擅长弹琴长啸。阮籍后来被司马懿逼出竹林,只好借酒沉醉隐于朝廷。他多次醉倒在酒肆女子身边。女子的丈夫偷偷观察阮籍醉后的动作,可什么都没有发现。

rr

柳仲郢看李商隐中年丧妻,十分同情,他非常关心李商隐的个人问题。当时幕府中有一位容貌秀丽的歌舞乐伎张懿仙,柳仲郢有意撮合,准备赐予李商隐,冀为缝补和帮助料理生活起居。

rr

张懿仙的容貌和技艺是第一流的。李商隐也说张懿仙 “本自无双,曾来独立”。这是借用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北方有佳人》) 来作比。

rr

但是,李商隐感念亡妻,婉言谢绝了柳仲郢的好意:

rr

“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不暇提携。” (《上河东公启》)

rr

这里的 “梧桐半死”,出自枚乘 《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其根半死半生。” 李商隐借用来比喻妻子已死,自己独存,况且多病,两个孩子尚小。

rr

李商隐又写了 《李夫人》 三首,借李夫人的事迹来悼亡妻子。李夫人就是李延年的妹妹。李延年曾作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大意是:北方有位绝色女子,超俗出众卓尔不群。秋波一闪放弃城市,美目再盼放弃国家。即使明知倾覆城邦,错过之后哪里再见这个姑娘?

rr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被深深打动,立时生出一见佳人的向往之情。李延年的妹妹当即被封为夫人,即李夫人。容貌盖世、多才多艺的李夫人遇上汉武帝这样能欣赏、理解自己的一代天骄,真是幸事;可不幸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夫人如流星划过夜空,不久就去世了。

rr

汉武帝请方士招来李夫人的神,追悼不已:“是耶非耶?立之而望,偏何姗姗其来迟!”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这也是 “红颜” 一词最早的出处。

rr

李商隐用李夫人的典故,写了 《李夫人三首》。他说妻子已死,自己再也看不见亡妻的美目流盼。如今柳仲郢赐张懿仙,自然感激。可是就像月亮没了,要叫星来代替是不行的。

rr

李商隐说自己在文章中曾有过一些关于美女的描述,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并不是一个风流随性之人:“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 (《上河东公启》) 这也是李商隐一切情诗的最佳注脚。

rr 3.大中七年rr

大中七年 (853 年),是李商隐来到梓州幕府的第三个年头,他的整个幕府生涯将达二十年。

rr

也是他的一生的转折点。在东川这几年,柳仲郢举行的宴会和游乐,李商隐常常抱病不去,或聊为应付,没有陪同游欢。他业余时间一心向佛,和幕府同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rr

李商隐常到郊外游玩,时时泛起思乡之情,曾作:“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西溪》)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西溪》)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三月十日流杯亭》) 子规鸣声若曰 “不如归去”,这是以闻子规寓归家之思。

rr

头一年归葬王晏悦时赶上七夕。这是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七夕之夜,李商隐看着银河,想起民间传说。天帝的外孙女织女,住在天河之东,日夜勤奋,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将她嫁给河西牵牛,织女出嫁后就不再织布。天帝很生气,责令织女回到河东,每年七月七日夜才能渡河与牵牛相会。“七月七日夜,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 (《淮南子》)

rr

早在 《诗经》 里,就已经提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大意是一昼夜有十二个时辰,其中从旦至暮有七个时辰;织女星每时辰更动位置一次,从旦至暮一共七次。一天七次,也没有织出一幅像样的布来。明亮的牵牛星徒有牵牛之名,却不能用来驾车载物。这里的牛郎织女各不相干,还只是一种陪衬性的文学因素。

rr

到了东汉末期的 《古诗十九首》,其中 《迢迢牵牛星》 第一次将牛郎织女故事构成独立的文学作品,把牛郎织女幻想成一对彼此相思而不得相见的恋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大意是:远远的是牵牛,亮亮的是织女。双手洁净纤细,抚弄梭子织布。整天织不成匹,泪水如雨下落。天河又清又浅,相距并不遥远。只有一水之隔,含情不能诉说。

rr

正逢七夕之夜,怅惘中,李商隐写下了 《辛未七夕》:

rr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r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r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r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rr

或可译为:

rr

也许是神仙最喜欢人世间的别离,r 故意在久别之后才安排相会佳期。r 从来天上布满彩霞可以直垂银河,r 何必非等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r 仙界漏壶刻箭缓慢移动期盼已久,r 两岸云气尚未接通云梯姗姗来迟。r 莫非怨我没有酬谢填河搭桥乌鹊,r 还是怪你忽略乌鹊只顾乞巧蛛丝?

rr

二十年幕僚生涯,天南海北,聚少离多,夫妻二人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rr

来东川的第二年七夕,李商隐写下了 《壬申七夕》:“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月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李商隐以牵牛自况,确实他一生就像牵牛,四处漂泊,总是见不到织女。

rr

这一年是闰七月,因而有两个七夕。在第二个七夕之夜,李商隐又写下了 《壬申闰秋题赠乌鹊》:“绕树无依月正高,邺城新泪溅云袍。几年始得逢秋闰,两度填河莫告劳。” 牛郎织女两度相逢,更反衬出自己和妻子终生不复相见的哀苦。

rr

他还写了 《银河吹笙》:

rr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r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r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r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rr

或可译为:

rr

七夕之夜怅然地望着银河寂寞吹笙,r 任寒意浸透小楼一夜无眠直到天明。r 当年同衾共枕相互依偎转眼成旧梦,r 昨夜离巢雌鸟声声悲鸣从梦中惊醒。r 在微雨中观月台榭散发出阵阵余香,r 风帘飘摇烛光黯淡阻隔着寒霜凄清。r 不要再轻易幻想羽化成仙跨进仙境,r 湘灵鼓瑟秦台吹箫人间自有那真情。

rr

进入大中七年 (853年),尽管柳仲郢对他甚好,李商隐还是屡屡泛起思乡之情。这一年从春天开始,他就一直在想家。

rr

二月二日,李商隐到江边散步,看见柳叶嫩芽如人之睡眼方展,听到春江暖水拍打滩岸,又勾起思归之情。长期在外做幕僚,饱受天涯羁泊的痛苦和疲惫,满是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他以丽文写悲凉,以乐境写哀思,以华丽写凄凉,写下了 《二月二日》:

rr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r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r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r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rr

或可译为:

rr

二月二日踏青节我漫步江边,r 阳光和煦笙歌清扬春风送暖。r 花蕊如须柳叶细小睡眼方展,r 紫蝶黄蜂穿梭追逐多情缠绵。r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园,r 柳营任事羁旅愁怀不觉三年。r 春江水涨不解心意溪流潺湲,r 凄凄风雨夜半三更敲打房檐。

rr

在诗里,他称自己所效力的幕府为 “亚夫营”。这个典故源自西汉初期的大将周亚夫。周亚夫为了防御匈奴侵扰,曾在京师万年县东北三十里扎营屯兵整训。周亚夫以军纪严明著称,汉文帝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后人称戒备森严的军营为 “亚夫营” 或 “细柳营”或 “柳营”。

rr

到了七夕,他又写了一首 《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此时,李商隐多么希望妻子就是那相隔着一条银河的织女啊,一年虽然漫长,但总有一年一度的相逢。

rr

在这一年,他开始刻意事佛:“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樊南乙集序》)

rr

巴蜀之地多高僧禅师。李商隐来东川后,特意戒酒,也几乎不再参加同事的聚会。他一心向佛,特意捐出自己的俸禄,在长平山慧义寺经藏院开凿五间石室,用金字刻 《妙法莲华经》 七卷,请求柳仲郢题字:

rr

“二百日断酒,有谢萧纲;十一年长斋,多惭王奂。仰恋东阁,未归西林。近者财俸有余,津梁是念。适依胜绝,微复经营……今年于此州长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特创石壁五间,金字勒上件经七卷。既成胜果,思托妙音。” (《上河东公第二启》) 这里用了萧纲二百日戒酒、王奂过午不食十一年斋戒两个典故。

rr

李商隐从小就喜欢 《妙法莲华经》,他认为这部经书是诸经中王,最尊最胜。

rr

不久,柳仲郢赐撰 《金字法华经记》。李商隐写了一封感谢信:“换骨惟望于一丸,剜身止求于半偈。岂谓尚书,载持梦笔,仰拂文星,入不二法门,住第一义谛。儒童菩萨,始作仲尼;金粟如来,方为摩诘。” (《上河东公第三启》)

rr

大中七年 (853年) 也是李商隐从政的转折点,不再祈求别人的帮助。刚来东川的前两年,他还屡屡请托,想着高官的推荐。

rr

比如大中五年 (851年) 十二月十八日,他刚到东川一个月左右,柳仲郢就派他前往西川推狱,也就是会审、协助审理案件。西川节度使杜悰是宪宗的女婿,也是李商隐的表兄,为人凶悍,时号“秃角犀”。

rr

李商隐代拟了 《为河东公上西川相国京兆公书》,以柳仲郢口吻推荐自己前去办理,并捎口信:“自奉台牒,夙夜兢惶,今谨差节度判官李商隐侍御往,以今月十八日离此。某素无材效,早沐恩怜,获接仁风,实为天幸,颇希终始,以奉恩光,事大之心,朝暾是誓,其他并附李侍御口述,伏为照察。”

rr

此时,李商隐的职务是节度判官,职位在节度使、副使、行军司马之下,而在记室、各曹之上,可以代节度使行使职权。到大中七年 (853年),李商隐又兼任记室,重新操持文字工作。

rr

信中说的 “口述”,是柳仲郢的私事。柳仲郢让李商隐在杜悰那里帮着自己的儿子柳珪谋取一个职位。

rr

李商隐写了 《献相国京兆公启》 《献相国京兆公启二》,随信呈上旧诗一百首。后来他又写了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 的长诗,表达了希求提携之意。

rr

这种自荐无果而终,正如晚唐孙光宪在 《北梦琐言》 所言,杜悰 “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新唐书》 也说杜悰 “厚自奉养,未尝荐进幽隐”。杜悰没有帮助李商隐,但是把柳珪的事情办了。李商隐在万安驿乘舟顺内江而下回到梓州。

rr

返途经金牛驿。西汉扬雄的 《蜀王本纪》 记载,战国时秦惠王觊觎蜀地,用五头 “黄金” 石牛骗取了蜀王开凿栈道通往秦国,而秦军则沿着蜀道将这片处女地纳入囊中。李商隐赞叹山川之险,作了 《井络》:“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锋。阵图东聚夔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他警示野心家不要妄图凭借形势险要的蜀中进行割据分裂国家。

rr

也是在大中七年 (853年),杜悰迁淮南节度使,已定东下行期路线,即将启程。当时自益州赴扬州,有水陆二途:陆路取道长安、洛阳,再经汴渠南下;水路则由益州沿岷江南下至戎州,沿长江经渝州 (今重庆)、三峡而东下。李商隐代柳仲郢作了 《为河东公复相国京兆公启》,建议走相对坦夷之陆路,而杜悰则 “决取峡路”。柳仲郢派李商隐在东川境内渝州界首迎送,事毕李商隐旋即返回梓州。

rr

在大中七年 (853年) 前的两年里,李商隐除了请托杜悰,他还给河东节度使 (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卢钧写信。卢钧是李商隐的弟弟羲叟的岳父,他曾出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州商贾云集,遍地是钱,岭南节度使是个肥差,前几任节度使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卢钧为政廉洁,一概不受商人送上的厚礼。卢钧也始终没有给李商隐回信。

rr

在大中七年 (853年),李商隐已不再像头两年那样乞求为官,而是一心向佛,但是他时时想念两个孩子。

rr

到了秋天,李商隐又作了 《写意》:

rr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r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r 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r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rr

或可译为:

rr

就像燕子鸿雁远离长安上林,r 天涯漂泊高秋望断发出悲吟。r 茫茫人间路如潼江流急滩险,r 远在天外的玉垒山高峻幽深。r 夕阳返照花间留下暗淡影子,r 暮云涌起城上密布浓云层阴。r 三年来我尽力收住思乡泪痕,r 新的一年怕难抑制思归之心。

rr

总之,在东川幕府的第三年,李商隐的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这种情绪,在十月份杨本胜来幕府后得到爆发。

rr

杨本胜是原右仆射杨汉公之子,虢州弘农人。他前来投靠柳仲郢,被授东川节度使幕府节度推官。这次,杨本胜还带来一个消息,就是他在京师见到了李商隐的儿子兖师,消瘦得不行。

rr

兖师出生于会昌六年 (846年),当时李商隐35岁,正任秘书省正字。女儿大约生于大中三年 (849年)。

rr

大中五年 (851年),李商隐在给柳仲郢的信中说:“或小于叔夜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检庾信荀娘之启,常有酸辛;咏陶潜通子之诗,每嗟漂泊。” (《上河东公启》) 同年,他在给杜悰的信中也说:“男小于嵇康之男,女幼于蔡邕之女。” (《献相国京兆公启二》)

rr

据 《晋书》 所说,嵇康 (字叔夜) 的儿子,“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后汉书》 说,蔡邕 (字伯喈) 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年六岁,蔡邕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

rr

在兖师四岁的时候,李商隐曾写了 《骄儿诗》:“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大意是:衮师啊我最爱的骄儿,你美好聪敏无人能比。裹在绣褓中未满周岁,就已经知道数六和七。四岁便知道自己姓名,不再眼睁睁贪馋梨栗。阿爸从前喜欢读书,勤奋刻苦独自著述。如今憔悴年近四十,身上无肉害怕蚤虱。千万不要学习阿爸,应举求取科名甲乙。用武功博取万户侯,不要死守一部经帙。

rr

在诗中,李商隐还转述亲朋对衮师器宇相貌的夸奖,说他有神仙之姿、贵人之相,是第一流的人品。大意是:朋友们常常暗地里端详,说你像丹穴山的凤凰。如果在重视仪容风度的六朝,这孩子的品级评定定是第一。说他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要不就是燕颔鹤步的贵骨。

rr

兖师之名,取意于 “帝王之师”。兖,兖衣,借指帝王,可见李商隐对其子的期望。

rr

李商隐在 “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说,儿女尚未成年,因家境贫寒,常有衣食之忧。

rr

《唐才子传奇》 说,白居易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文,说死后愿意托生为他的儿子。李商隐生的第一个儿子即取名 “白老”。等到“白老” 稍微长大一点,略无文性。好友温庭筠戏说:“以尔为乐天后身,不亦忝乎?” 古代长子用 “老”,这个孩子应该年龄比兖师还大一点,但是考察李商隐生平,他只有这一个儿子。那么,兖师或者字 “白老”?

rr

早在会昌四年安葬侄女寄寄的时候,李商隐撰写了 《祭小侄女寄寄文》,大意是:正月二十五日,伯伯用瓜果、玩具,召唤寄寄的魂魄,回归祖坟之旁。伤心啊!你出生四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中。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便逝去了。那时我在京都等待官职,移家到关中,世事纷纭,光阴迁移,寄埋你的遗骨,如今已经五年了。如今我的二姐,已经归返祖坟。于是也把你的魂灵迁葬至此。况且我续弦以来,仍然没有子女。尤其对你的疼爱,更甚于他人。你的大姑、二姑,坟地相接。我来祭奠你,你的父亲在哭送你。

rr

从这篇祭侄女的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李商隐在娶王晏悦之前曾经成婚,可是没有子嗣。至少在会昌四年,李商隐和王晏悦还没有子嗣。至于李商隐和前妻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

rr

李商隐和杨本胜一直谈到夜深,直到军营角声停歇:“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兖》) 说兖师长久贫困恐怕很难学乖,失掉了慈母往往会变呆。两人夜深说罢营中已吹起了号角,青灯照着自己的花白鬓丝。

rr

李商隐来梓州的时候,妻子王晏悦刚去世不到半年,两个孩子都留在长安。他托付好友、连襟韩瞻夫妇照顾。孰料他刚到东川,韩瞻就奉命携全家到山南西道普州上任。孩子只好又转托他人帮助照料,李商隐一直放心不下。

rr

李商隐临离开长安前,韩瞻携着儿子韩偓 (韩冬郎) 送行,一程又一程,长亭更短亭。《华阳国志》:“巴、汉、庸、蜀,属益州。” 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成都,庸在川东夔州一带,蜀在成都一带。《旧唐书·地理志》:梓州至京师二千九百里。

rr

客路初程,才到咸阳,而举头已不见长安,李商隐作了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rr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r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r 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r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rr

或可译为:

rr

我们俩先后娶了王茂元女儿,r 同享新婚之喜端坐金床羽帐。r 当年蟾宫折桂咱俩同时登第,r 如今柿叶飘翻我却独赋悼亡。r 我就像失巢的乌鹊漂泊无依,r 你们夫妇如同鸳鸯白头相望。r 长安蜀地三千里路远求幕职,r 送到咸阳望见夕阳岂不感伤?

rr 4.韩瞻同年rr

韩瞻同年是李商隐的同榜进士,同榜及第谓之 “同年”。那是在文宗开成二年 (837年) 春天,当时李商隐25岁。

rr

这年的试题是 《太学创置石经诗》。石经是指当年立于国子监的开成石经,上面刻有儒家最重要的十二部典籍,共六十五万余字,用了七年时间才完成。

rr

由于唐朝的印刷技术不发达,与考试有关的儒家经典专著供不应求,很多人只能用传抄的方式来记录这些名著,造成了各种混乱和大量笔误,也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开成石经保证了经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成了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

rr

当时,朝廷崇圣尊儒,兼重佛道。儒学考试科目是九部儒家经典,分为大经、中经、小经三等:《礼记》 《左传》 为大经;《诗经》 《周礼》 《仪礼》 为中经;《易经》 《尚书》 《公羊传》 《榖梁传》 为小经。考生至少要精通一门大经和一门小经,此外还要兼通《论语》 《孝经》。唐朝推崇老子李聃,以道教为国教,所以把 《老子》 《庄子》 也列入考试范畴。

rr

唐代的科举取士有两种形式:岁举和制举。所谓科举,就是由朝廷按需设立若干科目,通过举行统一命题考试的方法,筛选人才,以备录取任官的一种制度。所谓 “岁举”,又称常科或常选,是每年都要按例举行一次的考试取士方式,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考试先试帖经,意在考查对经文的熟记情况;再试经义,即考查对经文的理解情况;最后试策,即考查识时务的情况。进士考试先试经史,再试诗赋,最后试策即时务。相比而言,考经义,只要熟悉经传正文及其注释,就可以及格;而考诗赋,还需要具有文学创作能力。李商隐参加的就是进士考试。

rr

所谓 “制举”,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意在选拔急需之才,或者是为了倡导社会风气。制举的科目,全由皇帝临时决定。此外,还有文辞清丽、武足安边、才高未达而沉迹下僚、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多种考试方法。

rr

制举考试最难。应诏参加制举考试的多则二千人,少也有一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明经考试最容易,每年经过县初试、州府覆考,得以参加礼部考试的共三千人,每年及第二百人左右。而进士每年所取者不过二三十人,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由此可知唐代考试,制举最难,进士次之,明经又次之。所以当时有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就很晚了,五十岁中进士也还算可以。

rr

此前,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原始的禅让制,上古三代的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时期不计出身、不限国别的招纳、自荐、荐举以及治功、事功、军功授官爵等,两汉的察举、征辟等,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之时逐渐形成了科举取士制度,并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

rr

主持岁举考试的,最初是吏部考功员外郎 (从六品上);后来,改为秩位较高的礼部侍郎 (正四品下)。这年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兼知贡举高锴,他共录取了四十名新进士。其中,李肱能诗工画,所作诗赋为高锴激赏,以为虽使何逊复生,亦不能过,所以取为状元。在同年中,李商隐和韩瞻脾性相投,关系最为密切。韩瞻字畏之,是京兆万年 (今陕西樊川) 人,名次排在李商隐之后。

rr

礼部岁举合格者,只是取得了入仕资格,并不立即授予官职,还必须经由尚书省吏部的考选,叫作 “省试” 或 “释褐试”,才能得到任命。

rr

当时,礼部负责组织进士考试,试后将及第举子姓名及有关材料移交给吏部。吏部由员外郎主持,对新及第进士再次进行考试,合格者方能授官,称作关试。关是关白,官府间的公文往来。关,本义是由此以达彼为关,唐代诸司之间自相质问所用的公文体裁之一。

rr

当年二月七日,吏部举行关试,李商隐又获通过,自此属吏部,等候参加释褐试放官。

rr

汉时辟除,属吏对其举主,有服丧三年之制。唐时科举,门生对其座主,也要感谢提携之恩。发榜之日有谢恩仪式,以确定门生与座主的身份。

rr

到了答谢座主的日子,李商隐和韩瞻、李肱等去高锴府邸答谢。大家立在西阶下,北上东向叩拜,高锴答拜,于是大家叙齿谢恩,一起升阶,与前来观看的公卿就座。

rr

成为座主的高锴并未能给予门生以有力援引,他随后出为鄂岳观察使,三年后卒于任上。他最欣赏的门生李肱累任岳州、齐州刺史,韩瞻最后也是官至睦州刺史,都没有升到高级职位。

rr

从录取结果公布之日起,曲江会杏园宴、雁塔题名、慈恩寺塔题名等庆贺活动接踵进行。

rr

新科进士发榜后,文宗赐宴游赏于曲江池旁的杏园,称为曲江宴或杏园春宴,又因为宴会是在关试之后举行的,所以又叫关宴。

rr

二月初晨,沿堤草新。宴会那天,文宗亲御紫云楼,垂帘观看。更有王公贵族之家栉比而至,从中挑选女婿,更有歌伎出入,车马填塞,不胜言状。韩瞻就是在这次宴会上,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相中的。

rr

泾原节度使治所在泾州 (今甘肃泾川),古称回中,位于京师西北四百九十三里,管泾、原、渭、武四州。王茂元是濮州濮阳人,前鄜坊节度使、名将王栖曜之子,祖父曾参与讨伐安史之乱叛军。此时,王茂元刚从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任上调任泾原节度使不久,他当即在京师为韩瞻修建新房。

rr

王茂元膝下五男七女,只剩下两个女儿尚未出嫁。现在,六女儿许给韩瞻,最小的七女儿王晏悦尚待字闺中。韩瞻极力为李商隐撮合。

rr

李商隐此时离开老家已久,他迫不及待想回济源 (今河南济源) 省母,又要在清明节前赶回荥阳 (今河南荥阳) 给父亲坟墓添土。而韩瞻也要赶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商议婚事,趁正式官职没有任命,暂时到泾原幕府帮忙。离京之前,正是同年好友宴会之时,他俩未及相见。

rr

行次灞上,李商隐写了一首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寄给韩瞻:“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大意是:我们蟾宫折桂同登一第后,正是频繁聚会游玩之际。本来邀约一道畅游曲江,却未能如愿。东门饯别又阴差阳错,同年竟未能相聚。古人送客灞桥习惯折柳赠别,而自己衣锦还乡,韩瞻喜事在望,本无离别之苦,也就不必枉折柳枝赠予同年。

rr

韩瞻到泾原后,李商隐作了 《寄恼韩同年》 (原注:时韩住萧洞) 二首:

rr

其一r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r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rr

或可译为:

rr

窗外的木兰花肯定正在怒放,r 开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走时光。r 美好年华若是经历几场风雨,r 满地残红只能感叹世事沧桑。

rr

其二r 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r 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rr

或可译为:

rr

龙山瑞雪晴空映照楼阁霞光,r 还有几位单身仙女待字闺房?r 我为落花伤春心里惆怅如醉,r 不劳再劝石榴花酒益增感伤。

rr

李商隐在诗里,以 《神仙记》 里两位仙女暗喻王茂元的两个女儿。据载,东汉永平五年 (62年),剡县药农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断粮,在桃源溪畔遇两仙女得救,邀至洞中款待,并与刘晨、阮肇二人结为伉俪,平日采药,闲时对弈。半年后,刘晨、阮肇二人思乡求归,两仙女送至惆怅溪,依依惜别。刘晨、阮肇回到村中,村舍已改,人都不复相识,身后已有七世孙。二人想重上天台山,却再也找不到上山的路。

rr

七月,韩瞻准备到泾原迎家室回长安。李商隐也回到长安,参观韩瞻的新居,并为他饯行。

rr

《晋书》 里说,东晋元帝南渡初到南京建立王朝时,生活特别贫困。当时猪肉稀缺,属下把猪脖圈作为最肥美的好肉给他留着,别人不能动,称那块肉为禁脔。后来,晋孝武帝为晋陵公主议婚,大臣王珣推荐了谢混,还没等到成婚,晋孝武帝就驾崩了。大臣袁山松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谢混。王珣就告诫他说,这是禁脔,不可染指。

rr

李商隐开韩瞻的玩笑,说自己就像晋朝的谢混,无人亲近。而洞房花烛和金榜题名,韩瞻两样都占了。李商隐即席写了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rr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r 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r 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r 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rr

或可译为:

rr

岳父是声名显赫坐镇西方诸侯,r 新近为贵婿盖起华美红色阁楼。r 说起进士及第我徒然排在前面,r 谈婚论嫁你反而抢先处在上头。r 铺满云霞仙路你招手引来彩凤,r 银汉迢迢笑话我这隔岸的牵牛。r 谢混已被公主预订无人敢亲近,r 独自吟诵张衡四愁诗日益消瘦。

rr

李商隐时常吟诵的 “四愁” 是东汉张衡的 《四愁诗》:

rr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rr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rr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rr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rr

或可译为:

rr

我思念的人啊在泰山,想追寻她小丘阻拦,转身东望泪水沾湿衣边。美人送我镶金佩刀,如何回赠美石玉雕。路途遥远徘徊不止,怎不叫我心中烦恼?

rr

我思念的人啊在桂林,想追寻她河水幽深,转身南望泪水沾湿衣襟。美人送我玉石琴弦,如何回赠成双玉盘。路途遥远失意悲伤,怎不叫我心中怅惘?

rr

我思念的人啊在汉阳,想追寻她山坡险长,转身西望泪水沾湿衣裳。美人送我貂皮短服,如何回赠明月宝珠。路途遥远失落踟蹰,怎不叫我心中委屈?

rr

我思念的人啊在雁门,想追寻她雨雪纷纷,转身北望泪水沾湿佩巾。美人送我锦绣绸缎,如何回赠青玉几案。路途遥远哀叹连连,怎不叫我心中哀怨?

rr

诗中美人情意绵绵,将黄金佩刀、玉石琴弦、貂裘短服以及锦绣绸缎,赠予诗人作定情之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美人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诗人,诗人也要把最好的东西回报她。对李商隐而言,他的所思正是王茂元的小女儿王晏悦。

rr 5.王晏悦rr

王晏悦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儿。早在曲江宴时,她曾随着父母、姐姐去游玩,就远远见过李商隐。只不过她这时年纪还小,六姐尚且未嫁,还谈不到自己的婚事。不过,姐姐、姐夫时常在她面前说起义山如何如何有才,自然增添了对李商隐的好感。

rr

对李商隐的相貌,王晏悦应该是满意的。《旧唐书》 说李商隐“少俊”,那就是年轻英俊的意思。在短短二百余字的李商隐传里惜墨如金地特意点出来,就更不是指一般的漂亮了。

rr

有人曾引李商隐文集中 “若某者陋若左思,丑同王粲,须眉不及于崔琰,腰腹无预于郑元” (《为举人上翰林萧侍郎启》) 来说明李商隐相貌丑陋。

rr

《晋书》 说左思其貌不扬,才华出众,《三都赋》 造成洛阳纸贵。《三国志》 说崔琰 “声姿高畅,眉目舒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曾代替曹操接见匈奴使者,而曹操侍立在崔琰身后捉刀。郑元14岁为沂州刺史,有政绩,号为 “清吏”。我们重点来看王粲,他是建安七子里文学成就最高的。当著名学者蔡邕闻听年幼的王粲来访时,倒穿着鞋子就出门迎接,“粲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座皆惊”。而王粲17岁去依附刘表,也因其貌不扬,身体孱弱,没有受到刘表的重视。

rr

再比如:“若某者,虽陋若左思,瘦同沈约,无庾信之腰腹,乏崔琰之须眉……” (《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

rr

这里也举了四个人,我们重点来看左思。《世说新语》 记载,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语林》 也说,看到潘岳外出,妇女们都抛果子给他,常常抛满一车。而左思长得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rr

这样看来,王粲的丑和左思的陋名副其实。但是,这是天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不是李商隐自述,均是代人之作,描写的不是本人。这两篇文章题目翻译过来就是,替柳仲郢的大儿子柳珪应试前行卷投献韩琮郎中,替柳仲郢的小儿子柳璧应试前行卷投献翰林萧侍郎。这里主要是突出柳珪、柳璧的才华如同王粲、左思,才干如同崔琰、郑元,是少年才俊。至于容貌则完全是自谦之词,千万不能以此作据判断柳珪、柳璧的相貌,更不能错认为这是李商隐的长相。

rr

我们再从一个侧面来看李商隐的相貌。唐代选举制度规定:“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可见唐代对官员身材的要求之严格。当宣宗想重用令狐楚的儿子时,宰相白敏中回答,令狐楚的长子令狐绪从小有风痹病,不过令狐楚的次子令狐绹有才气,可以重用。这也说明了相貌的重要,李商隐先后中进士和通过释褐考试,相貌自不会差。

rr

我们还可以看李商隐后来对岳父王茂元的自白 “终无卫玠之风姿” (《祭外舅赠司徒公文》),意思是我确实没有卫玠那样的风姿。卫玠相传为西晋第一美男子。《晋书》 说他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据此,可知李商隐必为美男子。“终无” 是说王茂元见他之前的风闻,应该是有相当好的容貌。

rr

再从前面兖师相貌的描述看,我们可以猜测李商隐和王晏悦的相貌应该都不差,称得上郎才女貌。

rr

王晏悦非常美丽,非常聪慧。李商隐和王晏悦在曲江曾对视过一次,那真是惊鸿一瞥:“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rr

李商隐在开篇就用了两个典故。宋玉在 《神女赋》 里说,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出现的时候,灿烂得像照梁的初升丽日:“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

rr

曹植在 《洛神赋》 里说,她的形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灼若芙蕖出渌波。” 这个女孩子像出水芙蓉一样美丽,外面早已有美好的声名。

rr

李商隐在诗里特别突出了王晏悦的细眉。这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中国文学里描写爱情的神来之笔,多在眉目。

rr

《诗经》 里有一瞥的爱情,穿越时间,流传至今。“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女子的眸子清亮,眼神飞动,顾盼流转,美好妩媚,传达出邂逅的无限情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有杀伤力,有穿透力,直抵人心,千载之下亦能感觉到它的活。

rr

顺流而下,战国屈原 《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西汉李延年妹妹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唐代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南宋李清照写小姑娘的心事:“眼波才动被人猜。” 元代王实甫 《西厢记》 写张生眼中的崔莺莺:“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rr

在 《红楼梦》 中,黛玉出场,自宝玉眼中给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眉目。一般本子或作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或作 “两弯半蹙蛾眉,一双多情杏眼” 等,粗俗不堪。甲戌本此处是空着的,是未定待补的草稿模样。列藏本作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才是黛玉本来面目。《红楼梦》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从黛玉眉目描写可见一斑。

rr

文宗开成三年 (838 年) 春,李商隐27 岁,正准备参加吏部考试。在唐代,进士及第仅是一种身份标志,还要通过 “释褐试”后,才能脱下平民粗布褐衣穿上官服。此前他忙于恩师、前幕主令狐楚归葬,错过了任官选调,只有等待春天的这次博学宏词科考试。

rr

博学宏词科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的一种考试,唐开元年间始设,称 “博学宏词”。所试为诗、赋、论、经、史、制、策等,不限制进士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节度使等推荐的,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后可以任官。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因乾隆名弘历,“宏”音形义与 “弘” 相近,改为 “博学鸿词”。

rr

当时,李商隐的今体骈文在官场已经享有盛誉。在京候调候考期间,他时常代一些官员写状文。其中包括帮助王茂元代作表、状。比如头年四月,工部侍郎陈夷行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了宰相。李商隐代王茂元作了 《为濮阳公上陈相公状》。

rr

经王茂元引荐,李商隐结识了考官周墀、李回。这次博学宏词科考试,李商隐先为李回所取,并为掌铨选的周墀注拟官职。但是报至上面复审时,被一位 “中书长者” 将名字抹去。

rr

这位 “中书长者” 是新任宰辅杨嗣复,虢州弘农人,此次升任宰相正在中书省掌权。当吏部送来释褐试录取名单时,他批示 “此人不堪”,将李商隐从名单上抹去。

rr

关于 “此人不堪” 的理由,一般认为,李商隐原来追随的是牛党令狐楚,而在令狐楚刚刚去世后,即投靠李党王茂元,这是忘恩负义的行为。此外,还有两个因素不可忽视:一是李商隐猛烈抨击朝政,触犯当权者。李商隐刚中了进士,还没有释褐,正是备受关注的时候,他作了一首政治长诗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里有“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讽刺胥吏之才在朝中做了高官,皇室家奴即宦官掌管了军权。他在诗中还表示,我要问问当朝的,你们谁是掌权的人?身上长了几十年的恶疮,没有一个人敢从根本把它治疗好。考虑到那时考试前行卷风行,当朝一定很注意他。二是违背当时的门第观念。唐代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等七姓为大姓,耻与他姓为婚。李商隐是陇西李氏,皇室宗亲,他的母亲是博陵崔家,虽然家道败落,可是他娶外姓特别是武夫的女儿,不被时人认可。

rr

李商隐后来自己解嘲,跟陶进士讲过这个故事。他说名字被吏部上报中书之后,他归来暗自惊笑,埋怨周、李二学士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他:“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王之道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此其可以当博学宏辞者邪?恐犹未也。设他日或朝廷或持权衡大臣宰相,问一事,诘一物,小若毛甲,而时脱有尽不能知者,则号博学宏辞者,当有罪矣。私自恐惧,忧若囚械。” 当后来杨嗣复把他的名字抹去后,他觉得很轻松:“此乐不能知东西左右,亦不畏矣。” (《与陶进士书》)

rr

不知道李商隐给陶进士的信中说的是否是自己真实的想法。事实是,王茂元当时与李党领袖李德裕交好,他的仕途升迁得到李德裕鼎力相助,因此被视为李党。而杨嗣复、令狐楚等属于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或许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吧,李商隐没有通过吏部选拔考试。

rr

博学宏词科落选后,李商隐赶赴泾原节度使幕府。正是暮春时节,在去泾原的路上,他看见牡丹刚刚绽苞,就被狂风疾雨打落。无情风雨相摧,如同繁弦促柱;牡丹落瓣缤纷,如同舞蹈一般,正像自己飘零的身世。

rr

李商隐想起,传说中南海有美人鱼,离开她的主人时,托着玉盘哭泣,泪水都化作了珍珠。锦瑟弹奏起来哀怨断肠。《周礼》:“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曰锦瑟。” 《汉书》:“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据传原有五十根弦,秦帝忍受不了这种悲声,令人裁减成二十五弦。

rr

现在,他来到遥远的泾原,紧邻吐蕃边境。想到长安城中,令狐家的牡丹最盛!令狐楚已逝,令狐门馆难以依靠,今日泾原之行或许会影响到他年!而韩瞻新婚燕尔,也正在长安城里春风得意。而自己一年的等候释褐,正如这牡丹所有生机都被雨水摧折,零落成泥,先期零落,归为尘土。可是,待这零落的花舞结束时,对着空落落的枝条,怕是也会觉得当初那零落时的花姿终归也是美好的吧?

rr

李商隐写下了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rr

其一r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r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r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r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rr

或可译为:

rr

往年曲江旧圃繁华景象已不可追忆,r 今天在西州风雨之中忽然不期而遇。r 水边亭台春寒之气所感者唯有凉意,r 当年置身丝罗褥子温暖竟不知珍惜。r 蝶舞翩翾惜花殷勤地采收落花之粉,r 花事已阑似佳人怅卧遥帷意兴迟迟。r 长安城春风得意怎能体会沦落之恨,r 日日舞于笙歌之中可晓得减损几枝?

rr

其二r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r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r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r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rr

或可译为:

rr

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r 牡丹过早怒放为雨所败更是心寒。r 花冠如同玉盘泪珠飞溅令人伤感,r 风雨袭来惊破睡梦好似锦瑟哀弦。r 阴云密布衰红满地真是今非昔比,r 一年美好生机早已付与飞扬尘寰。r 在前溪舞歇歌残后您若回眸再看,r 定会珍惜眼前风雨之中零落姿颜。

rr

到了泾原,李商隐受到王茂元特殊的礼遇:“往在泾川,始受殊遇。绸缪之迹,岂无他人?樽空花朝,灯尽夜室,忘名器于贵贱,去形迹于尊卑。”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rr

在泾原幕府,他起草了许多公文,多是日常应酬。如 《为濮阳公上杨相公状》 《为濮阳公上华州陈相公状》 《为濮阳公论皇太子表》 等,加上以后所写多达四十一篇。

rr

但是,李商隐在泾原的境遇颇为尴尬。泾原节度使幕府的掌书记 (记室) 是裴蘧。李商隐只是干着记室的活,却没有名分。另一方面,在泾原一年,王茂元宾客相待,就是迟迟不答应李商隐和王晏悦的婚事,等待的就是李商隐的释褐考试结果。

rr

从王茂元的角度考虑可以理解,六女儿、七女儿是他现任夫人所生,特别宠爱,王晏悦年龄尚小。还有,王茂元迟迟不答应,莫非也是担心自己是李党,而李商隐是牛党令狐楚门生这层关系?更重要的是,王茂元已经为李商隐在周墀、李回面前搭上很多人情了,这份人情不因李商隐未选官而作废。后来李商隐到周墀幕府帮忙,就有还债的意味。

rr

李商隐身在幕府,却不能与王晏悦相见。他看着玉梯横绝,登楼无望,感叹两人虽同处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春风、同样的明月,却只能各自诉说自己的离愁:“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赠二首》)

rr

转眼又到了释褐考试的时间。

rr

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神鸟,俗称 “金乌”。羲和以六龙驾车,载着太阳自东向西奔跑。古乐府 《陌上桑》 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李商隐用罗敷来比喻妻子,用秦楼指代王晏悦的住处:“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rr

公务之余,李商隐喜欢登高望远。城东郊是一片绿地,古称“美人揪”。站在高大的安定城楼,他想起了洛阳老乡贾谊。贾谊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通晓诸子百家的书,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让贾谊担任博士之职,那时才21岁。贾谊一年内被提拔为太中大夫,又准备提为公卿,遭到群臣的攻击。贾谊随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很久后才被召回长安,后来呕血而亡,年仅33岁。

rr

李商隐又想起东汉末年与曹植等并称 “建安七子” 的王粲,他少有才名,17岁被朝廷召为黄门侍郎。后来前往荆州投刘表幕府,在荆州十多年间,刘表只让他当普通的小幕僚。王粲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他和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相似,羁旅之感相通。

rr

可是,李商隐在仕途刚刚起步的时候,就遭到朋党纷争,被岳父、好友、同僚等误解。这正像 《庄子·秋水》 里讲的故事。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不料谣言四起,说庄子到梁国是要取代惠子为相。惠子大为恐慌,一连三天三夜搜捕庄子。庄子直接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像凤凰的鸟,名叫鹓,从南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而一只刚刚捕捉到腐烂老鼠的鹞鹰,却对着飞过头顶的鹓 发出恐吓式的叫喊,生怕它来抢自己的腐鼠。

rr

《史记》 里说,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范蠡是功成名就之后全身而退、归隐江湖的理想典范。李商隐博极群书,负经国之志,而别人妄相猜忌,全不知己。他其实对权势并没有什么眷恋之情,只不过是希望像范蠡一样在旋转乾坤、担当事业后功成身退,潇洒地乘舟归隐江湖,不负父亲为他取名“商隐” 的一番心意。于是写下了 《安定城楼》:

rr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r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r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r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rr

或可译为:

rr

踏着绵延城墙登上百尺高楼,r 映入眼帘的是绿杨树边沙洲。r 贾谊年少有为徒然忧国流泪,r 王粲寄人篱下春日再度远游。r 多想江湖之上安闲自在归隐,r 乾坤扭转之后飘然一叶扁舟。r 高洁鸟儿何曾在意腐鼠滋味,r 谁知道竟惹得恶意猜忌不休。

rr 6.令狐绹rr

令狐绹是李商隐青少年时期最亲密的好友。李商隐之所以中进士,和令狐绹的相助是分不开的。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令狐绹,李商隐中进士的时间还不知要推迟多久。

rr

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在文宗大和三年 (829年) 三月,检校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驻洛阳。唐朝设兵部尚书一员,正三品。李商隐那时才18岁。他带着平日所写的古文,包括 《才论》 《圣论》,去洛阳拜谒令狐楚。令狐楚很赏识,让李商隐同自己的儿子令狐绪、令狐绹、令狐纶等共学同游,参与文会。

rr

大和四年 (830年),李商隐在令狐楚幕府的第二年,目睹了文采辞章远不及自己的令狐绹进士及第。李商隐对应试充满了自信,自觉技艺精进,青云可望。

rr

当时,幕府按年向朝廷推荐人才称为岁贡,令狐楚每次都给李商隐资装进京应试。

rr

大和五年 (831年),李商隐20岁。年前,令狐楚资助他赴长安参加进士试。正月,李商隐没有通过考试,当时主考官是贾餗。

rr

贾餗是河南人,进士擢第,文史兼美,四迁至考功员外郎,权知礼部贡举。当年榜出后,贾餗拜礼部侍郎。

rr

大和六年 (832年),李商隐21岁。正月,他到长安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还是贾餗,李商隐又没有通过考试。

rr

大和九年 (835年),真是多事之秋。这年他24岁,春天进京应试,又为工部侍郎兼集贤殿学士崔郸所不取。

rr

李商隐在中进士前,共参加了五次考试。这在唐代特别是晚唐不算是运气差的。韩愈 “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举于吏部卒无成”(《十七史商榷》)。比李商隐稍小的罗隐,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十余次均未考中,被称为 “十上不第”。

rr

再比如,项斯考了二十年,韩瞻的儿子韩偓考了二十四年,孟棨考了三十多年。以昭宗天复元年 (901年) 为例,及第进士柯崇年64岁,陈光问69 岁,刘象先70 岁,王希禹73 岁 (《文献通考》)。更极端的例子,比如黄巢屡举进士不第,终而起义。

rr

有姓名可考的唐朝进士共两千七百四十八名,以唐朝实考二百六十六次计算,平均每年录取不到十人。

rr

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度来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使寒族士人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踏上仕途。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荫入朝做官日渐衰微,这是科举制度的一大进步。但随着科举制的发展,通过科举制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的新的官僚集团操纵科举考试,又引发了新的矛盾。

rr

特别是晚唐,科举考试竞争日趋激烈,考生必须奔走于公卿门下,取得他们的赏识,并向主考官推荐,才有录选的可能。而及第后,进士称主考官为 “座主” “恩师”,自称 “门生”;同榜及第的进士称 “同年”,他们互相援引提携,遂为朋比,附党背公。

rr

唐代进士考试实行实名制,考卷不需弥封、誊录,对考生在应试之前干谒请托从未加以禁止。考生可以将表现自己文采和思想的作品,或诗或文或小说等,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呈献给礼部的叫 “公卷”,呈献给名公臣卿的叫 “行卷”。主考官评阅考卷,也会参考应试举子在文坛上的名声及其他作品。

rr

当年白居易谒见顾况行卷。顾况看着他的名字徐徐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等到读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后,顾况嗟叹,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rr

韩愈的大弟子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以乐于提拔后进而知名。当时,越州考生朱庆馀担心自己的应试,就作了 《近试上张水部》(一作 《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rr

朱庆馀用比兴手法,以新嫁娘自喻,以公婆比张籍,探询考试情况。张籍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一时声名大震,后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

rr

当时的李商隐年轻气盛,耿介清高,前后五次参加考试都没有提前行卷:“凡为进士者五年。始为故贾相国所憎,明年,病不试;又明年,复为今崔宣州所不取。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上崔华州书》)

rr

十二月,中书舍人崔龟从出为华州防御使、兼御史中丞宪衔。他写了 《上崔华州书》:“中丞阁下,愚生二十五年矣。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rr

李商隐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道非周公、孔子所独能,道是从亲身体验中得来的,自己身上也有道。他认为,作文不应讳忌时世,亦不应甘居百经万书之下,应挥笔为文,不去模仿古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相随于途中耳。” (《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 他对经书以外的异品殊流非常重视,对于仙道杂记、小说稗史都特别注意。

rr

到了开成元年 (836年),整年李商隐都滞留长安,夏天开始生病。身处京师可以奔走权门,打探消息,得到援引。考取之后,还要各种关系提携,才能顺利通过吏部考试,踏上仕途。

rr

李商隐到处投谒,希望有人赏识。但是这一年的奔波没有多大效果。李商隐在献谒公卿的文章里充满耿直峻切的言论。比如说,李商隐认为孔子不必独尊。

rr

李商隐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在收到他的文章之后,有的干脆置之不理,有的浏览一下不耐烦朗读出来,有的总算朗读出声,但不是读错了字,就是读错了句读。所以他不愿再学着别人行卷,除吉凶书及人凭倩作笺启铭表之外,不复作文。而李商隐 “进不敢问,退不能解,默默已已,不复咨叹” (《与陶进士书》)。

rr

开成二年 (837年),李商隐26岁时,第五次应试,才终于登进士第。而这,多亏了令狐绹的热情相助。

rr

李商隐自大和三年 (829年) 与令狐绹相识,两人的关系颇为亲密。两人一同读书研艺、赋诗赏花,可谓形影不离。

rr

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最好,经常开他玩笑:“官书推小吏,侍史从清郎。并马更吟去,寻思有底忙?” (《赠子直花下》) 开成元年,在令狐绹初迁左拾遗时,他曾作 《令狐八拾遗绹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二十中郎未足稀,骊驹先自有光辉。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蕴归。汉苑风烟催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

rr

李商隐写给令狐绹的诗最多,如 《酬别令狐补阙》 《酬令狐郎中见寄》 《寄令狐郎中》 《寄令狐学士》 《梦令狐学士》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和令狐八戏题二首》 《子直晋昌李花》等在诗题上标明寄赠令狐绹的,就不下二十首,还不包括题目上没有标明而实际上也是寄给令狐绹的诗。

rr

大和九年 (835 年) 四月,令狐绹在门下省任左补阙、左拾遗,专门对圣上进行讽谏和举荐人才。由于李商隐不屑于向权贵行卷,令狐绹每年都帮助李商隐抄出旧文呈给礼部,推荐李商隐:“岁岁为写出旧文纳贡院。” (《与陶进士书》)

rr

开成二年的考官高锴一向敬重令狐绹,认为他很贤明。有一天在朝上遇见令狐绹,两人寒暄。高锴问令狐绹谁是他最好的朋友。令狐绹连说三次 “李商隐”,说了三遍就退下了,也没有说请高锴关照的话。高锴心领神会,就录取了李商隐。

rr

李商隐和令狐绹关系出现裂痕是在开成二年秋天。当时,李商隐准备去王茂元幕府。令狐绹不同意,他们闹得非常不愉快。

rr

李商隐写信给令狐绹:“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 “首阳之二士,岂蕲盟津之八百,吾又何悔焉!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别令狐拾遗书》)

rr

首阳二士,是殷末不食周粟而死的伯夷、叔齐,李商隐借以作为能够效忠王室的典范。盟津八百,是周武王在孟津会盟诸侯,他代指臣下私自结党,誓以效忠王室为己任。

rr

当时李商隐正年轻,血气方盛,所以这封书信锋芒犀利,既蔑视权势,又信赖史笔,表述了不懈精进的一种信念。

rr

与令狐绹的隔阂深化于开成五年。在这期间,令狐绹父丧服阙,仍为左补阙,兼史馆修撰。李商隐写了 《酬别令狐补阙》。在诗中,李商隐说,令狐绹帮助自己中举,自愧无报。自己与王茂元女结婚,希望他不要见疑。他像鹤辞侣,迹虽暂离;又像蝉抱枝,心仍永托。要是令狐绹在位不推荐自己,只好以魏勃见齐相曹参的方式来替他扫门了:“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rr 7.秘书省校书郎rr

秘书省校书郎是李商隐在朝廷中担任的第一个正式职务。

rr

开成四年 (839年) 春,李商隐28 岁,他再次从泾州去长安应释褐试。这次被顺利录取,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杜牧、钱起、元稹和朱庆馀等都是校书郎出身。李德裕也曾以门荫授秘书省校书郎。

rr

秘书省隶属中书省门下,主要从事 “邦国经籍图书之事”。秘书省是古代的国家图书馆,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聃就曾做过周王朝国家图书馆馆长。

rr

秘书省这个机构初设于东汉,包括藏书馆和档案库。唐高宗初年改秘书省为兰台,睿宗时复称为秘书省。秘书省设秘书郎四人、校书郎八人、正字四人。校书郎为正九品上,正字为正九品下。正字和校书郎一起,为典籍史册进行校对和订正讹误。

rr

隋代建立,秘书省藏书只有八千卷。到隋开皇三年 (583年),达到三万余册。唐代文宗时,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添写。至开成初年,李商隐任校书郎的头一年,秘书省藏书达到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

rr

图书是一卷一卷存放,其形制如同条幅的卷轴形式。当时的藏书家,如褚遂良藏书至数十百卷,韦述家聚书二万卷,王涯家藏书数万卷。

rr

当时所有图书都是人工抄写,抄写人偶有不慎,比如漏字或认错字,就会出现失误。当然,由于人为传抄导致的书籍文字错误只是图书校勘的原因之一。此外,战争对图书的损害具有毁灭性,由于佛寺受到战乱的冲击较小,所以古代图书常常存放于佛寺之中,白居易就把他的诗文集存放于几处佛寺之中。虫蛀的损害延续时间较长,一部书籍经常被噬咬得千疮百孔。继秦始皇焚书之后,项羽又火烧咸阳宫,把秦代的国家图书毁于一旦。唐代建立,李渊想把隋炀帝藏在洛阳的图书运抵长安,船行到三门峡时触礁沉没,全部图书尽葬鱼腹。

rr

秘书省藏有从水、火、兵、虫之害中残存下来的许多断简残篇,正需要校书郎和正字琐碎而耐心的工作。唐代的抄书是一项很专门的职业,对抄手的书法水平有着严格要求。

rr

李商隐初任校书郎,志得意满,作了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秘书省地位清高,富藏文书典册,以玉山比喻秘书省。玉山,是群玉之山,周遭山形颇中绳墨,上古帝王以此为珍藏书册的府库。

rr

玉山册府是秘书省现成典故,是帝王藏书之所。《穆天子传》:“阿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 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 唐人一般以玉山指秘书省,以蓬山指翰林院。

rr

在秘书省期间,李商隐如鱼得水,除了大量阅读藏书,他还自己动手编写了手册 《金钥》,内分帝室、职官、岁时、州府等内容。

rr

李商隐到秘书省上班不久,王茂元就让家人把王家最小的女儿王晏悦护送到昭国坊李家南园,准备同李商隐完婚。这次,王茂元没有像给韩瞻起朱楼那样,王晏悦和李商隐暂时借住李家南园。

rr

王茂元的大女婿,任千牛卫将军的李十将军就住在这里。李商隐曾作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早在中进士之后,李商隐就抱病前去拜访李十将军,希望他帮自己做媒。不巧李十将军举家游曲江了。李商隐作了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rr

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r 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rr

或可译为:

rr

十顷曲江水波拍岸春意盈盈,r 我生病时常梦见在里面穿行。r 当年司马相如哪是真的消渴,r 不然的话肯让沱江流过锦城?

rr

这首诗里用了 《史记》 中的一个典故。汉时司马相如有消渴病,经常口渴不断喝水。李商隐借来比喻自己渴求佳偶。

rr

当时李商隐还作了:“家近红蕖曲水滨,全家罗袜起秋尘。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告诉李十将军,如果你们像越人那样,张开千丝细网,网得西施一样的美女,可千万不要赠给别人。

rr

还有一位李执方,是王茂元的妻兄弟,也住在昭国坊。当初韩瞻介绍李商隐结识了李执方。当河阳 (今河南沁阳) 节度使李泳因贪残不法、民不堪命,将士作乱,驱逐李泳,焚烧节度使府署,杀其二子,大掠数日方止。朝廷以左金吾将军李执方为河阳节度使,李执方赴镇后杀为乱首者七十余人,以其余党发配外镇,军乱方定。

rr

当时,李执方欲辟韩瞻入幕。李商隐还曾为韩瞻代作 《为韩同年瞻上河阳李大夫启》 表示感谢:“况某婚姻,早联门馆。” 李执方对李商隐的婚事也很热心,多方撮合。

rr

这次王晏悦来昭国坊李家南园准备成婚。李执方和李十将军及韩瞻举办家宴庆贺,李商隐和王晏悦在场,这是他们第一次正面相见。席上大家猜拳划令,欢宴彻夜到晓,一直到卯刻击鼓才散。李商隐在赴秘书省的路上口吟了两首诗。

rr

其二r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r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rr

或可译为:

rr

早就听说过绝色仙女萼绿华,r 当初咫尺难遇如同远隔天涯。r 没想到昨晚家宴上意外相逢,r 竟然窥见西施一样最美的花。

rr

《吴越春秋》 载,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筑苏州城时,就把西门命名为阊门。《洛阳伽蓝记·城西》 载,洛阳的西门也称 “阊阖门”。又据 《旧唐书》 盐铁使王播奏,扬州的西门也叫 “阊门”。

rr

“阊门” “萼绿华” 两典连用,除了表示该女子美如西施、美如天仙外,还表示该女子地处西方,或来自西方。泾原在长安的西北。

rr

赵臣瑗说:“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睹其闺人而为之……观末句‘走马兰台’ 及次首绝句……则义山固已自写供招矣,又何疑焉?”(《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

rr

冯浩说:“‘秦楼客’,自谓婿于王氏也。” (《玉溪生诗集详注》)

rr

此外,“秦楼客” 常用,是女婿的代称。李商隐在 《相思》 里也直说:“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并羽仪。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

rr

至于 “吴王苑内花”,指的当然就是吴王夫差时代的美女西施了。以 “秦氏有好女” 罗敷比喻王晏悦,自己当然是秦楼客。萧洞,指岳家,神仙洞府之意。

rr

萧史是秦穆公时代的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秦穆公有女字弄玉,非常喜欢,嫁给萧史。萧史每天教弄玉吹箫,吹似凤声,后来凤凰落在屋上。秦穆公为凤凰建了凤台,萧史弄玉在上面住了数年,一天,两人皆随凤凰飞去。

rr

吴王是王茂元的代称,李商隐在诗中经常称节度使为王。比如,令狐楚幕府每以宴会为盛。李商隐有诗 《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梁王司马非孙武,且免宫中斩美人。” 这是戏谑行军司马赵行军本掌军旅之事,却参与令狐楚诗酒宴饮,尽显风流本色。李商隐的旧幕主令狐楚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兴元,兴元为梁州,故借用梁王。再比如,李商隐在郑亚幕府时,以神女喻家妓,以楚襄王喻节度使郑亚。有人说,吴王是指李德裕,这不准确。李德裕是相,不是节度使,不宜称为王。

rr

韦述 《西都杂记》 称,唐代长安宵禁甚严,“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新唐书》 也说:“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大约是二更一点,二遍鼓停,城门及街坊门均闭。五更二点击鼓表示解禁,街坊门开。官员则需卯时到职,称为 “点卯”。

rr

欢宴未终,而鼓声已响。这样美好的夜晚,令李商隐时时回味。他在赶去秘书省当差的路上,回想起再没有比昨夜更美好的时刻。王晏悦不胜酒力面颊红晕,烛光掩映下和他目成心会,心灵感应相通。正像被视为灵异之物的犀牛角,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更添神异色彩。昔日相望已久,昨夜方才相见。昨夜星辰好风,回味无穷。李商隐在马上吟出了:

rr

其一r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r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r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r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rr

或可译为:

rr

美好夜空星光闪烁习习凉风拂面,r 酒宴摆在楼阁西侧桂木厅堂东边。r 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飞到一起,r 彼此眷恋之心已像灵异犀线相连。r 隔着座位传钩嬉戏春酒多么温暖,r 分组行令猜测藏物烛光映照红颜。r 不知不觉晨鼓敲响已到点卯时间,r 我像随风飘转蓬草赶去应差当班。

rr 8.凤城何处rr

凤城何处有花枝?这是李商隐一生的慨叹和自伤。他以李氏宗亲自居,一心想着效忠朝廷,却一生未能在朝廷立足。平生三次在朝,加起来不到两年时间。每一次都非常短暂,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

rr

李商隐雄心勃勃,想在秘书省大干一番。可是好景不长,他在秘书省校书郎任上没有几天,就被贬到弘农 (今河南灵宝) 任县尉。之所以说 “贬”,因为校书郎是正九品上阶,又处在朝廷中枢位置。而弘农尉为从九品下阶,职位在县丞和主簿之下,负责管束发落犯人。

rr

弘农县属虢州,在华山脚下,贞观八年徙州治弘农。唐朝县制,分为七等,弘农县属中等县。

rr

由京职降为俗吏,由关内贬到关外,是李商隐人生的一个重大挫折。

rr

李商隐在路上作了 《荆山》:“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 这里说的是西汉杨仆移关之事。

rr

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请求把函谷关向东迁移三百里,以其自家资财为经费。汉武帝意好广阔,批准了这个请求。元鼎三年 (前114年) 冬天,函谷关东移,旧关改名为弘农,两地相距三百里。

rr

上任甫始,李商隐在清理陈年积案时,发现有个死刑犯人罪不至死,遂重新量刑,死囚改判。但是由于此前原告贿赂上任县尉,还找过当时的陕虢观察使孙简。这个 “活狱” 事件触怒了孙简,李商隐被罢免。

rr

这里面还有原因。孙简与令狐家的关系密切。孙简第五女嫁给令狐绚。令狐绚是令狐楚弟弟令狐定的儿子,也就是令狐绹的堂弟。孙简是令狐家儿女亲家,这也许是对李商隐背叛令狐楚、投靠王茂元不满吧?

rr

李商隐的骨气还是有的。在罢免令到来之前,他就学习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脱下九品官袍,准备离开弘农。

rr

陶渊明8岁丧父,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自29 岁开始,陶渊明陆续做过江州祭酒等小官,41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最终因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赋 《归去来兮辞》 辞官回乡。此后隐居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固穷守节,终其一生。

rr

李商隐羡慕陶渊明,作了 《自贶》:“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这首诗借用了陶渊明的 “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与子俨等疏》)。

rr

辞职前,李商隐写了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rr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r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rr

或可译为:

rr

每天下班例行公事封存官印清点囚徒,r 因为拘押无辜百姓感到自己愧对工资。r 我真羡慕卞和献玉不成而被砍去双足,r 再也不用卑躬屈膝阶前奔走迎合上司。

rr

这里巧妙借用了与弘农荆山同名的卞和得璞的荆山。《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在荆山脚下铸鼎。卞和是春秋时楚国人,在荆山寻得一块玉璞,将它献给厉王。厉王听手下说这是一块石头,下令将卞和处以刖刑,砍去他的左脚。厉王崩,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璞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又命令砍去卞和的右脚。武王崩,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在荆山下痛哭。三日三夜,眼泪哭尽了,继之以血。文王让玉匠刨去玉石外层的璞,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于是命名为 “和氏之璧”。这就是和氏璧,也就是后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那块宝玉。

rr

恰在此时,孙简离任,新任虢州观察使姚合接任。姚合是玄宗朝名相姚崇的后人,开始做过几任县尉,后任金州刺史、杭州刺史,现在来虢州担任观察使。他性嗜酒爱花,人事生理,略不介意。姚合刚上任,在名册上见到李商隐名字,惺惺相惜,立即传令复职。李商隐也准备将就下去。

rr

但是弘农毕竟不是自己施展政治抱负的地方,李商隐决计弃官重新参加选拔考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rr

如果单以屈居下僚、不堪逢迎来看李商隐,还是只见皮毛,不免皮相之见。更深一层,乃是对穷民的同情,及对酷虐政治的不满。其本心,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统治。李商隐后来对皇帝无情批评,当然批评也是为了朝政,为了李唐宗室。但是尽管对皇帝失望,李商隐却还葆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望,不绝望。他是在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

rr

会昌元年 (841年) 九月四日,李商隐离开弘农。临行前,他给好友陶进士写信:“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者,正以往年爱华山之为山,而有三得:始得其卑者朝高者,复得其揭然无附著,而又得其近而能远。” “今李生已得第,而又为老贵人从事,云台生亦显然有闻于诸公间。吾子之文粲然成就如是。我不负华之山,而华之山亦将不负吾子之三人矣。” “明日东去,既不得面,寓意惘惘。九月三日,弘农尉李某顿首。” (《与陶进士书》)

rr

李商隐辞职后,回到昭国南园。他同王晏悦商议,总不能老是寄人篱下,最终决定移家樊川,并把母亲也接来同住。

rr

这次移家得到了李执方的鼎力相助。李执方此时正担任河阳节度使,管辖河阳三城,河阳、河清、济源、温县、王屋五县以及怀州、卫州,而李商隐的母亲和弟弟羲叟此时正住在济源。

rr

当年,李商隐的祖父从怀州迁往荥阳,而李商隐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又带着他搬到了郑州,落户为民。后来,为了生计,全家又搬至怀州济源。如今,为了自己在长安工作方便,李商隐决定把母亲从济源接到樊川。

rr

李商隐回到济源,先去拜访河阳节度使李执方。李执方接待他的隆重,使得谢安的接待车胤和王吉的接待司马相如,都显得寂寞了。

rr

东晋车胤勤奋不倦,博学多通,家中贫寒,缺少灯油,夏天夜里用白色丝袋盛装数十只萤火虫作照明读书,夜以继日。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谢安每逢赏玩集会之日,都摆设筵席恭候车胤。

rr

西汉梁王刘武去世后,门客风流云散。司马相如归至成都,家徒四壁,父母亡故,前去投靠多年前好友临邛 (今四川邛崃) 县令王吉。王吉不忘旧约,使司马相如暂寓亭舍,每日亲自趋候。

rr

得到李执方的厚赠,李商隐回至济源搬家。他写信感谢李执方:“昨者伏蒙恩造,重有沾赐,兼假长行人乘等,以今月十日到上都讫,既获安居,便从常调。” (《与李尚书状》) “并赐借骡马及野戎馆熟食、草料等。将远燕昭之台,犹入郑庄之馆……况又恤以长途,假之骏足,一日而至,借车非类于东方;千里以遥,乘骡更同于蓟子。” (《上河阳李大夫状》)

rr

李执方招待备至,就像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延纳天下贤士。他们搬家途经野外驻军之哨所馆舍,都由李执方事先精心安排。济源到长安千里以遥,他们速度之快仿佛一日而至。

rr

十月十日,李商隐全家抵达长安,住在樊川。樊川在万年县南三十五里,其地当京城之南。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许多官员在这一带购置别墅,游憩宴乐。

rr

樊川也是韩瞻的老家,这里景色优美,土壤丰腴,菜圃稻畦,田庐鸡犬,恍如江南水村图画中。李商隐原来在济源附近玉阳山学道时自号玉溪生,现在则自称樊南生。李商隐和王晏悦总算在长安有了自己的家。

rr

会昌二年 (842年),李商隐31岁。春天,他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吏部考试,最终以书判拔萃,官授秘书省正字。正字是正九品下阶,比他初任校书郎时还低了一个级别,不过总算又回到朝廷中枢。此时,令狐绹已由左补阙升为户部员外郎。

rr

好景不长,这年年底,李商隐的母亲去世。李商隐异常悲痛,当即扶送母亲灵柩返回荥阳与父亲李嗣合葬,按照礼制离职守丧三年。

rr

会昌四年 (844年),李商隐再次举家搬迁,从樊南搬到了永乐县 (今山西永济)。这里距离长安和洛阳均只有数百里路程。

rr

河中府背靠中条山脉,前瞰黄河,因位于黄河中游得名。永乐在河中府蒲州境内。

rr

在永乐,李商隐写了一些诗句,比如 “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手种悲陈事,心期玩物华” (《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rr

会昌五年 (845年),李商隐34岁。正月十五,他听说京城彩灯齐放,惆怅满怀。暮春,花落未已,渐积渐多,残留枝头的花愈见稀疏。李商隐不忍扫去,作了 《落花》:

rr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r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r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r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rr

或可译为:

rr

高阁上的游人已经竞相离去,r 小园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r 花影参差迷离连着曲折小径,r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余晖。r 我真不忍心扫去满地的落红,r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匆匆回归。r 枝头残花终将随着春天而去,r 落花依依贴在身上落泪沾衣。

rr

会昌六年 (846年),服丧期满,李商隐回到朝廷,继续在秘书省担任正字。这时朝中发生了重大变故,武宗去世,宰相李德裕遭贬,李商隐追随郑亚南下。在桂林不到一年时间,郑亚再次被贬循州刺史。桂幕解散,李商隐只好北归。

rr

大中三年 (849年) 二月,通过吏部考试,李商隐被选为盩厔(今陕西周至) 尉。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十年前,他曾担任弘农尉。盩厔隶属于京兆府,县尉为从八品下阶。

rr

唐朝建立时,正一品的年薪是七百石,九品的年薪四十石。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唐高宗时,有了月薪,当时叫作俸料。一品官的月薪是八千钱,九品官的月薪为一千五百钱,伙食补助二百五十钱,办公用品费二百钱。到了唐武宗会昌年间,薪酬基本固定下来。

rr

李商隐和班县令因公拜谒京兆尹郑涓。郑涓即留下他,借调为京兆参军,专门负责起草章奏,官佚升为正七品上阶。

rr

这一年,边关捷报频传。正月,泾原节度使奏报收复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六月,五色云见于京师,收复萧关。七月,三州七关军人百姓数千人见于阙下,宣宗亲自到延喜门抚慰。八月,凤翔节度使奏收复秦州。九月,西川节度使杜悰奏收复维州。

rr

李商隐不停地书写章贺之文。当时京兆府僚属及畿县令、尉京兆韦观文、河南房鲁、乐安孙朴、京兆韦峤、天水赵璜、长乐冯颛、彭城刘允章,这些人文字都很棒,喜欢李商隐写的章奏。李商隐每写一篇,底稿就被他们取走揣摩学习。

rr

身在凤城,天子脚下,可是李商隐再也没能回到朝中。春天到了,流莺到处飞翔,声声啼叫,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觅。这不正像自己的漂泊吗?李商隐写流莺、写牡丹、写蝉、写落花,咏物诗中皆有自己的身世和影子。

rr

他想到这些年在幕府漂泊,身不由己,多么像流莺渡陌临流,写下了 《流莺》:

rr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r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r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r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rr

或可译为:

rr

流莺四处飘荡飞翔不息,r 田间河畔无法控制自己。r 巧妙鸣啭怎能没有本意,r 美好时光未必就有佳期。r 无论早晚阴晴刮风降露,r 还是千门万户开闭之时。r 不忍再听永无休止歌吟,r 京城哪有可以栖息花枝?

rr 9.嵩云秦树rr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r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rr

——《寄令狐郎中》

rr

或可译为:

rr

我是嵩山的云你是秦川的树长久分居,r 跨越千山万水收到你寄来慰问的鲤书。r 请不要问起当年令狐楚幕下的旧宾客,r 我就像那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

rr

会昌五年 (845年) 秋天,令狐绹从远方寄来书信问候,其时他在朝中任考功郎中。李商隐看着嵩山的云,想起秦川的树,写下了这首诗。

rr

这也许是令狐绹给李商隐的最后的问候,因为接着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李商隐在会昌六年 (846年) 刚回朝,武宗病逝,宰相李德裕随即被贬,李商隐在这个关口恰恰追随李德裕的亲信郑亚南下桂林。这引起时任湖州刺史令狐绹的震怒。

rr

早在他从事令狐楚幕的时候就有过被人馋毁的遭遇,“人誉公怜,人谮公骂” (《奠令狐相国公文》),“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漫成三首》 其二)。大概李商隐初入幕府,才气过盛,抑或诗文 “轻薄” “讥刺”,故为人不喜,而遭到嫉恨。

rr

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精华欲掩料应难。从人性的角度看,一个人才华横溢,如果不加掩饰,就是伤害别人。在同一个环境里,你如果弱势,就可能得到更多的同情;而你如果春风得意,则大多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这是人之常情,这是人性。

rr

而令狐绹则一路高升,这是由于当时牛党当政。

rr

会昌六年 (846年) 六月,刚即位不久的宣宗问宰相白敏中,记得以前为宪宗发丧,去陵墓的路途中遇到大风雨,朝臣百官和六宫嫔妃都四散逃走避雨,只有长得高大而多胡须的山陵使扶着宪宗的灵柩车驾不走,这个山陵使是谁呢?白敏中回答说是令狐楚。宣宗问他有儿子吗?白敏中回答说,令狐楚的长子令狐绪现在是随州刺史,年少时得过风湿病。令狐楚的次子令狐绹是湖州刺史,很有才气。宣宗由此对令狐绹种下了很深的印象。

rr

大中二年二月十日,令狐绹召拜考功郎中,不久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令狐绹入朝向宣宗谢恩,宣宗问起元和年间的事,令狐绹逐条对答,十分熟悉,宣宗甚为欢喜。

rr

当时李商隐正离桂州幕府北归,听说令狐绹和宣宗亲近并获升迁,他也替令狐绹高兴,作了 《寄令狐学士》,希望他援引自己:“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赓歌太液翻黄鹄,从猎陈仓获碧鸡。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又写了 《梦令狐学士》:“山驿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晖。右银台路雪三尺,凤诏裁成当直归。” 可是再也收不到令狐绹的回信。

rr

自桂林返京,李商隐一路给令狐绹写了诗信若干,均无回音。自己年华易老,不堪蹉跎,世态炎凉,甚难消受。蓬山在望,青鸟为予探之,其果有援手之时乎?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女子追求坚定的爱情,李商隐追求自己的信仰,这两者是相通的。

rr

回到京城,冬尽腊残,转眼春天到了,李商隐写了 《无题》:

rr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r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r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rr

或可译为:

rr

相聚多么不易离别难说再见,r 何况暮春风力衰竭群芳凋残。r 春蚕直到死去丝儿方才吐尽,r 蜡烛燃尽成灰蜡油方才滴干。r 清晨对镜梳妆担忧容颜暗换,r 长夜吟诗对月倍觉刺骨清寒。r 您的住处距离这里并不遥远,r 多劳青鸟信使殷勤前去探看。

rr

令狐绹未入相时,已像蓬山一样远。入相后礼绝百僚,更是连门也找不到了。朱彝尊批:“锁虽固,香能透之;井虽深,丝能汲之。”

rr

求见难,就这样辞去也难。蓬山比翰林院,李商隐认为请令狐绹推荐入翰林院还是有希望的,因为自己一生的情结是回到中枢。纪晓岚评论:“不作绝望语,诗人忠厚之遗。”

rr

夏去秋来,秋红阵阵,令狐绹府上菊花满园。这里也是令狐楚的旧宅,在长安城开化坊,李商隐在长安最熟悉的地方。大中三年(849年),重阳节到了,李商隐去令狐绹府上拜访。

rr

门房说令狐绹不在家,也可能在家不见。令狐楚去世已经十二年了,院子还像他在时一样,栽满了他最爱的菊花。

rr

当年李商隐在令狐楚门下,令狐楚对他青眼有加,格外礼遇。现在令狐绹的地位甚至高过当年的父亲,但他没有对父亲曾经赏识的人加以提携,而是拒之门外,李商隐再也受不到从前的礼遇了。

rr

他和令狐绹的关系一步步走至今天,而令狐楚死生永隔,黄泉下若有知,不知该作何想?李商隐感慨万千,提笔在门房墙壁上题一首 《九日》:

rr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r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尊前有所思。r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r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rr

或可译为:

rr

回忆从前在令狐楚幕府把酒的时刻,r 白菊花开满庭阶整座府邸像下了霜。r 老人家已经走了十年再也没有音讯,r 重阳节我独自举杯禁不住勾起忧伤。r 郎君不学习汉使采回异草植于离宫,r 空教我外姓子弟歌咏芳草聊以自赏。r 官位显赫门前设置闲人勿入的路障,r 连我这个旧交也不能随意登门拜访。

rr

《九日》 是一个转折,令狐绹拒绝援手的态度已经明确,李商隐不得不赴徐州幕府。

rr

宣宗大中四年 (850年),令狐绹拜相。

rr

此时,李商隐妻子已死,孩子幼小,知己俱亡,穷蹙无路。为了养家糊口,万般无奈之下,他给令狐绹写了 《上时相启》 《上兵部相公启》 等信。

rr

令狐绹毕竟是宰相了,他引荐李商隐补太学博士,官阶正六品上,这几乎是李商隐一生中所任的最高官职。国子监太学博士十二人,令狐绹的哥哥令狐绪就做过这个职位。

rr

唐代的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均设国子监,有六学二馆之分。其中,六学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二馆分别是弘文馆和崇文馆。“安史之乱” 后,学生数量随之减少,东都洛阳生员更少。国子监降格以求,录入八品以下官僚及庶人才俊子弟为生员。

rr

李商隐担任太学博士的时间非常短,自妻子暮春去世,到妻子安葬完毕赴东川节度使幕府,总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考察李商隐这段时间生活轨迹,他一直待在洛阳。

rr

李商隐此时的职务是国子监太学博士,这是一个虚职,教授生徒学习大、中、小三种儒家经典。大经为 《礼记》 《左传》,中经为 《诗经》 《周礼》 《仪礼》,小经为 《易经》 《尚书》 《公羊传》《穀梁传》,《孝经》 《论语》 则都要掌握。

rr

李商隐在那里主事讲经,申诵古道,教太学生如何写作文章。但是他不喜欢这种虚职,这是商山四皓以前的位置。他总想以有生之年为朝廷做点实事,欲回天地入扁舟。但是他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都不再理睬他。

rr

自己本来和令狐绹是最好的朋友,到现在反目成仇,走到今天这一步,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令狐绹的父亲、他的恩师令狐楚,以及王晏悦的父亲、他的岳父王茂元。而在他们之上,是笼罩着晚唐四十年的牛李党争。

rr

恰巧柳仲郢聘请他去东川,薪水极高,李商隐这才抛下孩子前往。这一次是决绝。这以后,李商隐和令狐绹直到老死不相往来了。李商隐把自己进入翰林院看作待嫁的人,他像待嫁的小姑,正在替自己做嫁妆。自己到处漂泊,在各地幕府里做幕僚,只是帮人做事,好像小姑那样还没有出嫁。

rr

他写下了 《无题二首》:

rr

其一r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r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r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r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rr

或可译为:

rr

凤尾花纹的绫罗轻薄透明一层层,r 青碧纹理圆顶罗帐深夜亲手赶缝。r 那次邂逅羞涩地未及用团扇遮掩,r 可你驱车隆隆地驶过竟无语相通。r 多少不眠长夜思念直到更残烛尽,r 始终没有音讯转眼又是石榴花红。r 也许正在垂杨河畔拴系青白骏马,r 我何时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好风?

rr

眼看着石榴花红,自春徂夏,略无消息。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暗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李商隐把象征暗示的手法运用得精妙自然,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只要令狐绹一句话,他就可以回京,可是令狐绹会说吗?

rr

要旋乾转坤,使唐朝得到中兴,一定要进入朝廷,进入翰林院,参与朝政,才有希望。自己想进入翰林院,实现中兴唐朝的抱负,可是没有人引荐,真是 “所痛无良媒”,“东家老女嫁不售”。无法实现旋乾转坤的抱负,只能眼睁睁看着唐朝没落下去,自己却无力可施。

rr

曾国藩说:“二诗言世莫己知,己亦誓不复求知于世,托词于贞女以自明其波澜不起之意。” 他是了解李商隐的。

rr

其二r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r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r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r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rr 10.夜雨寄北rr

《夜雨寄北》 到底是寄给谁的?至此,我们可以梳理 《夜雨寄北》 的一些关键线索。

rr

最不可能寄的是令狐绹。如前面所分析的,他俩在大中五年(851年) 已经绝交。令狐绹在大中四年 (850 年) 拜相,是能调动李商隐的人,李商隐的命运就操纵在他的手里。如果他真想援引李商隐的话,只是举手之劳,完全没必要问李商隐的归期。即使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 (848年),李商隐在北返途中收到书信,但李商隐那时正屡屡写信寄诗给令狐绹而得不到回应,令狐绹更不可能主动问他何时回京。

rr

但是,作于大中二年 (848 年),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尽管极其微小。关于这首诗,自南宋洪迈编的 《万首唐人绝句》 题作《夜雨寄内》 以后,至清代冯浩 《玉溪生年谱》、张采田 《玉溪生年谱会笺》,均谓此诗乃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

rr

李商隐在桂林的时候作了 《寓目》:“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李商隐感叹:现在才知道,那过去了的时光有多么美好,当时你抱着多情的锦瑟,倚靠着朱红色的窗栊。还作了 《夜意》:“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这首诗不说自己怀念妻子,而说妻子怀念自己,情急急地飞越潇湘,在梦中与我相会。这与杜甫的 “闺中只独看”,是同样的视角。

rr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阶前寥落雨中愁。” (《端居》) 确实,李商隐二十年幕府生涯,习惯了一个人独处。幕府中也有营妓,他也逢场作戏,可是在个人问题上是非常认真的,“不敢公然仔细看”。

rr

但是,李商隐自桂林返京,时在大中二年暮春,在江陵逗留是七八月份,时令还不算秋天。后来,“邓橘未全黄” 时,才是秋天。另外,岑仲勉的 《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 力辩商隐大中二年未曾到过巴蜀。

rr

如果是作于这个时间,那么王晏悦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在大中五年之后,那是绝无可能。除非是梦中相见,王晏悦挂念孩子,梦中相询,李商隐醒后所作。李商隐的一些诗本来就是如梦如幻。

rr

之后,他即告假回京,看望孩子,带着孩子,回到洛阳,妻子去世三年,孩子除去丧服。

rr

从地理位置看,自古以来,四川就被称为巴蜀之地。大体是蜀偏西北,巴偏东南。东汉末年,巴郡治江州 (今重庆渝中),巴东郡治鱼复 (今四川奉节),巴西郡治阆中,合称三巴。夔州一带的山称为巴山,唐诗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rr

当然,巴山最大的可能是李商隐所在梓幕的巴山。巴山是四川、汉中两盆地的界山,峡谷幽深,江河密布,高山横亘,海拔高度大致在八百米至两千五百米之间。

rr

李商隐喜欢巴山、潼水对举。我们先确定潼水在哪儿。隋开皇末改新州置,“因梓潼水为名” (《元和郡县图志》),梓州在巴南,李商隐 《柳下暗记》:“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记载:“巴江水一名涪陵江。” 唐人实以今涪江为江水。梓州正在涪江边上。

rr

李商隐工于精对,巴山对潼水,他有一种天然的审美平衡感、对称美。《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潼水千波,巴山万嶂……皓月圆时,树有何依之鹊;悲风起处,岩无不断之猿。” 《四证堂碑铭》:“掩霭巴山,繁华蜀国。” 夏天雾气弥漫的时候,李商隐写了:“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柳》)

rr

李商隐在梓幕,除了入西川推狱,去江陵设祭,去渝州送杜琮,去京城看望兖师,几乎都在驻地,断无又跑到一处巴山,在那里长时间听雨。

rr

刘学锴、余恕诚的 《李商隐诗歌集解》 提出 《夜雨寄北》 不是寄怀妻子的,“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这是言之成理的。

rr

以雨比喻朋友,出自比李商隐早一百多年的杜甫:“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秋述》) 原意是:过去,下雨时宾客也过来;现在,遇雨就不来了。后来以旧雨代指老友,以今雨比喻新交。到了李商隐这里,加深了这种朋友的寓意。无独有偶,杜甫在梓州住了二十一个月,写下了近二百首诗。

rr

孔子曾对着河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夜雨与逝水一样,不舍昼夜,最能勾起离人的情绪。夜雨是时间的表征和赋形,而人生的本质正是时间。

rr

从诗中,我们还可以推测,诗人此时正在烛光下听雨,或者在烛光下读朋友的来信。先民时代,由于不满大自然的黑暗,发明了夜间的光亮。烛光是时间的延续,是对星光和月光的补充,打破了大自然在时间上对人类的限制。

rr

西窗是读书处,也是会客、宿客的地方。李商隐同朝的诗人,多用此典。如白居易 《对琴酒》 说:“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琴匣拂开后,酒瓶添满时。” 李绅 《别双温树》 说:“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戎昱 《冬夜宴梁十三厅》 说:“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rr

与妻子夜间闲话应该是在正堂的卧室内,而不是会客的西窗下。

rr

综合起来看,韩瞻的可能性最大。他和李商隐是同年、连襟、好友,也曾是同僚。他和李商隐的关系一直很好,保持到了最后。他的妻子和李商隐的妻子是亲姐妹,是王茂元七个女儿中关系最好的两姐妹。所以,韩瞻的可能性为最大。

rr

在送别李商隐赴东川的晚宴上,韩瞻十岁的儿子韩偓即席赋诗“连宵侍坐徘徊久”,才惊四座。韩偓出生于武宗会昌二年,小字冬郎。李商隐夸奖韩冬郎好比是 《世说新语》 里的袁虎。桓温北征的时候,袁虎随从,正赶上需要起草公文,桓温唤袁虎倚在马前当场作文。袁虎手不辍笔,顷刻之间写了七页,文采横溢,章法严谨。

rr

后来韩瞻出任普州刺史,韩偓随行。李商隐记起 《诗经》:“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山海经》 记载,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相传丹山多梧桐,是产凤凰的地方。《晋书》:“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写下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 “连宵侍坐徘徊久” 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其一)》:

rr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r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rr

或可译为:

rr

冬郎十岁即席作诗倚马可成,r 饯别宴席已近尾声触动离情。r 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覆盖遍野,r 雏凤鸣声胜过老凤清亮动听。

rr

此外,还有一首是:“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自注:“沈东阳约尝谓何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终未能到。’ 余虽无东阳之才,而有东阳之瘦矣。”)

rr

李商隐称赞韩冬郎的诗,特标举 “清” 与 “老成”,即杜甫所谓 “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rr

当王晏悦去世,李商隐安葬后自洛阳返回长安,准备去东川的时候,韩瞻和王茂元长子王瓘往访,邀他前往王家小饮。韩瞻时任尚书省员外郎。李商隐因妻子亡故未久,没有应邀,过后写了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rr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r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r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r 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rr

或可译为:

rr

王家门庭里忝居诸子婿行列之末,r 今天家庭宴会恐怕只能属于畏之。r 家里静寂无人长帘终日低垂着地,r 我面对清尘厚积的空床不忍拂拭。r 嵇康的儿子十岁时丧母深堪悯念,r 左思的女儿挂肚牵肠娇弱又白皙。r 连绵秋雨和内心隐痛都难以遣散,r 秋风萧瑟长夜茫茫此后关山万里。

rr

自东川回长安探望兖师,暮春启程返梓临行前,李商隐作了《留赠畏之》 (原注:三首):“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回肠。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空寄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户外重阴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rr

可以说,李商隐写给韩瞻的诗很多,除了令狐绹就是韩瞻。除了前面几首,还有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迎寄韩鲁州瞻同年》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座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此外,《西南行却寄相送者》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等诗也可能是寄赠给韩瞻的。

rr

李商隐写给韩瞻的诗,都明白易读,用典也不多,可以说和巴山夜雨风格一致。反之,李商隐写给王晏悦和令狐绹的诗,多是无题,难懂!

rr

从史实上看,杨本胜和李商隐夜深谈话不久,李商隐因思乡念子情切,大中七年 (853 年) 十一月下旬向柳仲郢告假,启程回京。在此前不久,韩瞻由普州还朝任虞部郎中,给李商隐来信说已经把兖师接到自己家中,让他放心,又问他什么时候回京,此时正是秋雨连绵。所以,《夜雨寄北》 这首诗作于大中七年 (853年),李商隐回京前夕的可能性最大!

rr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首诗包含了对妻子的怀念,这种感情,虽然最大可能是由好友来信而写,但是其中包含的感情,却是李商隐一生的情绪表达,这其中又包含了对妻子的一往情深。杨本胜来东川,实际上是替李商隐承担了一部分工作,所以李商隐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文集编辑好,给杨本胜。这样,他才能于年底顺利告假回长安处理家事。回到长安已经是次年春天。

rr

实际上,李商隐有些诗不知是写给活人死人的。

rr

妻子去世时,李商隐作了 《春雨》:

rr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r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r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r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rr

或可译为:

rr

穿着素服惆怅躺卧新春之夕,r 客居白门诸事不顺情绪低迷。r 隔着丝雨遥望红楼倍觉凄凉,r 云母烛光透出雨帘伴我独归。r 春日将暮流年似水君门万里,r 天亮前梦中相会短暂又迷离。r 玉般情意如何寄到你的身边,r 山高路远阴云密布一雁孤飞。

rr

大中八年 (854年) 初春,李商隐43 岁了。回到长安后,他同儿子、女儿待了几天,同韩瞻聚了多次。

rr

“邺城新泪” 是指前一年妻子病故的事。《水经注》:“邺城有七门,西曰白门。” 邺城新泪,是甄后葬于邺的典故,代指妻子已死。白门寥落意多违,就是邺城新泪溅云袍。红楼,新缘贵婿起朱楼。

rr

自己追随的幕主卢弘止,本来在徐州,刚刚转到汴州就去世了。好友令狐绹已经到了高位,可是自己去信,他从不回复。妻子王晏悦身体一直不好,还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儿子、女儿,自己也正在生病卧床。

rr

在初春乍暖还寒时刻,在早上拥被将起未起之时,李商隐坐在床上披着无絮的白色单衣。举哀临丧,白袷单衣,谓之素服。回想起昨天从韩瞻家红楼出来,以珠子串线织组成帘,用云母做出来的珍珠颜色的灯,蜡烛点在中间,在有风雨的夜晚蜡烛不容易被风吹灭。黯然归来,白衣红楼,对比鲜明,触目凄凉。

rr

人去楼空,红楼在春雨中显得如此冷漠。雨打在身上很冷,可是心上更冷。这 “冷” 是离别的怅惘、心境的寥落、前途的迷茫,更是相思的凄楚与绝望。正如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鸳鸯》),山高路远,天意难问。人间之路,再远亦能到达,可是黄泉路远呢?

rr

可是梦里关山万里,却难到达,何况醒来?古人只要意气相投,就能解佩相赠。自己却像失群的孤雁,即使解下佩玉封好书信,又能穿过层层云罗带去无奈而又无尽的思念吗?

rr

送别妻子离开洛阳崇让宅前夕,李商隐在雨中观紫薇有感而作《临发崇让宅紫薇》:“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

rr

他还写了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rr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r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r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r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rr

或可译为:

rr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在前池,r 翠竹萧飒西风吹过回曲岸堤。r 飘忽人生本来就多悲欢离合,r 池上红荷为什么也零落纷披。r 杳远难凭归梦孤灯可以见证,r 空虚落寞生涯唯有清酒能知。r 难道直到白头都会这样下去,r 嵩山之南苍松白雪早已相期。

rr

“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时无人共语,独自听雨,不言可知。林黛玉喜欢 “留得枯荷听雨声”。在这里,仿佛与林黛玉的心灵相遇,共同感受枯荷听雨的意境。由此上溯,可至南宋末年蒋捷的 《听雨》,再上溯至李商隐的 “留得枯荷听雨声”,从而感受李商隐的心灵。夜雨是时光的表征。

rr

李商隐诗 “留得枯荷听雨声”,以 “枯荷” 自况,林黛玉最不喜欢李商隐诗,因其易引发伤感也。荷已枯,又遭雨打,而其声仍有可听者,因有枯荷在也。把枯荷拔去,所以林黛玉伤心。连 “枯荷” 都不能留,必将置黛玉于死地也,焉得不伤心!

rr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首诗技术非常成熟,情调非常调和,可以代表李商隐。顾随说:“此诗如燕子迎风、蜻蜓点水,方起方落,真好。”

rr

对 《夜雨寄北》 的再解读,也可能是梦中给妻子的。理性分析使我们确认这首诗不是写给妻子的,最大的可能是给同年、连襟、好友韩瞻的,但是感性上,我们又往往倾向于是写给妻子的,《夜雨寄内》 的改名就是一个表现。

rr

不管如何,这种深沉里面,必然包含了对妻子和家庭的极大怀念。这种情绪,包含着对妻子深情、对身世感慨的情绪,这种情绪岂是李商隐到蜀地才有的,它一直就在李商隐身上。

rr

巴蜀之地,夜雨涨满秋池。夜雨是时间的表征,时间是历史的表征。这点点滴滴,包含着历史的因素,包含着李商隐与王晏悦的所有生死离别的情绪。

rr

所以,君问归期的最佳角度,还是妻子的角度。也许,《夜雨寄北》 是自问自答,是梦醒追思妻子之作。这就是为什么把 《夜雨寄北》 视为爱情诗的观点一直占上风的原因。

rr

这是一种被伯格森称为 “绵延” 的心理时间,即真正的时间。这巴山夜雨,至今还淅淅沥沥,下在你我的心头。

rrr

您在本站提交图纸订购信息后,我们客服人员会及时电话与您联系确认图纸编号、收货信息等。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祝您建房愉快!
慧盖房 » 唐诗豪李商隐的巴蜀岁月豪情万丈心系故人再现辞赋经典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